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44)
-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炜陈邦泽杨晓波雒伟群党红恩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结合小波变换和HIS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对比HIS变换,小波变换结合HIS变换方法对一景WorldView-2多光谱图像进行像素级融合。对WorldView-2多光谱图像进行HIS变换,对亮度分量I和全色波段图像进行3层小波分解,并用全色波段图像第3层的3个高频小波系数图像替换亮度分量I第3层的3个高频小波系数图像。再通过小波逆变换重构亮度分量I,利用HIS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最后采用目视判读评价融合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HIS变换方法,采用小波变换结合HIS变换方法能使WorldView-2多光谱图像在融合后实现多光谱信息保真,同时融入全色波段图像空间纹理结构特征,提高图像细节表达能力,改善目视判读效果。
- 刘炜
- 关键词:图像融合HIS变换小波变换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VR-Platform的校园虚拟漫游系统设计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紧跟高校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VR-Platform设计,实现三维校园虚拟漫游系统。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校园主要建筑点云,用3ds Max建立校园建筑三维模型,以卫星地图截取校园地图为背景制作校园地形、道路、辅助设施、树木花草三维模型,合并简化三维模型、材质贴图、灯光布置、烘焙后将模型导入VR-Platform;制作导航图、架设多台相机、设置碰撞检测、添加骨骼角色、嵌入多媒体;通过键盘、鼠标和距离触发查看校园介绍等内容,实现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控制。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虚拟校园场景逼真,沉浸感强,可多角度全方位自由漫游,在校园处突等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杨晓波陈邦泽张文翔曹海龙李欣亮赵青
- 关键词:虚拟校园漫游系统点云虚拟现实
-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传统古建筑三维精细化重建——以布达拉宫为例被引量:8
- 2019年
- 西藏传统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三维重建为这些优秀历史遗迹保护与修复提供了途径。布达拉宫是西藏特有的古堡式建筑群,结构复杂、造型独特,难以使用单一数据源来精确还原其真实空间三维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三维重建方法,针对古建筑不同部位、特点及精度要求,采用多种数据源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建模。结果表明,三维模型逼真度高、效果良好,为数字化旅游提供了三维模型资源、古堡式建筑群数字化存档和后期的修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杨晓波李欣亮赵青曹瑞雪魏士祥
- 关键词:多源数据
- 利用数据变换与并行运算的闭频繁项集挖掘方法被引量:12
- 2018年
- 针对传统闭频繁项集(CFI)挖掘方法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变换与并行运算(DTPC)的新型挖掘方法:设计基于质数对数运算的数据变换方法,将大量数据转换成简单的数字;利用Spark并行框架中的平方/开方运算将这些数字转换成频繁项集.3 000万篇文章的大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TPC算法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挖掘效率,同时减少计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 党红恩赵尔平刘炜雒伟群
- 结合分层技术和SVM监督分类的植被专题信息提取
- 2015年
- 比较最大似然法与"结合分层技术和SVM监督分类"方法,从神木县OLI图像上识别7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精度。将神木县7种主要植被类型划入5个专题图层;对图像进行LBV变换后,通过阈值分割获取目标植被类型的概貌图像;以波段L、V、B作为有效特征进行面向对象分割和SVM监督分类,并在分类后执行开、闭运算操作,获得目标植被类型的精确提取结果;将该提取结果作为掩膜区域从原图上去除;重复上述过程依次处理5个专题图层,将各专题层提取结果叠加形成分类图;与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分层技术和SVM监督分类"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OLI图像分类后的"椒盐效应",准确识别神木县7种植被类型,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5.32%、0.796,较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分别提高了16.46%和17.93%。
- 刘炜
- 藏族大学生微课认知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经走进了高校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突出快速高效、灵活简便的优势,使其成为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并广泛应用于高校各种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方法与特点较传统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和方便,更适应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本论述以民族高校藏族大学生为采样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民族高校中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藏族大学生对微课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为民族高校构建微课教学课程模式提供必要的依据。
- 陈邦泽
-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
-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被引量:9
- 2017年
-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博物馆内部点云,并在此基础上用3ds Max建立博物馆三维模型、进行材质贴图、灯光、摄像机和烘焙等工作,随后将模型导入VRP实现交互式虚拟博物馆系统的开发。馆藏文物用手持式非接触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加工处理后得到真实的三维数字文物模型。为保证效率和效果,利用LOD算法对建立的复杂模型进行简化。所设计的虚拟漫游场景,用户不仅可身临其境从多个视角观察整个场景,并可通过键盘、鼠标和距离触发观赏博物馆中的文物,实现了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交互性良好,沉浸感强,可多角度、多种方式、多人称自主漫游博物馆并可近距离观察研究馆藏文物。
- 陈邦泽杨晓波郭霖蓉曹海龙
- 关键词:虚拟现实平台三维模型虚拟现实
- 虚拟旅游中海量3D点云数据的细节层次索引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虚拟旅游中的3D点云数据特别庞大,批量索引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许多索引树存在兄弟结点空间区域重叠、不能实现细节层次索引、索引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将点数据反射强度和细节层次技术引入R树,在改进R树的基础上提出LODR树。建树前,将点云数据进行排序、分组、去除空间重叠等预处理。树的每层设有不同反射强度阈值,把叶结点中满足阈值条件的索引记录沿父-祖父-曾祖父的家谱关系上移,并插入对应的非叶结点,利用该方法创建细节层次索引树。利用反射强度控制数据冗余,棱锥裁剪技术实现查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LODR树在细节层次索引、查询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赵尔平党红恩刘炜
- 关键词:虚拟旅游索引结构
- “数据结构”教学平台建设方案及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验教学深化理论教学,调整了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研究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构建课程教学网站、开发可视化CAI、开通教师博客等方式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服务,搭建了教学平台,实现了数据结构课程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杨晓波陈邦泽
-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平台可视化分层次教学
-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协同分层波谱识别——以兰州、榆林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提出协同分层波谱识别法,分别从兰州、榆林市Hyperion高光谱图像上识别9种目标地类,并与SVM监督分类对比。针对Hyperion图像波谱识别的4个难点:光谱信息高保真融合、敏感谱段提取、"椒盐效应"去除、消除"同物异谱"现象导致的误判,协同应用WP-GS融合、导数变换、4尺度面向对象分割和多谱段SAM解决上述难点,并基于Hyperion导数变换图像分析波谱变化特征、提取敏感谱段、从4个尺度层依次识别9种目标地类,然后根据目视评判和定量评价,与综合使用Gram-Schmidt光谱锐化融合/Savitzky-Golay卷积滤波/PCA变换的SVM监督分类结果比较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WP-GS融合的光谱保真效果优于Gram-Schmidt光谱锐化;4尺度面向对象分割抑制"椒盐效应"的效果优于Savitzky-Golay卷积滤波、移动均值滤波;多谱段SAM利用导数波谱特征能够消除因照度不同对同一类别地物的误判。采用协同分层波谱识别法,兰州市Hyperion图像波谱识别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89.52%、0.852,较SVM分类分别提高18.68%和17.52%;榆林市Hyperion图像识别地物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91.12%、0.873,较SVM分类分别提高17.80%和16.89%。协同分层波谱识别法应用多种技术一体化解决Hyperion图像应用难点,有效利用导数波谱变化特征提取目标敏感谱段,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目标地类的能力优于SVM监督分类。
- 刘炜孙海霞杨晓波
- 关键词:多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