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102)

作品数:21 被引量:302H指数:11
相关作者:孟元林殷秀兰肖丽华王志国牛嘉玉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盆地
  • 9篇凹陷
  • 8篇成岩作用
  • 7篇渤海湾盆地
  • 7篇成藏
  • 6篇油气
  • 6篇孔隙
  • 6篇包裹体
  • 5篇流体
  • 5篇流体包裹
  • 5篇流体包裹体
  • 5篇超压
  • 4篇盆地模拟
  • 4篇西部凹陷
  • 4篇孔隙度
  • 4篇成藏史
  • 4篇储层
  • 3篇盐岩
  • 3篇油气藏
  • 3篇碳酸

机构

  • 23篇东北石油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地质环境...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北油田公司

作者

  • 22篇孟元林
  • 17篇殷秀兰
  • 14篇肖丽华
  • 7篇王志国
  • 5篇牛嘉玉
  • 5篇高建军
  • 4篇罗宪婴
  • 4篇王粤川
  • 4篇黄文彪
  • 3篇马寅生
  • 3篇李臣
  • 3篇张清久
  • 2篇姜文亚
  • 2篇修洪文
  • 2篇孙洪斌
  • 2篇刘德来
  • 2篇李军
  • 2篇曲爱英
  • 2篇张文才
  • 2篇周玥

传媒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高建军孟元林张靖肖丽华周玥王粤川殷秀兰
关键词:沙河街组成岩作用碎屑岩沉积微相孔隙度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被引量:41
2005年
根据数学场论的原理,成岩场可定义为成岩强度在空间各点某一时间的成岩强度之总体,成岩强度的大小可用成岩指数ID表示。在成岩场分析、沉积相参数定量化研究、压力与储层孔隙度关系讨论的基础上,该文建立了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储层孔隙度预测的多元非线性高次模型:孔隙度=F(分选系数So,成岩指数ID,地层压力P)。歧北凹陷沙河街组二段滩坝砂体孔隙度的预测表明,对于胶结物含量>10%的砂体,孔隙度预测误差可<2%;歧北凹陷沙二段东部的沿岸砂坝预测孔隙度为15%~20%,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孟元林刘德来贺如王志国张文才殷秀兰李军
关键词:成岩作用超压歧北凹陷
黄骅坳陷中区超压对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被引量:36
2008年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具有超压特征,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地层的次生孔隙中。为了研究超压与泥岩有机酸生成及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泥岩有机酸生成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温度相同时,在25MPa压力条件下泥岩的剩余总有机酸含量要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低,而25MPa压力条件下的有机酸生成量却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要高,这说明压力对有机酸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孔隙度的实测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超压发育的港深48井储集层的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埋深比超压不发育的歧南2井下移了580m,超压抑制了有机酸的生成,并由此导致了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延迟。因此,深层油气勘探应集中于超压地层中。
孟元林李斌王志国王粤川牛嘉玉殷秀兰李军肖丽华
关键词:超压有机酸成岩作用次生孔隙
黄骅坳陷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聚时空分布
1992年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古3井下古生界发现工业油气流后,经烃源对比证实,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油气来自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但对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时期争议较大,而且也没有人对油气...
孟元林罗宪婴肖丽华殷秀兰
关键词:下古生界油气运聚流体包裹体特征有机包裹体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孔西潜山构造带碳酸盐岩的成藏史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05年
通过碳酸盐岩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的数值模拟,建立了成藏史数值模拟系统,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构造带为例说明了这一系统的应用。研究表明,孔西潜山构造带奥陶系烃源岩在印支期开始排烃,一次成藏开始;燕山期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成为本区的主要生烃期和成藏期;之后,一次生烃中止;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进一步被埋深,开始二次生烃和第三次成藏,二次生烃的量较小。所以黄骅坳陷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应注重那些位于生烃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形成且未被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的古构造。
孟元林王粤川罗宪婴高建军肖丽华周新桂殷秀兰王志国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碳酸盐岩构造带成藏史原生油气藏成藏要素
渤中坳陷中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光弹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在对渤中地区沉积构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其中部地区断裂的分布特征,采用以E44-6101型环氧树脂为基体,顺丁烯二酸酐为固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为增塑所配制的材料制成渤中中部地质结构模型,对渤中坳陷中部地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光弹实验模拟,再现了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在晚近构造格局下的应力状态及分布。试验证明,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油气往往由高应力值区向低应力值区迁移,而且渤中地区自新近系以来,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比较稳定。基于试验结果的分析,对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在晚近应力场的作用下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讨论。由于渤中坳陷是中国的油气主要产地,通过研究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可为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殷秀兰马寅生张西娟孟元林张清久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研究
辽河油田和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之后,剩余资源量主要分布在深层(埋深>3500m)的岩性油气藏中。因此,深层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就成为各油田增储上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该地区流体包裹体的测...
黄文彪孟元林肖丽华孙宏斌殷秀兰高建军王粤川
关键词:成藏期流体包裹体特征古地温梯度岩性油气藏
文献传递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成藏史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拉曼光谱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上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 ,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 ,但成藏后被其后的燕山运动破坏 ;第二期在古近纪 ,是本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冀中坳陷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应以二次生烃区周围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为目标。图 3表 1参
肖丽华孟元林李臣殷秀兰杨辉 冯文彦 齐金成曲爱英
关键词:煤成烃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古生界渤海湾盆地
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对成岩的控制作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被引量:45
2006年
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根据储集层物性、薄片镜下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从扇三角洲平原到扇三角洲前缘,矿物成分成熟度呈现递增的趋势,河口坝微相的长石砂岩最为发育;在扇三角洲各沉积微相中,河口坝砂体的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最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心滩微相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而河口坝、沼泽微相以胶结作用为主;沼泽和前扇三角洲砂体的填隙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而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心滩砂体的填隙物主要为泥质。认为在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和孔隙度预测中,必须考虑沉积微相的作用。
孟元林高建军牛嘉玉孙洪斌殷秀兰肖丽华周玥王粤川
关键词: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扇三角洲渤海湾盆地
渤中坳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藏研究的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详细观察渤中坳陷部分钻孔岩心和充分认识坳陷沉积特征,对重点井段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坳陷次生流体包裹体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的微裂隙、碳酸盐胶结物和方解石脉中,可分为4类:纯液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液态+气态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定显示其主要分为3期:88~100℃、115~140℃和140~155℃,说明渤中地区油气运聚期次至少存在3期。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的资料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总的成藏时间较晚,主要运聚期发生在13Ma(馆陶晚期)以来。
殷秀兰周东生吕杰堂孟元林
关键词:渤中坳陷流体包裹体成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