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044)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成彦马保中杨玮娇尹飞杨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冶金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红土镍矿
  • 3篇氧化镍矿
  • 3篇金属化
  • 3篇浸出
  • 3篇矿相
  • 2篇熟化
  • 2篇镍铁
  • 2篇镍钴
  • 2篇硫酸
  • 2篇镁质
  • 2篇浸出工艺
  • 2篇磁选
  • 1篇低品位
  • 1篇氧化镁
  • 1篇湿法
  • 1篇湿法冶金
  • 1篇水浸
  • 1篇酸根
  • 1篇酸浸
  • 1篇铜钴矿

机构

  • 13篇北京矿冶研究...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王成彦
  • 8篇杨玮娇
  • 8篇马保中
  • 4篇尹飞
  • 4篇杨卜
  • 3篇王华
  • 3篇魏永刚
  • 3篇陈永强
  • 3篇李强
  • 2篇阮书峰
  • 2篇金炳界
  • 2篇阮书锋
  • 1篇居中军
  • 1篇揭晓武
  • 1篇王振文
  • 1篇王忠
  • 1篇杨永强
  • 1篇王军
  • 1篇王硕
  • 1篇李谦

传媒

  • 8篇有色金属(冶...
  • 3篇稀有金属
  • 1篇有色矿冶
  • 1篇Intern...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铜钴矿浸出溶液处理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以复杂铜钴矿浸出溶液为原料,采用M5774萃取铜,硫酸反萃,铜的萃取率和反萃率均大于99%,萃余液用SO_2/空气混合气氧化中和除铁、锰,除铁后液铁和铝均小于0.005g/L,锰没有完全除掉,采用活性氧化镁沉淀镍和钴,在较优条件下,镍、钴沉淀率分别为97.73%和94.33%,用活性氧化钙沉淀锰和镁。
李强杨卜阮书峰尹飞
关键词:萃取除铁除锰
镁质氧化镍矿矿相分析及处理工艺选择被引量:1
2016年
借助XRD、TG-DSC、SEM、ICP-OES、光学显微镜和必要化学方法分析云南代表性镁质氧化镍矿。结果表明,矿中氧化镁含量高达31.49%,87%矿物为蛇纹石,铁氧化物仅10%,大于83%的镍以类质同象和吸附方式赋存于硅酸盐矿物中。因含镁量较高,硫酸直接浸出该矿酸耗高达吨矿1.15t。基于该氧化镍矿矿相组成,提出促进剂作用下煤基较低温金属化还原-磁选回收镍铁新技术,镍铁回收率分别从40.27%和42.30%提高到83.46%和74.50%。
马保中杨玮娇李谦王成彦王华
关键词:矿相分析
硝酸根氧化高压硫酸浸出红土镍矿被引量:4
2016年
以硝酸镁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硝酸根存在下红土镍矿在硫酸体系中的高压浸出情况。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详细考察了硝酸镁添加量、初始硫酸酸度、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液固比对浸出结果的影响,并得到最优浸出工艺条件:硝酸镁加入量0.06 g·g^(-1),初始酸度140 g·L^(-1),反应温度220℃,保温时间60 min,液固比2 ml·g-1。在上述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综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浸出结果,实现了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镍、钴浸出率分别为90.9%和91.7%,而铁浸出率低至2.2%。最后借助X射线衍射(XRD)、反射显微镜及化学物相分析,对新体系下浸出过程机制进行了研究,该体系中浸出过程为溶解—氧化—沉淀机制。添加硝酸根较传统硫酸高压浸出省酸,经计算利用该技术处理1 t红土矿可节省H2_SO_4大约160 kg。
马保中杨玮娇王硕杨卜王成彦
关键词:红土矿硫酸高压浸出
活性氧化镁从硫酸盐介质中选择性沉淀镍钴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活性氧化镁从含锰、镁的硫酸盐介质中选择性沉淀富集镍、钴。结果表明,最佳沉淀条件为:浆化后添加理论量2倍的活性氧化镁,反应停留时间6h,沉淀温度25℃。在该条件下,镍、钴沉淀率分别为97.96%和96.43%,沉淀物中镍、钴、锰和氧化镁含量分别为8.51%、13.05%、2.29%和4.97%,当每立方矿浆添加0.2g絮凝剂AN905时,矿浆平均静态自由沉降速度为180mm/min。
阮书锋居中军李强王振文王成彦
关键词:活性氧化镁红土镍矿
Two-stage reduc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erronickel alloy from nickel laterite ore with low Co and high MgO contents被引量:1
2017年
The preparation of ferronickel alloy from the nickel laterite ore with low Co and high MgO contents was studied by using a pre-reduction-smel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reduction tim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quantity of reductant and calcium oxide (CaO), and pellet diameter on the reduction ratio of Fe and on the pellet streng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roasting temperature > 800 A degrees C, a roasting time > 30 min, 1.5wt% added anthracite coal, 5wt% added CaO, and a pellet size of similar to 10 mm, the reduction ratio of Fe exceeds 70%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pellets exceeds 10 kg per pellet. Reduction smelt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y varying the smelting time, temperature, quantity of reductant and CaO, and reduction ratio of Fe in the pellets.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reduction smelting process are as follows: smelting time, 30-45 min; smelting temperature, 1550A degrees C; quantity of reductant, 4wt%-5wt%; and quantity of CaO, 5wt%; leading to an Fe reduction ratio of 75% in the pellets. In addition,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raw ore and that during the reduction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process mineralogy.
