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188)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吕晓龙武春瑞高启君王暄贾悦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华北冶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关于超滤膜临界运行通量的探讨被引量:6
- 2017年
- 临界通量一般被用于反映膜污染状态,但是临界通量对应的压力值偏小,不能完全反映实际过滤过程中的膜污染过程.按照我们提出的临界运行通量概念,本文将临界通量与临界运行通量进行了比较.通过考察无脉冲工艺、脉冲工艺和脉冲+硅藻土组合工艺的临界通量和临界运行通量,探讨二者反映膜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临界通量虽然可以表征3种工艺下膜污染状态的不同,但是由于此时滤饼层尚未形成,不能完全反映实际膜过滤过程中滤饼层的污染情况,临界通量数值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临界运行通量则较好地表征了实际膜过滤过程中的膜污染状态,更真实地反映滤饼层对膜通量的影响,与临界通量相比,临界运行通量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 刘冲吕晓龙武春瑞王暄高启君陈华艳贾悦
- 关键词:膜污染临界通量
- 中空纤维膜表面结构对脱氧效率的影响
- 2012年
-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对水中的溶解氧进行了脱氧研究,考察了膜表面结构对脱氧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内凝固浴的组成来改变膜的表面结构。在测定脱氧效率的同时,对不同内凝固浴下的中空纤维膜内表面结构进行了场发射电镜扫描(FE-SEM),并分别测定了中空纤维膜的孔径、透气系数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内凝固浴中溶剂DMAc含量的增大,膜内表面开孔结构变大,表面变得粗糙,这种结构使得膜的透气系数增大,传质系数和脱氧效率提高。
- 郭培丽陈华艳吕晓龙武春瑞王暄贾悦高启君
- 关键词:PVDF中空纤维膜传质系数脱氧
- 聚偏氟乙烯超疏水分离膜的制备被引量:12
- 2012年
- 采用溶液涂覆-浸没相分离法对聚偏氟乙烯膜(PVDF)进行表面复合改性,制备了超疏水分离膜。初步考察了涂覆液中PVDF固含量和涂覆条件(浸泡时间、预蒸发时间、凝固浴组成和凝固浴温度)对复合膜疏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涂覆液中PVDF含量为1.88%(质量分数)时,膜丝有最大接触角136°;复合膜的接触角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浸泡时间为40s时,接触角最大,达到133°;在较短时间内(0~5s),预蒸发时间对复合膜的接触角影响不大;复合膜的接触角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凝固浴温度为65℃时,膜表面的接触角增至153°。
- 王贤荣吕晓龙刘嘉铭武春瑞陈华艳高启君贾悦王暄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亲水膜接触角表面改性
- 用于控制膜污染的新型泄压式脉冲工艺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减轻膜污染,设计了1种新型泄压式脉冲工艺。考察了影响脉冲工艺的3个参数,即脉冲周期、脉冲振幅(低压与高压流量之比)、脉冲时间比(低压与高压持续时间比)。结果表明,经过正交优化,对通量的影响顺序为周期>脉冲时间比>振幅,其优化组合为周期5 s、振幅1.3、脉冲时间比3/7。虽然平均操作压力比无脉冲工艺低22.5%,但是通过减轻膜污染,脉冲工艺获得的通量比无脉冲工艺高14.9%。说明该种脉冲工艺可以有效减轻膜污染(主要是滤饼层),提高膜通量,是一种可行的膜污染控制方法。
- 刘冲吕晓龙武春瑞高启君王暄陈华艳贾悦
-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膜通量
- 异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012年
- 为增强膜材料的抗污染性能,通过对干湿相转化法制膜过程中铸膜液及芯液挤出频率及强度的调节,研制出内径呈规则性波动的异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系统研究了异径膜的波动周期、内径比对膜强度、通量及其耐污染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波动周期的减小、内径比的增加,膜丝的始泡点略有减小,通量显著提高.波动周期为5.0cm时,膜的内径比从1.0增加到1.4时,纯水通量由180.1L/(m2.h)增至260.0L/(m2.h);在卵清蛋白溶液中通量的衰减比由39.1%降至27.5%.内径比为1.3时,膜丝从无波动至波动周期减小到4.0cm时,纯水通量由180.1L/(m2.h)提高至234.1L/(m2.h);在卵清蛋白溶液中通量衰减比由39.1%降至32.7%.
