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04010)
- 作品数:39 被引量:356H指数:10
- 相关作者:陈勉郑力会金衍张广清刘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山前构造地层地应力测试方法及其直井井壁稳定分析模型被引量:2
- 2004年
- 在张量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构造运动活跃地层或山前构造,分析了在真实主应力空间与人为假设空间(常规工程主应力)不一致的条件下,地应力测量和解析的不合理性,提出了通过特定的Kaisir效应实验确定山前构造地层地应力的可行方法,推导出的直井井壁稳定力学模型为山前构造的安全泥浆密度确定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石林金衍陈勉楼一珊
- 关键词:井壁稳定山前构造地应力测量
- 利用地震记录钻前预测却勒1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被引量:2
- 2004年
- 根据地震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震记录和测井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据此构建了测井曲线。利用所构建的测井曲线,采用井壁稳定预测模型预测维护井壁稳定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采用该方法预测了却勒1井维持井壁稳定的安全钻井液密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液密度非常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 郭凯俊陈勉梁红军谢又新
- 关键词:钻井液密度地震记录声波速度地层密度
- 天然裂缝地层中垂直井水力裂缝起裂压力模型研究被引量:59
- 2005年
- 受天然裂缝走向和倾角的影响,水力裂缝在井壁处起裂可能有3种方式,即:沿天然裂缝面张性起裂,沿天然裂缝面剪切破裂,从岩石本体起裂。确定水力裂缝在井壁处起裂的压力和方式,对水力压裂设计和施工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天然裂缝产状和地层地应力状态,建立了水力裂缝3种起裂方式的起裂压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水力裂缝起裂方式和起裂压力的判别方法。现场实例证明,该模型较为成功地解释了天然裂缝性地层的破裂压力。
- 金衍张旭东陈勉
- 关键词:垂直井水力压裂起裂压力
- 地层各向异性对套管受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套管损坏是制约油气生产的瓶颈问题,而套管外挤载荷设计合理与否对套管寿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前人在研究套管外挤载荷时,都将地层考虑为正交各向异性、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没有考虑在垂直井眼轴线平面上岩石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问题。在考虑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套管应力计算的力学及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均匀水平地应力条件下,若地层为横观各向同性,则套管应力为均匀分布:若地层力学件质在垂直井轴平面上为各向异性,则套管应力由均匀分布转化为非均匀分布,且戍力极值增大。这一结论说明;在均匀水平地应力条件下,地层各向异性对套管受力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在设计套管外挤载荷时,应该给予允分考虑;同时这也有助于解释套管所受外挤载荷超过上覆岩层压力的问题。在非均匀水平地应力条件下,无论地层为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套管应力均呈现非均匀分布态势,其套管应力极值变化不大。因此,在非均匀水平地应力条件下,地层各向异性对套管受力影响不大,在设计套管外挤载荷时,可简化省略。
- 李军陈勉柳贡慧
- 关键词:岩石力学各向异性套管应力有限元分析
- 天然裂缝地层斜井水力裂缝起裂压力模型研究被引量:42
- 2006年
- 受天然裂缝和倾角的影响,水力裂缝在斜井井壁处可能存在3种起裂方式,分别为沿天然裂缝面张性起裂、沿天然裂缝面剪切破裂和从岩石本体起裂。根据地层地应力状态及天然裂缝的产状,建立了裂缝性地层斜井水力裂缝3种起裂方式的起裂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水力裂缝起裂方式和起裂压力的判别方法。现场实例表明:该模型能成功地解释天然裂缝性地层的破裂压力。
- 金衍陈勉张旭东
- 关键词:斜井水力压裂起裂压力
- 多元回归实验设计法优化可循环微泡钻井液流变参数
- 目前油气井工作液配方优化常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和均匀实验设计法。为便于推广应用钻井液新技术可循环微泡钻井液,室内为优化塑性粘度为18mPa·s的可循环微泡钻井液配方,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和均匀实验设计法分别设计并实测了36组、...
