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720018)
- 作品数:24 被引量:69H指数:5
- 相关作者:任晓明王左立张晓芒梁义民陈锐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论演绎的辩护被引量:2
- 2006年
- 与归纳逻辑类似,演绎逻辑也面临着合理性问题。演绎逻辑的辩护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不能用归纳逻辑为演绎做辩护,用演绎逻辑为演绎做辩护也将导致失败。以往的演绎辩护,除了导致循环论证之外,还另有失败原因。在元语言中为对象语言的理论做辩护,这将导致无限的后退,最终也跳不出语言的范围。演绎逻辑是人们发明出来的推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的游戏,人们对它无法做出本体论或认识论的辩护。
- 王左立
- 关键词:演绎逻辑辩护
- 论《公孙龙子》中的指-物关系
- 2004年
-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物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 。
- 王左立
- 主观贝叶斯主义的概率理论被引量:5
- 2007年
- 概率理论产生后,出现了多种解释。客观频率主义在两方面存在不足:单个事件问题和频率极限问题。主观贝叶斯主义试图解决频率主义的不足,认为概率体现了人的信念度,并使用打赌模式和贝叶斯定理创立了主观主义概率理论。这一理论又扩展到主体交互概率理论,强调群体共同趣向和信息流的传递,从而对科学哲学与决策博弈中如何协调主体信念度起到了启示作用。
- 任晓明臧勇
- 关键词:主观主义贝叶斯定理
- 达米特的语义反实在论被引量:5
- 2004年
- 达米特认为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 ,以促使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生。他的反实在论哲学以其意义理论分歧或语义学模型分歧为出发点 ,借助现代逻辑的手段 ,试图用直觉主义逻辑来奠定其反实在论哲学的逻辑基础 ,并尝试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以解决不同意义理论之间的争论问题。因此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反实在论。这种反实在论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 ,而且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 任晓明李旭燕
- 关键词:反实在论直觉主义逻辑
- 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被引量:8
- 2004年
- 怀疑逻辑是关于人们合理怀疑的逻辑。如果说知道逻辑、信念逻辑都是"正"的逻辑的话,那么怀疑逻辑则是"负"的逻辑。将怀疑算子D加于命题之上就构成怀疑命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作为怀疑逻辑的特征公理:某人怀疑p,蕴涵着他对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笛卡尔公理"。从该公理可以推论得到定理:某人不怀疑p,蕴涵着他对不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该定理与笛卡尔公理一起作为当下思维存在的自明性公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笛卡尔公理"作为一个特征公理的怀疑逻辑系统(PD)。笛卡尔公理与知道逻辑中的智慧公理(苏格拉底公理)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它们均对应于模态逻辑中的E公理。怀疑逻辑作为一种认知逻辑,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运用到政策反驳、科学批判、法律推理等领域。
- 潘天群
- 关键词:模态逻辑
-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看先秦名辩学的影响
- 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生成的思维方式,是否会对逻辑思想的产生及其类型发生影响?反过来说, 一定形态的逻辑理论建立后又是否会作用并强化其所由产生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关系的讨论,对...
- 田立刚
- 关键词:名辩学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文献传递
- 哲学的信息技术转向——逻辑机器哲学的兴起被引量:7
- 2004年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引起哲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从而提出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纲领,进而成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法。逻辑机器哲学是传统哲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类比,探讨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心智的可能性以及有关的哲学问题。逻辑机器哲学是所谓 “ 信息转向” 的结果,它的兴起标志着哲学的信息转向。
- 任晓明
- 关键词:人工生命
- 试论情境与语言意义之关系被引量:4
- 2004年
- 语言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语言的意义随着言语交际的环境以及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或言语)的意义就是语言表达式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获得必然要受到人的观念、态度、知识背景、解释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情境对语言表达式中做承载的信息加以限制和补充,使得确定的、具体的信息得以传递。
- 王左立
- 关键词:情境
- 从逻辑学的视角看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被引量:5
- 2003年
- 本文主要从逻辑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 ,分析了逻辑在法律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 ,探讨了西方法律文化中逻辑分析的传统 ;再次 ,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非逻辑特征 ;最后 ,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非逻辑特征对我国立法、司法以及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
- 陈锐
- 关键词:逻辑学法律文化思维方式法律思想
- 也谈无“是”即无逻辑被引量:4
- 2007年
- 如何看待"是"对逻辑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本文考察了"是"字在传统词项逻辑理论中的作用,分析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阐明了古汉语中没有"是"对于中国古代没能产生类似于西方传统词项逻辑理论的重要影响。
- 王左立
- 关键词:形而上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