Yong-qiang ChenHong-liang ZhaoCheng-yan Wang
关键词:PRE-REDUCTIONSMELTING
褐铁型红土镍矿硫酸熟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以褐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研究了其硫酸熟化过程及其矿物物相转变机制。考察了熟化过程中温度、时间、硫酸量、加水量对熟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浸出率随熟化温度的升高、硫酸用量的增加、熟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一定的加水量有利于Ni,Co的浸出。熟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0℃、硫酸量为每吨矿500 kg、时间60 min、加水量20%,在该条件下,Ni,Co和Fe的浸出率分别为78.1%,91.1%和9.6%。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硫酸熟化过程矿物物相转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下熟化,矿相未被破坏,以针铁矿(FeOOH)为主;250℃时,部分FeOOH转变为赤铁矿(Fe_2O_3)和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Fe(OH)SO_4);300~350℃时,矿物结构被有效破坏,绝大部分FeOOH转变为Fe_2O_3;升温到400℃,Fe(OH)SO_4分解为Fe_2O_3;450℃时,完全可见Fe_2O_3且其结晶度最好;500℃时,Fe(OH)SO_4转变为硫酸铁(Fe_2(SO_4)_3),但仍以Fe_2O_3为主。大部分Ni,Co矿物转化为可溶性硫酸盐,少量转变为不溶性的铁酸镍(NiFe_2O_4)、铁酸钴(CoFe_2O_4),造成Ni,Co的损失。
马保中金炳界裴彦林杨玮娇魏永刚王成彦
硅铁配比对氧化镍矿低温金属化还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以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镍和硅酸镁为原料,依照云南代表性氧化镍矿原矿中铁、镍和硅质量比进行配矿,研究硅铁比对镍铁金属化以及镍铁合金聚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Ni=13/1,Si/Fe=1.2/1,煤粉加入理论量2倍,1 280℃反应60 min后,经磁选分离获得的精矿中镍、铁品位分别为4.95%、50.93%,镍、铁回收率分别为99.32%、80.12%。还原产物主要相为MgSiO_3和[Fe,Ni],镍铁合金聚集状态良好,精矿主要相为[Fe,Ni],仅有少量SiO_2残留,分离效果较好。云南代表性氧化镍矿原矿的验证试验取得了相似结果。
马保中杨玮娇刘伟强王成彦王华
关键词:氧化镍矿
复杂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两段逆流直接还原浸出工艺被引量:16
2016年
针对复杂低品位氧化铜钴矿开展直接还原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1(mL/g)、浸出温度80℃、吨矿酸耗117.2kg、浸出时间4h、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控制浸出终点电位340~350mV的条件下,铜、镍、钴浸出率分别为74.23%、47.82%和59.31%。采用两段逆流浸出可以节约还原剂用量,综合利用浸出液中的游离酸,节省碱的消耗量。
李强杨卜阮书峰尹飞
关键词:SO2还原浸出
褐铁型红土镍矿低温熟化—常压水浸镍钴过程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硫酸低温熟化—水浸工艺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对熟化—水浸渣进行矿物学表征,并对熟化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经过熟化—水浸处理,矿物的矿相发生转变:铁由针铁矿相转变为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大部分镍钴矿物转变为硫酸镍和硫酸钴,小部分转变为难溶的铁酸镍和铁酸钴造成镍和钴的损失。硫酸熟化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镍钴硫酸化动力学过程符合典型的多相液固区域反应动力学模型,镍钴硫酸熟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2.4 k J/mol和3.2 k J/mol,这一过程受内扩散控制。
裴彦林马保中金炳界杨玮娇魏永刚
云南镁质氧化镍矿煤基金属化还原过程及优化被引量:5
2017年
以云南元江代表性镁质氧化镍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煤作还原剂较低温度下矿的金属化还原过程并对其进行优化。矿物学研究表明硅酸盐为主要组成矿物,占89%;铁氧化物占约10%;前者为主要镍负载矿物,后者为主要铁负载矿物。单因素实验详细考察了温度、时间和煤量对镍、铁富集效果的影响,然而在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下镍、铁回收率仅为14.2%,32.5%。在对氧化镍矿金属化还原热力学分析和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入促进剂改善镍、铁富集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加入促进剂CaF_2可明显改善镍、铁富集效果,具体为优化条件下镍、铁品位分别从2.6%,62.6%升高到6.9%,71.4%;镍、铁回收率分别从14.2%,32.5%升高到96.5%,73.4%;金属化产物中镍铁合金由1μm颗粒状变为20~150μm带状。表明CaF_2可有效破坏矿物结构并降低矿物相界面表面张力,促进镍铁合金相生成/聚合。
马保中王成彦杨玮娇魏永刚王华
关键词:磁选镍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