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2)

作品数:144 被引量:899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学忠林会喜张奎华王圣柱许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冶金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石油与天然气...
  • 4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2篇盆地
  • 81篇准噶尔盆地
  • 36篇油气
  • 30篇储层
  • 28篇成藏
  • 26篇油田
  • 21篇石炭
  • 20篇北缘
  • 20篇稠油
  • 19篇春风油田
  • 17篇油气成藏
  • 17篇石炭系
  • 15篇地质
  • 15篇勘探
  • 15篇超稠油
  • 14篇侏罗系
  • 12篇油藏
  • 12篇输导
  • 11篇火山
  • 9篇山岩

机构

  • 67篇中国石化胜利...
  • 4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化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化股份...
  • 5篇中石化新疆新...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作者

  • 23篇王学忠
  • 20篇林会喜
  • 15篇张奎华
  • 11篇王圣柱
  • 10篇许涛
  • 8篇董臣强
  • 8篇陈林
  • 6篇曾治平
  • 6篇沈扬
  • 6篇王金铸
  • 5篇宫亚军
  • 5篇修金磊
  • 5篇刘传虎
  • 5篇隋风贵
  • 5篇宋传春
  • 5篇张曰静
  • 5篇席伟军
  • 4篇张敏
  • 4篇秦峰
  • 4篇石好果

