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CSTC2010AC5029)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谢琳杨军胡宁杨忠郑小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抗青光眼药物无法控制眼压时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法。但术后结膜下瘢痕形成导致滤过泡通道建立失败一直是困扰青光眼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抗眼表瘢痕形成药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寻求一种效率高、安全稳定的抗瘢痕药物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青光眼术后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细胞因子相关抗瘢痕药物的研究。
- 朱晓燕谢琳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青光眼滤过术瘢痕形成
- 药物缓释系统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前临床有许多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但是由于传统给药系统的限制,导致了较低的生物利用度、较差的患者依从性以及一些毒副作用。药物缓释系统通过局部滴眼、眼内或结膜下注射、手术植入等手段可实现在病灶局部缓慢释药。聚乳酸-乙醇酸、脂质体、壳聚糖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的缓释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治疗青光眼药物不可取代的载体。
- 陈侠谢琳
- 关键词:青光眼药物缓释系统降眼压视神经保护滤过性手术
- 基于薄膜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被引量:1
- 2012年
- 构建了一种薄膜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通过多聚物微通道底/顶层凸齿状的微电极,以及多聚物微通道侧壁上溅射形成的一层离散式金属薄膜电极,共同形成离散式"三明治"微电极结构.该微电极结构可在微通道内部形成与传统凸齿状电极相似的非均匀分布的梯度电场,通过介电电泳效应进行细胞控制及排队.利用多聚物在芯片上填充了传统凸齿状电极的凹陷区,克服了细胞在凹陷区无法有效排队与融合的缺点.在芯片上利用K562细胞开展了基于介电电泳效应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基于可逆性电穿孔效应的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较好地实现细胞排队及融合,融合所需控制电压低至10 V左右.细胞排队率达99%以上,几乎无细胞在绝缘物填充区(传统凸齿电极芯片的凹陷区)滞留,细胞两两排队高于60%,细胞融合效率约为40%,比传统的细胞电融合方法和凸齿电极芯片有较大提高.
- 张小玲杨军胡宁侯文生郑小林谢琳杨忠陈洁
- 关键词:薄膜电极细胞电融合微流控芯片电穿孔
- 细胞电融合芯片技术的发展及展望被引量:3
- 2012年
- 细胞电融合芯片技术是最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细胞融合方法,它可以广泛用于遗传学、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医药、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由于其不仅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对细胞无毒害等优点,还比传统细胞电融合技术更安全、快捷、高效、便携、集成度高,而且便于实验观察,样本消耗少,因此,在国内外广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细胞电融合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 王振宇杨军胡宁郑小林杨忠
- 关键词:细胞电融合芯片微电极微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