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2B0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B32B01)
- 作品数:18 被引量:298H指数:8
- 相关作者:高谦余伟健刘增辉杜聚强南世卿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不良地层竖井工程变形分析与返修支护设计被引量:5
- 2011年
- 根据某矿山不良围岩的主井工程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该工程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支护方案的井筒变形分析和稳定性研究,提出了释放位移的让压支护施工工艺,并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支护条件井筒收敛变形和工程稳定性与支护参数的关系,明确了最大允许释放位移量。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主井返修支护方案,并进行返修试验段试验。返修主井工程的变形监测和强度计算结果表明:主井返修支护方案是比较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并在主井的返修施工中得以采用。目前,主井返修施工已经全部完成,工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 王贤来姚维信高谦陈得信
- 关键词:不良地层返修支护稳定性分析
- 高应力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3
- 2010年
- 为了研究高应力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基于该类围岩的变形特点,分析了高应力采场巷道稳定性的3种主控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以适当让压、控制巷道围岩有害变形、及时封底作为支护,以巷道最大允许位移、巷道使用时间、不同围岩或采用不同支护强度的围岩变形速率作为支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种以预应力锚索为核心的综合锚固控制技术;最后,介绍了该综合控制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如进行合理的初次支护、提高初次支护结构整体强度、进行预应力锚索的二次支护、其他辅助措施等。
- 余伟健高谦
- 关键词:巷道围岩预应力锚索
- 水泥-尾砂充填体常规三轴压缩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由充填体常规三轴压缩强度和变形试验得到了峰荷应力和应变及相关试验曲线,对充填体三轴受压渐进破坏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试验中看到,充填体在轴压下产生的裂缝的发展因施加围压而受到抑制,这种约束与围压成正比,即充填体破坏形式从零或低围压的脆性破坏到高围压的塑性软化流动。工程实际中,充填体多数情况下处于多轴受力状态,因此对充填材料进行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和变形行为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 邓代强刘芳标姚中亮唐绍辉杜子建柳小胜欧任泽
- 关键词:充填体峰值应力围压应力-应变曲线
- 沙曲矿区地应力及采场地压的综合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典型复合型顶板的矿山,沙曲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多条构造带影响,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均为不稳定性软岩,并含少量裂隙水。为了调查该矿区的地应力条件及地压规律,本文在沙曲矿区的主要开拓巷道中开展了6个地点的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区的地应力场比较均匀,属于准静水应力场。采用现场应力套孔解除和室内围压率测定的方法得到最大水平主应力数值在20.11~22.87(MPa)之间,侧压系数在2.25~2.85范围内,属较高应力;针对24101等工作面的大采高综采巷道进行了煤柱支承压力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24101工作面的巷道煤柱应力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塑性破坏区、峰值应力区和原岩应力区;同时,对南翼14204工作面顶板进行了离层监测和锚杆测力计载荷观测,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顶板稳定性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离层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规律。该地应力及采场地压的综合监测及分析结果对沙曲矿区的支护设计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和实用价值。
- 余伟健高谦宋建国
- 关键词:地应力采场地压顶板离层
- 特大型水平矿柱底柱资源回收的技术问题分析及对策被引量:9
- 2011年
- 承担着国家最大镍矿资源生产基地-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三分之二以上自产矿石原料生产的二矿区,采用多中段大面积连续回采,在两个采矿中段之间形成大面积水平矿柱。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矿石资源,对水平矿柱矿石资源进行了回采,引起了国内各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特大型水平矿柱的开采在金川矿山尚属首次,在国内外矿山也没有先例,对于金川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金川二矿区目前水平矿柱回采形状和遇到的问题,对水平矿柱底柱回采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措施,对水平矿柱矿石资源的安全、高效、合理地回收提供指导。
- 张海军李涛衣淑钰崔宏亮
- 关键词:安全回采岩体移动资源回收
- 大倍线自流充填技术在低品位铁矿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矿山充填工程中,为解决充填料浆的长距离管道输送难题,达到自流输送的目的,采用充填管道优选及料浆输送浓度优化的方法,经材质对比分析后选用轻质低阻管道,在适当降低浓度的条件下实现了料浆长距离管道自流输送。结果表明,与正常浓度相比,适当将料浆浓度降低1~2个百分点后在低阻管道中达到了大倍线(η>9)自流输送的理想效果,充入空区后形成的充填体流平性好,未曾出现明显的离析现象,且强度可满足开采技术所需。
- 邓代强姚中亮王志勇王晓飞
- 关键词:充填技术低品位铁矿自流输送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非线性回归的岩爆判据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岩爆判据研究。首先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原始样本进行量化,然后对量化后的样本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新的岩爆判据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此岩爆判据公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张光存高谦杜聚强李铿铿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 均匀设计法在新型胶凝材料配合比研制上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分析4种不同配比的新型胶凝材料对司家营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建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28 d强度与新型胶凝材料不同配比之间的回归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配比参数优化,确定新型胶凝材料的最佳配比组合。最佳配比验证试验的充填体28 d抗压强度为3.44 MPa,与预测的3.66 MPa相差不大,说明均匀设计法在胶凝材料配方研制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试验结果为司家营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提供了理论参考。
- 魏微高谦
- 关键词:全尾砂胶结充填胶凝材料配合比均匀设计MATLAB
- 深部动压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有效控制受采动影响的刘桥一矿Ⅱ46轨道上部车场、绞车房及大巷围岩破坏,从工程布置、支护结构和围岩强度分析围岩破坏原因,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参数设计和施工工艺,并验算了注浆加固圈的抗力为9.10 MPa,裂隙岩体注浆加固半径为2.24 m。通过对加固前后围岩变形的观测数据分析显示:锚注加固前两帮的平均移近速度为1.5 mm/d,顶底板移近速度为4.0 mm/d;加固后的7~28 d两帮平均移近速度为0.75 mm/d,顶底板移近速度为2.0 mm/d。从加固效果来看,加固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破坏。
- 刘增辉高谦孟祥瑞赵光明
- 关键词:深部巷道采动影响锚注加固联合支护
- 样条权函数神经网络算法在超前锚杆加固方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BP神经网络算法存在局部极小问题、收敛对初值敏感问题及收敛速度慢问题,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算法,即样条函数神经网络算法,在破碎带工程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来研究在破碎带工程围岩超前锚杆加固方式的优选问题。研究表明,超前锚杆拱部的支护参数在间距为0.4~0.6m,排距为0.4~0.5m,外插角10°~20°,锚杆直径在20~22mm的效果最佳。由此来研究锚杆超前支护的参数设置及如何提高岩体的稳固性,为破碎带岩层施工安全和局部强化支护提供理论依据。
- 周桥高谦
- 关键词:支护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