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R12B06003) 作品数:4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姚善泾 林东强 童红飞 武强 王鹏 更多>> 相关机构: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更多>>
用于双水相萃取的混合模式配基制备及对IgG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以2-巯基-1-甲基咪唑(MMI)为混合模式配基,人血免疫球蛋白G(IgG)为模型蛋白,探讨混合模式配基双水相系统分离抗体的新方法,主要包括MMI-聚乙二醇(PEG)的制备和IgG分配研究。首先优化了PEG4000的环氧氯丙烷活化反应条件,环氧氯丙烷和PEG比例为3.5:1,三氟化硼乙醚溶液加量为0.05 mL g 1PEG,开环反应时间为8 h;40%氢氧化钠溶液加量为0.15 mL g-1PEG,闭环反应时间为4 h,环氧基团接入量可达到460μmol g-1PEG,偶联配基MMI,得到MMI-PEG混合模式配基。进一步考察了IgG在PEG4000/(NH4)2SO4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发现添加MMI-PEG配基有效提高了IgG分配系数,加入适量NaCl,分配系数达到了17.1。结果表明,混合模式配基双水相萃取可以实现IgG的上相富集,为抗体分离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武强 林东强 翁叶靖 姚善泾关键词:双水相系统 免疫球蛋白G 荧光探针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表面疏水特性 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8-苯氨基-1-萘磺酸(ANS)荧光探针法,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牛免疫球蛋白(bIgG)的表面疏水性,探讨了pH、温度、添加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盐酸胍和辛酸钠(NaCA)对蛋白表面疏水性指数S0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阴离子型荧光探针ANS,pH对S0测定的影响显著,选择pH略高于蛋白等电点比较合适。温度对两种蛋白S0的影响不同,从50℃升至80℃,BSA表面疏水性降低,bIgG表面疏水性升高。添加盐促使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强,相比BSA,bIgG增加幅度较大。不同变性剂对两种蛋白S0的影响也不同,与变性机制、蛋白疏水特性及分子结构有关。添加NaCA对两种蛋白S0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NaCA浓度升高,BSA的S0值减小,而bIgG则维持基本不变,这与疏水层析分离过程的NaCA影响相一致。结果表明,ANS荧光探针法可用于考察不同溶液条件对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研究特定添加剂-蛋白质间疏水相互作用。 余晶梅 林东强 童红飞 姚善泾关键词:表面疏水性 荧光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十字型微通道制备粒径均一的纤维素层析介质 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满足层析介质对粒径单分散的要求,利用十字型微通道的聚焦效应,形成粒径均一的纤维素微液滴,经固化成纤维素微球,再偶联配基制成了纤维素层析介质。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甲基磷酸直接溶解微晶纤维素为水相,葵花籽油为油相,考察了微通道内微液滴的形成条件,优化了纤维素浓度、分散剂浓度、油水两相流速等因素,得到粒径约100μm的纤维素微液滴,CV值小于0.2。微液滴固化再生,得到球形度良好的纤维素微球,湿真密度1.019g.ml-1,孔度94.6%,体均粒径105.5μm;进一步偶联DEAE配基,制得了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容量为123.3μmol.g-1,牛血清白蛋白的饱和吸附容量Qm达到220mg.g-1,有效扩散系数De为1.8×10-11 m2.s-1,体现出较好的蛋白质吸附性能。 童芳丽 林东强 刘川 贠军贤 姚善泾关键词:微流芯片 纤维素 离子交换介质 离子液体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 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传统纤维素溶解方法的局限性,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和有机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组成的复合溶剂溶解微晶纤维素,结合反相悬浮再生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考察复合溶剂配比对纤维素溶解度和微球制备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微球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微球体现出良好的球形度、孔度、孔径和比表面积;进一步选择合适微球,偶联离子交换配基,制备阴离子交换介质,体现出良好的蛋白吸附性能.采用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过程简便,性能优良,可以作为层析介质制备的新方法. 王鹏 林东强 姚善泾关键词:离子液体 纤维素 多孔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