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11B00)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4H指数:6
- 相关作者:卢喜烈周京敏王增武徐英游桂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在心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占38.7%,城市占41.1%,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医疗实践的重要挑战。心电图有无创、简便、经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1950年,Blackburn等[2]提出了心电图编码的概念,并在人群中证明了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Minnesota code,MC)运用的价值。
- 姚建辉陈丽周京敏
- 关键词:心电图心血管病
- ICD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置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心理状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及正常人群各67例,应用MOS SF-36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整体QOL及心理QOL进行调查。结果 ICD术后患者QOL的评分比正常人群低,而心理QOL评分在ICD术后患者中比正常人群高,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D患者中,是否放电、病程长短(以3年为分界点)是QOL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性别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D术后患者的QOL评分整体低于正常人,心理状况评分高于正常人,说明ICD患者合并心理疾病如压抑、焦虑、恐慌,尤其是ICD植入术后放电的部分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注意干预。病程长短主要对心理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干预,以进一步改善ICD术后患者的QOL。
- 徐英游桂英
- 关键词:量表
- 不同性别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首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在入院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初次确诊为AMI的患者271例,并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180例,女性组91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入院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要大于男性患者(63±14vs71±11,P<0.001),且同时更易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症(73.3%vs 58.2%,P<0.05)。女性患者的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长于男性(P<0.001),且入院后行PCI治疗的比例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67%vs 79.4%,P<0.05)。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于男性(11%vs 3.3%,OR:3.11,95%CI:1.53-7.15),但排除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男女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2.11,95%CI:0.68-5.12)。结论:两性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后治疗及院内短期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治疗及预后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女性高危人群的冠心病诊治知识普及和教育,且对入院后的女性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药物和介入手术治疗手段,以改善预后。
- 张莉莉高阳丁建经子兰马颖艳
- 关键词:性别短期预后
- 多中心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生命质量差异,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基本情况及生命质量调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测量生命质量,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测算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生命质量现状;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均低于正常人群,其中心理维度差异最大;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医保类型、就业状况、高血压控制状况高血压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知晓情况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有身体活动和是否纳入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生理维度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人均GDP、是否参与身体活动、是否接受高血压治疗、城乡、婚姻状态纳入多元线性回归。结论年龄、受教育状况、医保类型、就业状况、人均GDP水平和是否纳入规范化管理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性别、是否参与身体活动、是否接受治疗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理维度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城乡差异主要影响高血压患者心理维度生命质量;婚姻状况主要影响高血压患者社会关系维度生命质量状况。
- 陈丽萍王小万王增武冯芮华崔月颖李建
- 关键词:高血压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 EAARN评分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EAARN评分系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CRT的264例患者临床资料,行EAARN评分(E:左心室射血分数,A:年龄,A:房颤,R:肾功能,N: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临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EAARN评分系统对接受CRT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拟合度.结果 共有33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内死亡,定义0~1个低危组;2~3个中危组;3个以上高危组.其中低危组共199例,死亡22例;中危组共42例,死亡5例;高危组共23例,死亡6例.3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316).EARRN评分系统预测1年内全因死亡的AUC为0.559.Hosmer-Lemeshow拟合度尚可(P=0.49).结论 EAARN评分系统对CRT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不佳.
- 杨绳文刘志敏糜家睿刘尚雨丁立刚陈柯萍华伟张澍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评分系统心力衰竭
- 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SPECT的常规质量控制方法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NM Discovery 530c和Spectrum 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的每日常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NM Discovery 530c的质量控制放射源采用740 MBq 57Co面源,主要质量控制参数及参考值能峰为(122±1.5)ke V,能量分辨率半高宽(FWHM)≤7.5%,均匀性≤9%,中心坏点像素单元数≤30,超过7个坏点的探头数≤3。对Spectrum D-SPECT质量控制放射源采用370 MBq 57Co线源,主要参数指标可接受范围分别为区域均匀性>90%、整体均匀性>85%和有效视野>90%,灵敏度为(2277.6±38.1)cpm/m Ci;连续进行10 d的质量控制检测。每日分别采集10例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NM Discovery 530c和Spectrum D-SPECT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测试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图像优良率均为100%。结论: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SPECT常规质量控制测试指标达到要求,心肌显像图像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 张宗耀郭风任俊灵吴大勇汪蕾何作祥许百灵方纬
- 关键词:心肌灌注显像
- 我国迫切需要开展前瞻性心力衰竭注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心力衰竭(心衰)是本世纪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持续”增加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病中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在美国1/9的死亡涉及心衰。同时,心衰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心衰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循证医学证据尚很不完备,临床实际与指南之间仍有许多差距。而且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当今,循证医学也存在着一些局限『生。而注册研究可以真实的记录下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的情况,能够真实反映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目前,已经有几个大型急陛和/或慢性心衰注册研究,办心衰规范化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浓据。
- 张健张宇辉
- 关键词:心力衰竭循证医学证据慢性心衰临床综合征疾病特点
- 开启人工智能心电分析系统新时代被引量:9
- 2018年
- 计算机判读心电图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心电诊断是今后出具心电报告的方向。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创建中国急需的人工智能心电诊断系统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工智能心电诊断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心电学的快速发展,提升临床医学的疾病预防、预警、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的水平。
- 卢喜烈
- 关键词:心电图人工智能
- 中青年甲亢患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中青年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就诊且初次诊断为甲亢的7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且选择75例来我院体检,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的心电图资料作为对照。结果甲亢组患者心电图改变37例(49.33%),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改变23例(3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T波的改变。甲亢组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甲亢组心率(77.72±12.98)次/min,正常对照组心率(71.29±10.14)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女性患者(61.7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相对于对照组QT间期缩短、QTc间期延长、P波振幅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心电图对甲亢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志生石亚君郭亚涛苟静凤卢喜烈
- 关键词:甲亢心电图中青年心率
- 依托“十二·五”项目研发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数据标准被引量:1
- 2012年
- 与过去相比,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诊疗情况等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对心血管病患者救治的流程有所差异,患者的预后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中国心脏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组发现,我国不同中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死亡率差异为8倍。
- 李卫杨进刚谷鸿秋杨跃进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发病特点注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