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7684)
-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傅懋毅李正才杨校生格日乐图周本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集约和粗放经营下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14
- 2011年
- 以集约和粗放经营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春季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1)集约经营后毛竹林0-10和10-2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01%和18.90%,易氧化碳含量分别下降了31.22%和46.03%,0-20cm土层轻组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9.87%。(2)两种毛竹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上整体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粗放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易氧化碳的剖面特征与总有机碳相似,而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存在明显差异。轻组有机质具有表聚性,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20cm)。(3)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总有机碳与速效磷显著相关(p<0.05)。(4)集约经营后,毛竹林0-1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的碳素有效率和土壤碳库活度分别下降了26.01%和50.52%,差异显著(p<0.05);10-20cm土层分别下降了35.51%和54.41%。因此,施加适当配比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有利于土壤中各种有机碳的积累,也可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
- 马少杰李正才王刚刘荣杰傅懋毅周本智
- 关键词: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
-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被引量:27
- 2008年
-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3)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李正才徐德应杨校生傅懋毅孙雪忠奚金荣
-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凋落物分解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