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02)

作品数:50 被引量:898H指数:16
相关作者:郑江淮李强黄永春杨以文戴翔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实证
  • 12篇服务业
  • 10篇实证分析
  • 8篇生产率
  • 8篇企业
  • 8篇经济增长
  • 8篇价值链
  • 5篇新兴产业
  • 5篇制造业
  • 5篇实证研究
  • 5篇全球价值链
  • 4篇战略性
  • 4篇战略性新兴产...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金融
  • 3篇劳动力
  • 3篇长三角
  • 2篇中国服务业
  • 2篇中国服务业发...

机构

  • 41篇南京大学
  • 1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0篇河海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安徽财经大学
  • 6篇江苏教育学院
  • 5篇扬州大学
  • 4篇常州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审计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共上海市委...
  • 1篇中共常州市委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作者

  • 22篇郑江淮
  • 12篇李强
  • 11篇黄永春
  • 8篇杨以文
  • 6篇戴翔
  • 5篇谭洪波
  • 4篇季小立
  • 3篇任志成
  • 3篇曾世宏
  • 2篇刘丹鹭
  • 2篇张宗庆
  • 2篇张雨
  • 2篇洪银兴
  • 2篇张月友
  • 2篇魏守华
  • 1篇刘小静
  • 1篇楚明钦
  • 1篇李猛
  • 1篇臧灿甲
  • 1篇仲欣

传媒

  • 3篇商业经济与管...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财贸经济
  • 2篇上海经济研究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改革
  • 2篇南大商学评论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软科学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学术界
  • 1篇国际贸易
  • 1篇经济评论

年份

  • 6篇2015
  • 5篇2014
  • 15篇2013
  • 24篇201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企业创新行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1
2013年
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企业创新活动面临了新的参数环境,本文在技术无限供给条件下提出一个后发国家中企业创新的规模异质性假说,揭示了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创新行为特征依赖于企业生产所面临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所需资本支出的利率弹性的特定取值下竞争行为选择。理论与计量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企业创新有显著不同的是:后发国家的企业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活动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增加而逐步增强;小企业更偏向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大企业更偏向于引进技术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中等规模企业兼顾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小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重点是降低其进入中间产品生产与自主研发支出的成本,鼓励其原始创新,在大企业和部分中等规模企业中侧重于加快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尽快赶上技术前沿。
张宗庆郑江淮
关键词:自主创新全球价值链
基础设施投资真的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基础设施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1
2012年
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要使基础设施投资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提高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使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相互促进。
李强郑江淮
关键词:教育支出误差修正模型
环境与资源双约束下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战略路径--以战略匹配为视角被引量:7
2013年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以加工制造等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虽能维系生存,但却陷入俘获式"增长状态"。本文以战略匹配为视角构建了研究框架,并借助PEST法和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分析了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外部环境约束;基于价值链理论探讨了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内部资源约束。文章认为,受资源环境的双约束,中小企业虽不能在短期内直接创建自主品牌,但却可以采取贴牌加工、品牌租赁、品牌联盟、品牌共享、品牌嫁接等战略路径,从而渐进地创建自主品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黄永春任志成余菲菲杨以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外服务业研究新进展述评
2012年
20世纪中叶以来,服务业飞速发展是世界经济引人注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服务业自身发展以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和总体经济的关系也一直是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服务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服务业。该文从服务业与经济增长、服务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服务业内部的分类、开放经济下的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梳理和综述了国外有关服务业研究的最新进展。
谭洪波郑江淮黄永春张月友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开放经济生产率
坚实“稳外需”:权宜之计还是战略基点被引量:3
2012年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实际上是对"外需"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乃至不可替代作用的再次强调,是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情况下的一种战略举措。
戴翔
关键词:权宜之计外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
“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来自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的启示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以印度经济增长模式为例,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生成机制与优劣势。研究表明,"基础设施薄弱、精英人才涌现"的资源禀赋结构、社会内部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自由化的政策改革环境以及技术进步推动,促进了印度"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成。基于此,通过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指出"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具有资源环境友好特征、能借助服务业的发展反向刺激工业发展等优势;并揭示了"跨工业化"增长模式的劣势,即难以提高就业率、服务业持续发展缺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支撑等。鉴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高消耗的困境,我国应借鉴印度经验,培养服务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消费需求、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服务业自由化改革、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对工业的反哺效应,保障我国工业化进程在"资源与环境双约束下"又快又好地和谐推进。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臧灿甲
关键词:优劣势
城市物流成本控制与经济结构优化:国际经验及借鉴被引量:13
2014年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配置或时间占用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将带动城市化、平衡地区差距、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等三个方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中国城市物流成本高企既有技术和管理的原因,更是体制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借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物流产业效率提高的经验,中国亟需加快物流立法、完善物流市场环境、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发挥政府作用来控制城市物流成本,充分挖掘经济"第三利润来源",以低物流成本的杠杆效应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增长绩效,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季小立阎立
关键词:城市物流成本控制结构优化国际经验借鉴
细分贸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空间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8
2013年
为分析中国不同产业的空间集聚变化对各种贸易成本的反应敏感程度,本文首先选取并测度了反映贸易成本的三个重要变量:信息通信技术(ICT)、地方保护主义和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和服务业一位数行业历年的的空间集聚系数,然后本文依次分析了各种贸易成本对不同类型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不同的细分贸易成本反应敏感程度不同: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仅仅受贸易成本中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将制造业和服务业按要素密集度分类后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空间集聚除了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之外,还受交通运输网络密度的影响;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则对ICT的反应最为敏感。制造业整体的空间集聚受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较为显著;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则受ICT的影响最为显著,信息化程度越高,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传统服务业集聚程度对各种贸易成本都不敏感。为促进中国产业跨区转移和分工同时发挥产业空间集聚的优势,本文最后给出了降低各种贸易成本的政策建议。
谭洪波
关键词:贸易成本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
二元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实证检验中国二元就业结构对服务业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影响,发现中国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对服务劳动要素流动的引致需求弹性系数分别是显著性为正、显著性为负和相对显著为负;但考虑到各产业的国有单位就业比重时,上述服务劳动要素流动的引致需求弹性系数显著性为负,并且这种二元就业体制对三次产业发展引致服务劳动要素流动的影响在国有单位就业比重越大的产业越明显。因此,改变目前的这种二元就业体制是促进中国服务业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效率的重要战略选择。
曾世宏郑江淮
产业结构变动加剧还是抑制经济波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波动的关系,然后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三次产业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有助于缓解经济波动,但产业结构高级化比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大;从三次产业的变动来看,农业对于稳定经济的作用也在减弱,制造业目前仍然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发展服务业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李强
关键词:经济波动方差分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