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30820)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30820)

作品数:26 被引量:356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杨瑞杨丽涛方锋学陈明辉杨荣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3篇甘蔗
  • 6篇胁迫
  • 4篇酵母
  • 4篇基因
  • 4篇发酵
  • 3篇低温胁迫
  • 3篇性状
  • 3篇幼苗
  • 3篇宿根
  • 3篇宿根矮化病
  • 3篇酿酒
  • 3篇酿酒酵母
  • 3篇酒精
  • 3篇矮化
  • 3篇矮化病
  • 2篇选育
  • 2篇蔗汁
  • 2篇蔗种
  • 2篇数量性状
  • 2篇内源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广西大学
  • 7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广西作物遗传...
  • 3篇广西科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宁糖业股份...
  • 1篇广西轻工业科...
  • 1篇广西亚热带生...

作者

  • 19篇李杨瑞
  • 15篇杨丽涛
  • 5篇方锋学
  • 4篇陈明辉
  • 4篇杨荣仲
  • 3篇张保青
  • 3篇谢晓娜
  • 3篇关妮
  • 3篇宋修鹏
  • 3篇米慧芝
  • 3篇杨登峰
  • 3篇黄杏
  • 2篇李翔
  • 2篇莫凤连
  • 2篇谭裕模
  • 2篇陆琦
  • 2篇何红
  • 2篇刘光玲
  • 2篇汪淼
  • 2篇段维兴