- 王建明吕晓龙武春瑞张庆磊刘捷
-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
- 高盐废水制取高纯水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高盐废水制取高纯水,对2级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工艺和膜蒸馏(MD)+EDI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电导率为3310μS/cm时,2级RO的产水电导率为6.5~7-3μS/cm,总除盐率99.78%,MD产水电导率2.6~3.7μS/cm,除盐率99.89%,都可满足EDI进水水质要求,后续EDI产水水质相近,电导率稳定在0.077~0.083μS/cm。2级RO+EDI工艺技术成熟,能耗较低,但对原水含盐量适应性差,回收率较低(小于60%);MD+EDI工艺对原水含盐量适应性强,回收率高(大于90%),但膜通量较低,还处于开发阶段。综合考虑,MD+EDI工艺更具优越性,进一步完善膜蒸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 李福勤吕晓龙唐玮媛聂文欢赵慧
- 关键词:高盐废水高纯水反渗透膜蒸馏电去离子
- 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富集铟In(Ⅲ)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系统反萃相中In(Ⅲ)的富集量达到最大;随混合液流速的增大,系统的传质性能降低;原料液与混合液等温变化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比含In(Ⅲ)、Fe(Ⅲ)、Zn(Ⅱ)三组分原料液与In(Ⅲ)、Fe(Ⅲ)两组分原料液的实验结果可知,原料液中Zn(Ⅱ)的大量存在会干扰In(Ⅲ)的萃取,需要对多组分原料液进行预处理以排除竞争离子的干扰,才能实现较好的提铟效果。
- 冯海波贾悦吕晓龙刘薇苏烨
- 关键词:超滤
- 膜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 目前膜蒸馏技术还未能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主要是因为在疏水膜材料的亲水化渗漏、膜组件结构设计与干燥方法、膜蒸馏工艺流程优化与系统集成、蒸汽相变热回收、加热与废热利用方式等一系列膜蒸馏环节上均有待于提高.膜蒸馏过程实质属于传热...
- 吕晓龙
- 关键词:膜蒸馏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 文献传递
-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法提铟工艺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中空纤维支撑液膜(SLM)技术,模拟酸性铟渣浸出液,以磷酸二异辛酯(P204)、磺化煤油体积比3:7为液膜萃取相,盐酸溶液为反萃相,研究了单组件膜萃取系统、双膜组件萃取-反萃系统、双膜组件萃取-超滤系统对酸性浸出液中In的提取与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双膜组件萃取-超滤技术可同时实现浸出液中In的提取与反萃液中In的高纯度富集,浸出液中In的提取率可达90%以上,反萃液中In含量可达浸出液中In含量的70%,In的质量分数高于90%。
- 冯海波贾悦吕晓龙刘薇苏烨卢卫球
-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超滤
- 膜蒸馏—电去离子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废水被引量:11
- 2013年
- 采用膜蒸馏-电去离子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废水,考察了真空膜蒸馏主要参数对产水水质的影响,以及电去离子过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膜蒸馏热侧料液温度和冷侧真空度对产水水质的影响较小,随着浓缩倍数的增加,电导率、TOC、硬度上升不大,在浓缩15倍时产水电导率为3.6μS/cm、硬度为0.074mg/L、TOC为0.32mg/L,满足EDI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自制微型EDI装置处理膜蒸馏产水,在电压为15V、淡水流量为9.5L/h、浓水流量为2.3L/h条件下,产水水质稳定,电导率为0.078~0.081μS/cm,完全满足火力电厂锅炉补给水的要求。膜蒸馏一电去离子组合工艺,是从高盐废水到高纯水的全新处理工艺,具有原水适用性强、产水稳定、水质优良的特点,解决好流量匹配以及膜污染等问题则应用前景广阔。
- 李福勤吕晓龙文晓翠赵慧唐玮媛李睿
- 关键词:膜蒸馏电去离子反渗透高盐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