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GL033)
- 作品数:36 被引量:547H指数:15
- 相关作者:彭正龙赵红丹王海花王红丽乐嘉昂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测量——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被引量:44
- 2012年
- 以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基点,引入结构洞理论,基于对外部知识网络中结构洞的规划、占据、利用、剖析和拓展,识别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体系和内部作用机理;利用实证研究确定了涵盖网络构想能力、网络建构能力、网络利用能力、网络解构能力和网络重构能力等5个维度,共12个子维度和37个题项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测量量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纵一横"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提升路径,即从战略层面到战术操作再回归到战略的纵向动态循环,以及从知识结点到知识链再到利益的横向持续推进。本研究从结构洞理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多维度构成和内部演化机理,研究结果弥补了现有研究中知识网络能力和一般网络能力之间、外部知识网络和内部知识网络之间模糊不清的不足,并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基础。
- 王海花谢富纪
-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结构洞理论知识管理外部知识源
-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比较研究——基于资源共享度被引量:20
- 2011年
- 识别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差异,界定资源共享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比较基础,并提出资源共享度三个维度(资源共享宽度、资源共享深度和资源共享强度)的测度方法.基于此,深入探讨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区别,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 彭正龙王海花王晓灵
-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 基于Agent的项目组织和流程模型被引量:9
- 2013年
- 为预测并行或复杂项目中大量涌现出的返工、协调和等待等"隐性工作",基于Agent仿真和计算组织相关理论,实现了经理论和实践验证有效的可计算项目组织和流程(CPOP)模型.该模型能对任务、流程、人员和组织进行建模,模拟隐性工作的涌现,输出工期、成本、质量、隐性工作和工作积压等定量结果,评估项目组织与流程的匹配度.这一模型有助于促进项目组织和流程设计的定量化研究.
- 陆云波张欣王红丽顾志明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1
- 2012年
- 运用扎根理论的质化研究方法,识别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形成由90个一级主题词、36个副范畴、4个主范畴(环境变量、资源共享渠道、创新资源需求和资源池)与1个核心范畴(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资源共享)构成的脉络体系,明晰各主范畴的作用机理,并以宝洁公司实践开放式创新的案例加以佐证。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资源共享是以环境变量为因果条件、资源共享渠道的构建为中介条件和桥梁、创新资源需求和资源池为行动/互动策略的脉络。最后,指出研究的应用价值与未来研究方向。
- 王海花彭正龙蒋旭灿
-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新资源资源共享扎根理论
- 国外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效应及人力资源管理干预对策被引量:9
- 2013年
- 尽管大多数现有与组织公民行为(OCB)相关的文献都宣传这些行为的正面效用,然而国外已有相关学者发现这些行为会造成组织不同层面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分析发现,组织公民行为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均有相应的负面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绩效评估、薪酬管理、鼓励参与决策、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将主要集中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层面中的组织公民行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化,同时提升实现组织目标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成效。
- 彭正龙
-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负面效应
- 知识治理研究综述被引量:14
- 2012年
- 知识治理,作为知识管理的制度基础,引起学者关注已逾10年。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治理的研究视角大多是从其原有的学科背景出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知识治理的理论丛林,阻碍了知识治理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发展。从知识治理概念、制度层面的解释(治理机制)、研究方法、机制运行效果(治理绩效)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在知识治理的未来研究中,知识活动、持续竞争优势和组织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主体与治理机制的交互影响,以及治理机制在实证模型中的考虑,无疑都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 梁祺雷星晖苏涛永
- 关键词:知识治理治理绩效
- 研发团队领导成员交换、心理感知与员工创新被引量:12
- 2011年
- 揭示我国研发团队中心理感知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通过本土企业研发团队中研发主管及其直接下属的504个跨截面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背景下的研发团队中,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的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员工心理感知会正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但是,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中,心理感知的公平维度比信任维度所起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
- 彭正龙赵红丹
- 关键词:领导成员交换心理感知互动公平信任
- 组织公民行为真的对组织有利吗——中国情境下的强制性公民行为研究被引量:50
- 2011年
- 强制性公民行为的存在及其危害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强制性公民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本土企业管理者及其直接下属的配对样本,试图揭示强制性公民行为在中国组织中的存在性、危害性及其危害路径。结果表明:(1)西方学界开发的强制性公民行为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表现得更为明显;(2)中国情境下,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和组织承诺显著负相关,但对任务绩效和角色内行为无显著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在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的作用;(4)中国人传统性显著调节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周边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强制性公民行为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彭正龙赵红丹
- 关键词:强制性公民行为工作绩效组织承诺角色内行为
- 基于扎根理论的职场排斥行为结构分类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一直以来,以职场排斥为代表的职场冷暴力的研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对于职场排斥行为的结构探讨也尚属空白。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职场排斥行为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三级译码等质化研究,明晰了职场排斥行为由人际忽视、资源隔绝、蓄意抵触、价值诋毁和差序格局偏见5个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职场排斥行为的概念内涵,并给出了相应的概念定义,从而丰富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理论体系。
- 乐嘉昂彭正龙高源
- 关键词:扎根理论
- 跨层次视角下的职场排斥与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团队效能影响机制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基于58名团队领导和563名团队成员的配对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跨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职场排斥行为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影响机制以及跨层次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在个体层面,职场排斥行为在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下负向影响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在团队层面,职场排斥行为在团队情绪氛围的中介作用下负向影响团队效能;团队情绪氛围在职场排斥行为与员工积极组织行为之间存在跨层次的调节效应。本文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 乐嘉昂彭正龙
- 关键词:团队效能组织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