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20080208)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院生姜苏马红梅安春雷安春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酸盐
  • 2篇高氯酸
  • 2篇高氯酸盐
  • 1篇雪冰
  • 1篇中火
  • 1篇色谱
  • 1篇气候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现状
  • 1篇离子
  • 1篇离子色谱
  • 1篇环境污染
  • 1篇火山
  • 1篇火山活动
  • 1篇痕量
  • 1篇分析方法
  • 1篇背景值

机构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姜苏
  • 3篇李院生
  • 2篇马红梅
  • 1篇史贵涛
  • 1篇王越
  • 1篇安春雷
  • 1篇孙波
  • 1篇安春雷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在线富集方法
2012年
利用一维离子色谱建立了高氯酸盐的在线富集方法,以期为建立定量检测南极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奠定基础.选用高容量、强亲水性的IonPac AS2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以淋洗液自动发生器在线产生的KOH作为淋洗液,等梯度淋洗.考虑到南极雪冰样品量十分有限,选定5 mL为富集体积,对应的富集时间为10 min.高氯酸盐质量浓度在0.5—50μg.L-1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以S/N=3计)为0.05μg.L-1.将浓度为0.5μg.L-1的标准溶液连续11次富集进样,所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以人工配制的仅含有高氯酸盐的溶液实施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5%—108%之间.
姜苏李院生潘广文王越
关键词:高氯酸盐离子色谱
极地冰芯中火山记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火山活动产生的硫酸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这些气溶胶经大气环流被传输至极区,最后沉降和保存在极地冰盖上。根据火山气溶胶的性质,研究者们提出了冰芯中火山信号的识别方法,并据此重建了不同历史时期保存在极地冰盖不同地点的火山活动记录。这些记录在判别具有全球气候效应的火山事件、冰芯定年以及研究近1 000年来火山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依据极地冰芯建立的火山记录还不足以为人们明确火山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数据。因此,今后应获取更多的具有长时间尺度的极地冰芯样品,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分析,提高定年准确度。在此基础上重建过去万年至百万年尺度的火山活动记录,并辨别出具有全球气候效应的火山事件,以进一步研究火山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姜苏李院生马红梅安春雷史贵涛孙波
关键词:火山活动气候
环境中高氯酸盐的来源、污染现状及其分析方法被引量:27
2010年
高氯酸盐是一种持久性的无机污染物,它能够抑制碘的吸收并削弱甲状腺功能。随着高效灵敏的分离检测方法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多种环境介质中都检测到了高氯酸根,其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高氯酸盐并非都来自于人为污染源及含有高氯酸盐的化肥,也有在大气中自然产生的,而且环境中存在大气来源的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在重点介绍了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分析方法以及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之后,提出今后应开展环境中高氯酸根背景值的调查研究。为此,应开发具有更低检出限的分析方法,并借助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展南极雪冰中高氯酸盐的相关研究,从而获得不同历史时期环境中高氯酸根的背景值,并研究高氯酸根背景值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产生高氯酸根的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姜苏李院生马红梅安春雷
关键词:高氯酸盐环境污染分析方法背景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