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05-002) 作品数:27 被引量:62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波 苗玉发 沈连忠 闻镍 王军志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吉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雷公藤甲素对Wistar大鼠免疫毒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胸腺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雷公藤甲素引起免疫抑制毒性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连续28 d ig给予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以及环孢素A 20 mg·kg-1(阳性对照),进行T细胞依赖抗体反应检测、免疫器官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胸腺组织基因芯片实验。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0.5和1.0 mg·kg-1组和环孢素A组大鼠血清中T细胞依赖抗体应答水平均受到了显著抑制。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雷公藤甲素1.0 mg·kg-1使胸腺皮髓质淋巴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环孢素A使胸腺髓质皮质化。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1.0 mg·kg-1给药第7天引起42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基因功能主要涉及DNA依赖的细胞转录调节、核转运、微管蛋白复合体装配、核小体装配、线粒体DNA转录、氨基酸转运和线粒体DNA复制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途径。结论雷公藤甲素1.0 mg·kg-1能够引起大鼠胸腺基因表达谱的显著性改变,其免疫毒性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免疫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耿兴超 洪敏 宋莹 林志 张亮 李波 王军志关键词:雷公藤内酯 胸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含量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方法:以肝微粒体孵育液为基质,通过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配制含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和内标物大豆苷元的样品,选用甲醇为沉淀剂,经离心除去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蛋白质,上清液用于目标物的检测。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分析柱(50 mm×2.1 mm,1.9μm),预柱:Phenomenex Security Guard C18(4 mm×3.0 mm),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整个分析时间为6 min。采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电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以大豆苷元作为内标物质进行定量。用于监测的离子分别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m/z 413.2→287.2/331.2和大豆苷元m/z 253.1→132.2,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法进行定量。结果:肝微粒体孵育液中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7,权重系数W:1/x2);孵育液中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02μmol.L-1;其平均回收率在85%~115%之间;日内及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满足生物样品检测的要求。结论:将该方法用于肝微粒体孵育液中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的检测。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体外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汤瑶 李佐刚 闻镍 张双庆 孙旭 于敏 王秀文 汪巨峰 李波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 大豆苷元 肝微粒体 代谢 Microtech 648 ISO型电泳分析仪测定血清蛋白的性能验证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验证Microtech 648 ISO型电泳分析仪的性能,并建立实验动物的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方法用商业质控血清作为测试物,分别测定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 Alb、α1、α2、β、γ区带的日间CV分别为2.5%、7.4%、7.6%、7.1%、9.9%;在同一膜片上的日内CV值分别为1.6%、8.9%、4.9%、4.6%、5.4%;在不同膜片上的日内CV值分别为3.5%、8.7%、9.3%、9.3%、5.8%;准确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1g/L和1.2g/L。用验证后的仪器建立了常用实验动物的血清蛋白电泳参考值。结论 Microtech 648 ISO型电泳分析仪的性能良好,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苗玉发 马犇 潘东升 刘芳 汪巨峰 李波关键词:电泳 精密度 灵敏度 参考值 用于CMV启动子序列检测的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2012年 目的建立和验证用于CMV启动子序列检测的绝对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CMV启动子序列设计探针和引物,用SYBR Green I熔解曲线分析引物扩增的特异性。对反应体系进行系统优化。用含CMV启动子的基因治疗产品和质粒标准品验证建立的PCR方法。结果上游引物为5'-AGACTTGGAAATCCCCGTGAGT-3',下游引物为5'-CGTATTAGTCATCGC-TATTACCATGGT-3',探针为5'-AACCGCTATCCACGCCCATTGATG-3'。扩增的特异性较强,反应体系优化后能达到较高的灵敏度。Ct值的变异系数都小于2%。标准曲线的定量范围为1.5×102~1.5×107拷贝,灵敏度为30拷贝。质粒标准品和基因治疗产品的扩增效率相近。结论建立了检测CMV启动子序列的绝对定量PCR方法。 苗玉发 王三龙 汪巨峰 李波关键词:实时定量PCR 质粒 丝裂霉素C-聚乳酸凝胶兔气管外壁给药后体内释放量的测定 2012年 目的将丝裂霉素C(MMC)与聚乳酸(PLA)制成凝胶制剂固定在兔气管外壁给药,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兔体内释放丝裂霉素C的含量。