- 郑力会王金凤李潇鹏张燕李都
- 文献传递
- 非加重改性天然高分子基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被引量:2
- 2007年
- 研究非加重改性天然高分子基钻井液处理剂和体系的流变性有益于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验测定了IND30、NAT20、NFA25加入4%膨润土基浆中配制的悬浮液,在1022s-1、511s-1、340.7s-1、170.3s-1、10.22s-1、5.11s-1等6个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力,以及钻井液体系在相同条件下的剪切力,确定了适合的流变方程及流变曲线。结果表明,0.2%以内加量的IND3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宾厄姆模型,塑性粘度和动切力均较基浆增加。0.3%以上加量的IND3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幂律模型,稠度系数高于基浆,流性指数低于基浆;3%以内加量的NAT2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幂律模型,稠度系数低于基浆,流性指数高于基浆;6.0%以内加量的NFA25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宾厄姆模型,塑性粘度较基浆变化不大,动切力下降;依据正交设计的12个配方配制而成的悬浮液的流动特性都接近于幂律模型,稠度系数低于基浆,流性指数高于基浆但接近适宜的范围。
- 郑力会林强姚先荣
- 关键词:钻井液处理剂钻井液体系
- 有机酸盐水溶液流变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有机盐水溶液可用于钻完井作业的工作液,但因流变性特别是高温流变性研究存在一些争议影响其推广应用。利用RS-150高温流变仪,分别测定了Weigh2水溶液密度为1.25、1.26、1.29、1.30和1.32 g/cm^3,温度在25、65、80、95、110、125℃下的500多个数据。研究认为Weigh2水溶液为塑性流体,得到宾汉模式本构方程,相关系数较高,相对误差较小,适应性较好;实验证实了Weigh2水溶液静切力的存在,为现场良好的悬浮能力提供了证据;发现任何密度溶液超过90℃时,塑性黏度趋于7 mPa·s,存在"塑性黏度高温趋同"现象。
- 管申郑力会何思龙张民立周义俊刘玉华
- 关键词:流变性
- 钻井液用仿磺化沥青防塌剂的性能与作用机理被引量:15
- 2005年
- 本文报道的仿磺化沥青,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在碱性条件下与一种天然大分子反应的产物,含磺酸物30%,油溶物40%,水溶物70%.在4%膨润土浆中加入2%仿磺化沥青或磺化沥青FT1(对比剂)制成实验浆液,用以测定封堵性和抑制性.将实验浆液加热至50℃,搅拌后测API滤失量(分别为26和19 mL)得到滤饼,通过水洗后的滤饼在0.7 MPa下测定4%CMC水溶液的滤失,前者略大于后者,30 min滤失量分别为8.9和8.0mL,表明仿磺化沥青的封堵性与磺化沥青相近,但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室温下较差.与磺化沥青相比,在仿磺化沥青浆液中,粘土压片前6 h的膨胀高度略大,在6~24 h略小,即仿磺化沥青与磺化沥青的抑制性相仿.二者防塌机理相近,不同处是:仿磺化沥青的水溶组分在浊点以上温度下从水溶液中析出,形成胶束粒子,产生封堵作用;其聚醚分子链通过氢键吸附,形成半渗透保护膜.仿磺化沥青无毒,2%悬浮液的EC50值大于1×104mg/L;不合生荧光基团,故无荧光.图2参13.
- 郑力会鄢捷年陈勉崔伟香
- 关键词:防塌剂钻井液处理剂封堵性抑制性防塌机理
- 改性天然高分子基钻井液流变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研究改性天然高分子基钻井液处理剂和体系的流变性有益于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试验测定了IND30、NAT20、NFA25加入4%膨润土基浆中配制的悬浮液,在1022、511、340.7、170.3、10.22、5.11s-1等6个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力,以及钻井液体系在相同条件下的剪切力,确定了适合的流变方程及流变曲线。结果表明,0.2%以内加量的IND3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宾汉模型,0.3%以上加量的IND3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幂律模型;3%以内加量的NAT20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幂律模型;6.0%以内加量的NFA25悬浮液的流动特性接近于宾汉模型;依据正交试验设计的12个配方配制而成的悬浮液的流动特性都接近于幂律模型。
- 郑力会
- 关键词:改性天然高分子钻井液处理剂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