传媒

  • 21篇特种油气藏
  • 10篇新疆石油地质
  • 10篇断块油气田
  • 6篇石油地质与工...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地球科学前沿...
  • 5篇油气地质与采...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新疆地质
  • 3篇当代石油石化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非常规油气
  • 2篇世界地质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7篇2016
  • 24篇2015
  • 30篇2014
  • 34篇2013
  • 13篇2012
  • 1篇2011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15年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洋壳俯冲碰撞(晚石炭世)、伸展裂陷—早期冲断变形(早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中—晚二叠世)、冲断叠加(三叠纪)、振荡隆升(侏罗纪—白垩纪)、隆升剥蚀兼走滑调整(新生代)6个阶段。早二叠世晚期伸展裂陷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烃源岩;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持续强烈逆冲推覆,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还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侏罗纪以后,构造活动趋于静止,对早期形成的油藏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
薛雁张奎华王艺豪王圣柱程世伟宋梅远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冲断带
莫西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成因被引量:3
2014年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中孔—细喉道型;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压实作用强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损失的原生孔隙度一般小于5%,对储层低渗成因起有限的强化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江华刘传虎朱桂林董臣强周晋科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前复杂构造带建模技术被引量:16
2014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特征复杂,地质结构认识不清。依据地质露头、钻井、三维地震及非震等资料,运用地震属性分析、综合标定等技术方法,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采用"复杂构造带综合建模技术"构建了"多期逆冲推覆+走滑"构造解释模式。依据此模式,将哈拉阿拉特山前构造纵向分为上下两大构造层;平面上分为前缘冲断带、逆冲叠加带和后翼走滑带3个构造带;整体上划分为前缘超剥带、前缘冲断带、准原地叠加系统及外来推覆等四大系统。根据新的解释成果,在推覆体上部署的hs2井见到工业油流,说明"复杂构造带综合建模技术"在复杂构造建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于洪洲
关键词:地质建模地质结构西北缘准噶尔盆地
谱反演拓频处理技术在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储层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由于受分辨率的影响,基于原始地震资料对薄储层的描述难度较大,故需对叠后资料进行拓频处理。常规反褶积难以对反射系数和子波两个主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而谱反演得到的反射系数数据体可通过井上精细标定的声波曲线进行精确质量控制,并与构建的零相位宽频子波褶积获得拓频数据体,具有更好的保幅性。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白垩系薄储层描述中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预测结果显示:靶区白垩系砂体厚度为3 m左右,垂向上主要发育在呼图壁组底部,平面上近岸区域砂体规模较大,远岸区域单砂体面积为2 km2左右;通过精细刻画靶区砂体分布,揭示了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这些认识与现有地质认识一致。
陈学国
关键词:反射系数薄储层
车排子凸起沙一段近源体系沉积相分析与有利相带预测被引量:5
2020年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发育近物源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相砂体,但由于砂体沉积规律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通过对近源体系砂岩成分、粒度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等因素分析,对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物性好,可以作为优质储层;而平原亚相砂体物性差,虽不能作为储层,但可对前缘亚相砂体起到物性封堵作用,结合顶底板厚层泥岩,可形成岩性圈闭。最终利用波阻抗反演,落实了两类沉积亚相的分布,初步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对车排子凸起沙一段近源体系勘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于腾飞商丰凯陈林杨东根
关键词:扇三角洲沉积相车排子凸起
哈山山前带构造特征及对下步勘探的启示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进一步评价哈山山前带的勘探潜力,明确有利勘探方向,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重新认识了烃源岩展布范围,并结合断层、圈闭空间配置关系预测了有利勘探目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等手段识别了哈山地区发育的不整合面,并根据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哈山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认为哈山山前带整体上可划分为浅层和深层2套变形系统,并发育早二叠世弱挤压、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挤压、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拗陷、新生代走滑冲断4个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钻井成果及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二叠系风城组的原始沉积范围,比前人认识扩大了约1 000 km^2。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整体评价风城组发育优质成熟烃源岩。根据烃源岩、断层、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认为与油源断层相沟通的各类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预测有利圈闭资源量达到亿吨级规模,大幅度提升了研究区的勘探潜力。
李学良李学良林会喜张奎华侯读杰
关键词:成藏模式勘探潜力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西山窑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埋深达到6 000 m,主要为低孔渗-特低孔渗储层。通过对西山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的分析认为,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通过对沉积相带、地层压力、储层埋深和成岩作用等储层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确定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沉积微相、异常压力及不整合对储层的改造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研究区内永2-永1-永3一线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域。
修金磊王晓刘胜涛缪颢丁洁荧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储层特征沉积微相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即陆梁隆起西部地区)构造背景复杂,石炭系火山岩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盆地原型认识不清,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对英西凹陷火山岩锆石LA-ICP-MS年龄、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等系统研究发现,英西凹陷英2井火山岩锆石LA-ICP-MS谐和年龄为310.8±2.9Ma,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钾、低钛含量特征,Mg#含量中等,Al2O3含量较高(铝过饱和指数A/CNK均大于1),总体表明该套火山岩建造为形成于晚石炭世的中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酸性岩火山岩系列,且具有准铝质特征。另外,稀土元素总量中等,有轻微铕负异常,轻稀土元素较富集,(La/Yb)N变化范围为3.75~7.22;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Gd/Yb)N值介于1.43~1.73;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指示富集K、Rb、Ba、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英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壳源和幔源混合成因特征,为大洋岛弧环境形成产物。结合西准噶尔造山带露头、盆内钻井综合研究表明,西准噶尔洋持续活动到晚石炭世,并发生北西—南东向的俯冲,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是由北东向展布的有限的西准噶尔洋盆、增生杂岩带和链状岛弧带、弧间—弧后盆地等组成,英西凹陷位于弧后盆地区,为自生自储型、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张关龙林会喜张奎华许文国
关键词:晚石炭世火山岩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J_1s_2储层非均质隔夹层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_1s_2)一直是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主力产油层段,目前在产井9口,均为J_1s_2油藏。但其砂体成因多样化且储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油藏模式各不相同,多因素复杂性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根据砂体发育特征将J_1s_2划分为J_1s_2~1、J_1s_2~2,并在此基础上将J_1s_2~1细分为J_1s_2^(11)、J_1s_2^(12)。综合测井、录井、取芯等资料,明确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油水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中部1区块J_1s_2主要发育泥质岩、细粒砂岩、钙质砂-砾岩三类夹层,控制了J_1s_2~1多期河道叠置而成的厚砂体内油气的运移、聚集,隔夹层垂向和侧向遮挡形成多个独立油藏,控制了油水的分布。
邓旭波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非均质性隔夹层
准噶尔盆地中部1、3区块走滑断裂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在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后认为,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1、3区块发育走滑断裂体系。走滑断裂体系在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平面上具有雁列式、平行式排列特征。走滑断裂体系使研究区具有形成优质油藏的良好输导条件,因此,明确走滑断裂体系在研究区的分布及发育特征,对于加快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重新认识中部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秦峰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走滑断裂油气运聚非构造油气藏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