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5046)
- 作品数:81 被引量:2,633H指数:29
- 相关作者:蔡运龙朱晓华彭建许月卿王红亚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被引量:69
- 2005年
-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 黄秋昊蔡运龙
-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脆弱生态区作为人地系统的一种地域类型,是自然特质较为敏感的不稳定区域,因区域环境生态退化导致的资源性贫困,使地区社会长期陷入了PPE怪圈的桎梏当中。如何使脆弱生态区走出发展困顿,迈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社会反贫困研究和生态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所在。文章通过对脆弱生态区人地关系矛盾的机理研究,在综合分析脆弱生态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并依据产业经济学及产业生态的理论,运用结构对应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产业化的结构框架与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探讨了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及其保障体系。
- 李军蔡运龙
- 关键词:环境变化脆弱生态区
- 宏观尺度下基岩海岸岸线分形机制研究——以中国基岩海岸为例被引量:5
- 2004年
- 在跟踪国际、国内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国基岩海岸为例,对宏观尺度下构造对基岩海岸岸线走向、形状与分维大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本结论为:在宏观尺度下,构造在总体上控制着福建与台湾基岩海岸岸线的基本走向与分维大小,构造分维相对较大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强,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小;当构造分维相对较小则其对该区域海岸线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而区域海岸线分维相对较大。
- 朱晓华
- 关键词:分形分维基岩海岸海岸线台湾岛
- 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24
- 2004年
- 结合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以GIS技术为支撑,对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造成湿地资源减少与退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 杨秀春朱晓华黄家柱谢志仁
- 关键词: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资源利用率GIS技术
- 贵州省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是土地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数据,通过研究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同植被覆盖与NDVI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乌江流域1998-2006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在近10 a内总体呈现改善和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0.009/a,特别是流域的西南地区(水城县东北部、六枝特区北部和普定县)植被覆盖增长趋势和增加程度都特别显著,仅局部区域(东北部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呈退化和减少趋势;(2)乌江流域的森林和灌木林地植被覆盖较为稳定,而草地和耕地的植被覆盖生长却相对差异较大。上述结论为乌江流域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
- 关键词:植被覆盖乌江流域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评价——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6
- 2007年
- 通过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借助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构建生态价值指数,对位于贵州中部典型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1973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近30年来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趋于破碎化,斑块总数从3438个增加到3619个,生态服务价值指数从3626.58降低到3343.47,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1990-2002年,猫跳河流域的景观破碎度降低,斑块数量从1990年的3619个减少到3312个,整个流域的生态服务指数从3343.47上升到3738.4,生态环境质量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 彭建蔡运龙王秀春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景观格局指数猫跳河流域
-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28
- 2005年
-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贵州省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全省19个气象台站1951—2001年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异规律。结果显示近50a来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即由降雨引起的土壤水蚀潜在能力增加。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均降雨侵蚀力的68.48%。在空间分布上,降雨侵蚀力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西南部和东南边缘形成侵蚀力高值中心,在西北部形成低值中心。根据年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分配特征,可以将贵州省划分为3个类型区。
- 许月卿周巧富李双成
- 关键词:日雨量
- Assessment of vegetative land cover change in Wujiang River Basin,Southwest China
-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vegetative land cover change is important to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 study of en...
- 黄秋昊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楚雄市与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被引量:30
- 2006年
- 利用楚雄市和双柏县1980年和2000年的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1980~2000年云南省高原区的楚雄市与山地区的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二者20年的土地利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楚雄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于双柏县,楚雄市建设用地变化是两地所有地类中变化最剧烈的;两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高,楚雄有上升趋势,双柏县有下降趋势;两地整体景观破碎度较低,且楚雄市的高于双柏县,但都有下降趋势;楚雄市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不如双柏县,双柏县的呈上升趋势;两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决策的不同,是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人口增长对双柏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大,对楚雄市的影响不明显.
- 童绍玉蔡运龙李双成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 Logistic增长模型在游客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被引量:29
- 2005年
- 旅游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游客流量的准确预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游客流量预测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系统,但这些方法大多针对于开发得比较成熟且具有一定的游客数据积累的景区。本文以贵州绥阳县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尝试将种群增长的Logistic曲线与景区的环境容量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其未来一定时段的游客流量,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国内其它类似旅游景区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严汾蒙吉军
- 关键词:游客流量LOGISTIC增长生态旅游环境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