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649)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海冰郭凯锋贾伟平于浩泳包玉倩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肾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2013年
- 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活性维生素D,,即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D3]的作用分为“经典”与“非经典”。所谓的“经典”作用是指维生素D能够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平衡,而近年来维生素D的“非经典”作用更广受关注,如影响细胞周期、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因子生成等,而这都是通过与细胞核内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结合来发挥作用。目前有关维生素D的肾脏保护作用也颇受重视,本文将分别从基础与临床研究两方面来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维生素D肾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 黄艳陈海冰
-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肾脏保护作用类似物活性代谢产物代谢平衡
- 一例伴染色体易位的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1型被引量:1
- 2012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28岁,因“月经紊乱16年”,于2010年2月4日入院。
- 陈海冰吴松华寇静鑫包玉倩于浩泳李呜刘芳张锋李青周健李连喜韩峻峰贾伟平
- 关键词:肿瘤综合征染色体易位内分泌腺多发性病例摘要月经紊乱
- 血尿酸、尿酸排泄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的研究
-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发病基础,痛风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可导致多种靶器官受损,肾脏损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既往研究提出血尿酸水平升高...
- 韩莹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尿酸排泄分数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肾病线粒体靶向抗氧化治疗被引量:5
- 2013年
- 氧化应激在DN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病统一机制学说现已被广泛接受,即长期的高血糖引起的线粒体活性氧产物增加是糖尿病各种致病通路的一个关键始动因子。因此有效的避免及清除这些活性氧产物的方法,有望为DN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可以特异性的针对线粒体发挥抗氧化效应,在DN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一新的治疗策略可能为有效地防治氧化应激引起的DN带来新的希望,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 郭凯锋陈海冰
- 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 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水平,并探讨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就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糖耐量者78例,以及HbA1C、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病程与1型糖尿病组匹配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比较3组之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差别。将1型糖尿病组的空腹C肽水平与其他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将所有P〈0.05的因素纳入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糖耐量组及2型糖尿病组[7.7(4.8~14.9)对13.9(10.0~17.9),12.5(9.3~17.4)ng/mg,均P〈0.01]。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显示1型糖尿病组空腹C肽浓度与25(OH)D3水平独立相关。结论 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β细胞功能呈独立正相关,对1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补充维生素D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吴冕陆俊茜黄艳郭凯锋于浩泳包玉倩陈海冰贾伟平
- 关键词:维生素DΒ细胞功能
-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文章综述了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和焦虑抑郁等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即社区管理、心理干预、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以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
- 陆丽华卢逢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
- 新的糖脂代谢调节因子betatrophin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家族(Angptls)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目前发现成员有Angptls 1—7,作为一类新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Angptls在代谢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其中大量的证据证明,ANGPTL3和ANGPTIA在调控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小鼠和人类的体内体外研究。
- 郭凯锋陈海冰贾伟平
- 关键词:糖脂代谢甘油三酯水平体外研究糖蛋白分泌性家族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smad3蛋白的水平变化和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smad3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及其与DN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并根据尿标本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11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114例、大量白蛋白尿组即DN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中smad3水平。同时测定人体参数及相关生化指标包括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UA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根据免散瞳眼底照相结果进行评估,将58例DN患者分为不伴DR组(25例)和伴DR组(33例)。结果(1)2型糖尿病组尿sma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9(273,1193)比311(179,497)ng/mmolCr,P〈0.01]。(2)按照UACR将2型糖尿病组再分为3组比较尿smad3水平,MA组与NA组相比、DN组与NA组相比、DN组与M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2(316,1338)比317(200,594)、1035(503,3035)比317(200,594)、1035(503,3035)比552(316,1338),均P〈0.01]。(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尿smad3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及UACR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UACR是尿smad3的独立决定因子(p=0.754,P〈0.01)。(4)DN合并DR组尿smad3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DR组[1905(806,4303)比595(331,1183),P〈0.01];DN合并DR组UACR水平与未合并D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DN患者尿中smad3水平显著增加,并与ACR显著相关,提示尿smad3有可能作为诊断DN的一个标志物,并可预测DN的严重程度。
- 郭凯锋寇静鑫陆俊茜张磊于浩泳陈海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表达及活性调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2013年
- 已经明确,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异质性的复杂疾病,众多研究表明,基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对其相关的易感基因及调控因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阐明其发病机制,而发展更好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
- 郭凯锋陈海冰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型糖尿病辅激活因子活性调控复杂疾病
- 高尿酸血症、痛风与泌尿系统结石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常可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本文从高尿酸血症、痛风与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结石形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韩莹陈海冰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泌尿系统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