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2B00)
- 作品数:28 被引量:526H指数:13
- 相关作者:魏玮姜泉巩勋唐晓颇郭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药领域效果比较研究设计要素的思考
-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阐释中医药效果比较研究设计要素的实施细节,为此领域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分别从中医药效果比较研究的相关指南介绍、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处理组设置、研究结局、研究分配方法、盲法、...
- 陆丽明温泽淮
- 关键词:中医药
- 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与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及白细胞(WBC)计数与中医证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问卷研究的形式,记录来自全国6个地区18家研究中心1602例RA患者的血常规值,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候。统计分析各证型与PLT、HGB及WBC之间的联系。结果因部分调查表数据缺如,1418例RA患者证候诊断及血常规指标填写完整,1319例患者的数据对血沉应答有效。通过方差分析发现,PLT、HGB在不同证型的RA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以湿热痹阻证候最高,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HGB以气血两虚证最低,湿热痹阻证与肝肾不足证次之。RA疾病活动度DAS28-ESR与PLT呈显著正相关(r=-0.206,P<0.01);与HGB呈现显著负相关(r=-0.204,P<0.01),WBC在不同证候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不同证型的PLT计数以湿热痹阻证患者最高;HGB含量以气血两虚证最低,湿热痹阻证与肝肾不足证次之;白细胞计数在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疾病活动度越高,出现贫血的概率越大。疾病活动度DAS28-ESR与PLT呈显著正相关。
- 李剑明姜泉唐晓颇巩勋王建崔家康周志强翟争
- 关键词:湿热痹阻证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临床诊断分型的思考被引量:66
- 2016年
-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上,认为应基于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针对其临床特点,通过抓主证,明确证候,为采用复方中药进行干预,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优势奠定基础。
- 陈婷唐旭东王凤云卞立群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痞满诊断分型
- 脉血康胶囊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带锁髓内钉静力型固定手术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6例,每组53例。两组均在手术后1周内予康复锻炼治疗,治疗组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予脉血康胶囊以活血化瘀通络,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次随访比较,第二、三次随访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定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对照组略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使用。
- 卞向荣胡恒魏玮
- 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被引量:77
- 2018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 王建巩勋唐晓颇刘宏潇刘健何东仪张俊莉李振彬黄清春王新昌吴庆军方勇飞汪悦陈适蒋红高明利刘维刘英李泽光赵钟文王成武刘维超王海东娄玉钤孟庆良阮崇杰谢雁鸣姜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布湿热痹阻证
- 大肠息肉合并口周部黑痣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合并口周部黑痣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方法 ,筛选306例大肠息肉合并口周部黑痣患者,通过对患者症状及舌脉分析,观察合并口周黑痣的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合并口周部黑痣的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瘀血阻滞证患者占46.1%,大肠湿热证占39.5%,肝郁气滞证占8.5%,脾胃虚弱证占5.9%,以瘀血阻滞证所占比例最高。结论瘀血阻滞在大肠息肉与口面部黑痣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推测合并口周部黑痣及瘀血阻滞证候表现者,其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可能较高,为临床诊断、防治大肠息肉提供依据。
- 张旖晴郭宇苏晓兰魏玮
- 关键词:大肠息肉中医证型瘀血阻滞
- 对患者报告结局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回顾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历史及演变情况,分析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患者报告结局(PRO)与中医"以人为本"理念及诊疗模式不谋而合,将PRO应用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立足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有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中医药在干预RA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特色和优势。提出RA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结合中医问诊内容,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制定规范、量化的PRO量表,为RA中医疗效评价提供创新、科学的方法。
- 韩曼巩勋唐晓颇刘宏潇姜泉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疗效评价
- 小柴胡汤对抑郁症大鼠JAK2/STAT3通路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3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对抑郁症大鼠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0.01 g·kg-1)、小柴胡汤高、中、低剂量组(23.76,11.88,5.94 g·kg-1),每组15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法复制抑郁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帕罗西汀组和小柴胡汤各剂量组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 d。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采用强迫游泳和糖水偏好试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皮质酮、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和海马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免疫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JAK2、STAT3、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脑组织TGF-β、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强迫游泳静止时间、血清皮质酮含量、脑组织IL-1β、TNF-α水平、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脑组织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帕罗西汀组和小柴胡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脑组织TGF-β、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强迫游泳静止时间、血清皮质酮含量、脑组织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帕罗西汀组和小柴胡汤高剂量组Iba-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帕罗西汀组和小柴胡汤高、中剂量组脑组织p-JAK2/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帕罗西汀组与小柴胡汤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极�
- 张慧原晨卢华锋吴昕妍
- 关键词:小柴胡汤抑郁症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针疗法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的新型治疗方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2组,以接受头针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45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结果入组时2组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4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4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4周治疗后,2组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疗法可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恢复期临床治疗效果。
- 张素勤邱晓岚魏玮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头针疗法脑梗死疗效
-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9
- 2017年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包括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4种亚型。因IBS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常伴有心理障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该文就目前IBS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IB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朱佳杰刘珊赵鹏程尹璐刘亚欣刘登科魏玮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