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气管处外科手术形成瘢痕组织,将0.2 ml载有不同剂量(0.05、0.1、0.2、0.4和0.6mg)的聚乳酸凝胶与明胶海绵的混匀后置于损伤后的气管外壁,固定后缝合手术切口。兔血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UHPLC-MS/MS法测定MMC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兔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质量浓度在1~1 0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7,权重W:1/x2);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2μg·L-1;其平均回收率在85%~115%之间;日内及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均小于15%,满足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兔气管外壁给药后,血浆中MMC释放量少,血药浓度极低,此为选择UHPLC-MS/MS的主要依据。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丝裂霉素C的体内大批量样品定量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MMC-PLA凝胶局部用药后吸收量极少,说明此凝胶剂对全身影响不大。 汤瑶 孙旭 李响 彭莉莉 李进让 张双庆 闻镍 于敏 李佐刚 李波关键词:丝裂霉素C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新西兰大白兔 血药浓度 GLP体系下临床检测室的质量保证要素 2012年 目的介绍GLP体系下临床检测室的质量保证要素。方法通过研究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ollege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认可程序、美国临床实验室质量改进法案(CLIA-88)以及卫生行业标准WS/T 250-2005对实验室质量保证的要求,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总结GLP体系下有关临床检测室的质量保证要素。结果质量保证涉及到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主要涵盖样品采集、标识、运输、接收、检验和报告、人员培训和考核、仪器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方法验证以及客户沟通和交流等等。结论质量保证各个要素的实施是临床检测室获得质量数据的决定性因素。 苗玉发 潘东升 刘芳 汪巨峰 李波单纯疱疹病毒-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反应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BALB/c小鼠经肌肉注射1×107pfu HSV-1,每隔2 d给药1次,共3次。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 h和63 d摘取组织脏器,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脏器中HSV-1基因拷贝数。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线性范围宽,特异性强,重复性好。HSV-1基因转移载体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分布在背根神经节、注射部位、肺和脾脏,分布量随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 HSV-1经肌肉注射后,能高效地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小鼠体内的各个部位;HSV-1能为基因转移提供安全,有效的载体平台。 苗玉发 王三龙 李波关键词:基因转移载体 生物分布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BALB/c裸鼠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制备肿瘤模型,瘤体内注射1×107pfu HSV-1,每2天给药1次,共给药3次。分别于给药后24h、5d和17d采集组织脏器,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脏器中HSV-1基因拷贝数。结果成功制备裸鼠肿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肿瘤中检测到的病毒载体最多,且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淋巴结、背根神经节和性腺中也有较高水平的病毒载体;其他组织器官中病毒载体量较少。结论HSV-1能为基因转移提供有效、安全的载体平台,并能用于构建溶瘤基因治疗产品。 苗玉发 霍艳 王三龙 李波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 生物分布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毒性病理学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目的是从形态学的侧面,研究实验动物在给与受试药物后,病理性损伤部位、程度、性质和预后,分析其致病机制,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结论。本文对毒性病理学在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毒性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吕建军 李波关键词:毒性病理学 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急性毒性评价 2012年 目的评价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M09的急性毒性。方法将食蟹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SM09 10、30和100 mg/kg剂量组,采用注射泵前臂静脉缓慢注射单次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食蟹猴注射SM09,在给药速度达600 mg/h时,动物未见明显异常反应;给药后各剂量组动物临床症状、体重、进食量、体温、心电图、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100 mg/kg剂量组动物白细胞数量出现一过性降低;给药后第2天,各剂量组动物外周血CD20+B淋巴细胞数量即明显降低,B细胞表现出耗竭状态,给药后3~8周,B细胞水平逐渐回复,且呈剂量相关性。给药后8周剖检,100 mg/kg剂量组雌性动物脾脏呈暗红色且体积增大,镜检可见红髓扩张充血和脾小体数量减少。结论食蟹猴单次静脉注射抗CD20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除与药理作用相关的外周血B细胞清除效应外,未见其他毒性反应,最大耐受剂量可达100 mg/kg。 周晓冰 林志 李正东 孙立 齐卫红 沈连忠 王超 苗玉发 刘芳 王越 杨艳伟 李保文 王雪 王秀文 梁瑞安 李波关键词:CD20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急性毒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