传媒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糖料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轻工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蔗品种幼苗叶绿体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9
2012年
土培桶栽抗寒品种GT28与不抗寒品种ROC22,测定正常(28℃)和低温(4℃)条件下甘蔗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与正常条件下相比,两品种幼苗叶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且ROC22增幅较大;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II实际量子效率(ΦPSII)均下降,以ROC22降幅较大;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Mg2+-ATPase、Ca2+-ATPase活性下降,叶绿体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ROC22变幅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上升,GT28的增幅比ROC22显著。上述参数与品种抗寒性密切相关,GT28比ROC22抗寒性更强。
孙富杨丽涛谢晓娜刘光玲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低温胁迫叶绿体叶绿素荧光ATP酶
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幼苗抗寒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58
2013年
为探讨外施ABA(脱落酸)对甘蔗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和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为材料,喷施100μmol/L ABA于甘蔗幼苗叶片,12 h后进行低温胁迫,然后于不同时间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低温胁迫和ABA处理下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甘蔗幼苗细胞膜受破坏,GA3(赤霉素)含量下降;丙二醛、脯氨酸、AB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ABA/GA3、ABA/IAA和ABA/ZR升高。外施ABA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降低MDA、GA3含量,提高脯氨酸、ABA含量及ABA/GA3,从而提高甘蔗幼苗的抗寒性。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低MDA、GA3含量,高脯氨酸、ABA含量及高ABA/GA3值是甘蔗高抗寒性的重要生理基础。
黄杏陈明辉杨丽涛张保青李杨瑞
关键词:低温胁迫甘蔗内源激素脯氨酸
甘蔗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蛋白基因(SoAS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克隆了甘蔗SoASR基因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JX470187,长度为753 bp,包括一个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的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甘蔗SoASR与大蕉、玉米和高粱聚为一小组,同源性分别为79%、93%和88%。将SoASR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约32.0 kD的外源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该基因在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GT28)中表达量先升后降,在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YL6)中则呈下降趋势;该基因的表达在两个甘蔗品种中均受ABA的诱导。这说明SoASR基因在甘蔗抗寒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黄杏杨丽涛张保青宋修鹏李杨瑞王盛
关键词:甘蔗克隆
甘蔗乙烯受体Sc-ERS启动子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克隆甘蔗乙烯受体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方法】采用基于热不对称交错式PCR原理的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甘蔗ROC22基因组DNA中克隆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启动子预测软件PlantCARE和PLACE在线工具对Sc-ERS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克隆获得Sc-ERS启动子序列1410bp,该序列与玉米ERS25、ERS14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和80%。PlantCARE在线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基本作用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含有参与光响应元件、干旱诱导MYB结合位点、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水杨酸响应元件、胚乳表达顺式调控元件、热胁迫响应元件等。【结论】从甘蔗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乙烯受体Sc-ERS基因上游1410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多个特异性调控元件,推测Sc-ERS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生理周期、激素、干旱、光照等因素调控。
黄静丽牛俊奇朱惠杨丽涛李杨瑞王爱勤
关键词:甘蔗乙烯受体基因启动子序列
高浓度蔗糖酒精发酵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高产量酒度和快速发酵一直是酒精发酵产业所追求的,而酵母直接利用高浓度蔗糖发酵酒精未见有文献报道。文中所用酿酒酵母能直接发酵30%(w/v)的蔗糖溶液,发酵周期只有2d~3d,其最终产生的酒精可以达到17.08%vol,对发展蔗糖酒精是个很好的契机。
米慧芝杨登峰关妮苏海锋黄日波
关键词:发酵酿酒酵母
宿根矮化病菌诱导甘蔗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SCoT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宿根矮化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甘蔗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甘蔗在该病胁迫下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健康植株为材料,利用含有宿根矮化病病原菌的蔗汁诱导其抗性,分别在接种后2、4、6、8和10d取样,构建宿根矮化病侵染处理与对照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CoT法进行差异显示研究。结果表明,80条SCoT引物扩增出500多条带,长度在100~1800bp之间。从中筛选出30个差异明显的条带,测序后序列拼接,获得22条高质量的EST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防卫反应、信号转导、蛋白质类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油菜素内酯合成蛋白、NBS-LRR类抗性蛋白、茉莉酸诱导蛋白、α-微管蛋白、ABA胁迫成熟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b α亚族等可能参与了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互作的过程。
陈明辉张保青宋修鹏陈虎杨丽涛李杨瑞陈保善
关键词:甘蔗宿根矮化病差异基因
高温蒸煮预处理甘蔗叶制备木聚糖被引量:4
2012年
研究了高温蒸煮预处理甘蔗叶制备木聚糖的工艺过程,探究预浸方式、液固比、蒸煮时间、蒸煮温度4个因素对蒸煮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蒸煮液中总糖含量随蒸煮温度升高而增大;随蒸煮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液固比增大,先增高后降低。选用的最适工艺条件:用水将甘蔗叶在60℃下浸泡12 h,液固比是10∶1,浸泡液在126℃下密封蒸煮60 min。同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蒸煮前后蒸煮渣的形态,表明高温蒸煮有利于木聚糖的溶出。
蒙丽霞梁欣泉李敏陆继新李鲜能李坚斌
关键词:高温蒸煮甘蔗叶木聚糖电镜分析
甘蔗黑穗病菌胁迫对甘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接种黑穗病菌后甘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揭示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GT28和ROC22为材料,设接种黑穗病菌处理,以接种无菌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抗性甘蔗品种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受黑穗病菌侵染后,甘蔗幼苗叶片内源激素IAA和GA含量降低,ABA、SA和JA含量提高,IAA/ABA值下降且低于对照。与感病品种ROC22相比,抗病品种GT28有较低的IAA、ABA含量和较高的GA、SA含量,IAA/ABA值变化幅度较小,而抗感品种间内源J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受黑穗病菌侵染后,甘蔗幼苗叶片IAA、GA、ABA、SA含量及IAA/ABA值变化与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性密切相关,可作为甘蔗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指标。
莫凤连杨丽涛潘如科宋修鹏李杨瑞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王伦旺李翔经艳黄家雍黎焕光方锋学杨荣仲唐仕云谭芳黄海荣
关键词:甘蔗播种密度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对甘蔗产量、品质及间种后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以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台糖22’、‘桂春2号’、‘柳豆3号’和‘桂春8号’为间作套种试验材料,研究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间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管理和施肥条件、种地养地、保证甘蔗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以第2播期间种2行中熟大豆品种效果最好。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第2播期间种2行的晚熟大豆品种。
孟庆宝方锋学龙明华刘海斌汪淼翁梦苓周艳霞张旭升孙立黄芳蒋洪涛
关键词:甘蔗间种菜用大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