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25106)
- 作品数:35 被引量:677H指数:16
- 相关作者:马军邱立平王静超盛力侯艳君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O_3/H_2O_2与O_3/Mn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9
- 2004年
- 以硝基苯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 ,对比研究了O3 /H2 O2 与O3 /Mn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能与机理 .结果发现 ,2种催化氧化工艺均可以提高不易被单独臭氧氧化的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并且催化剂H2 O2 和Mn(Ⅱ )存在着最佳投量 .从已知的O3 /H2 O2 工艺反应机理 ,并根据硝基苯的化学性质和水中剩余臭氧动态监测结果推断 ,O3 /Mn降解硝基苯可能同样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 .向反应系统中投加H2 O2 和Mn(Ⅱ )还提高了臭氧的传质效果和有效利用率 .对 2种催化氧化工艺的特点和在实际水处理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 石枫华马军
- 关键词:H2O2催化氧化羟基自由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 改性石英砂滤料强化过滤处理含藻水被引量:41
- 2002年
- 采用改性石英砂滤料强化过滤处理含藻水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石英砂滤料相比 ,改性石英砂滤料对含藻水具有优良的处理效果 ;经混凝沉淀后水中的余铝对藻类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 马军盛力王立宁
- 关键词:滤料含藻水余铝
- 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对气浮接触区气泡-颗粒碰撞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讨论了颗粒尺寸、气泡尺寸、水温、颗粒密度等参数对碰撞效率的影响。通过此项研究,可进一步加深对气浮净水机理的认识,对实际气浮净水工艺的设计、运行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王静超马军刘芳
- 关键词:气浮接触区气泡
- 气浮净水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被引量:43
- 2004年
- 气浮净水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类给水处理厂,作者对该技术的产生、国内外发展概况、优势及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对其在给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气浮净水技术的理论体系(包括热力学理论、动力学理论、水力学特征及相应理论)及原水适应条件,以期对相关的科研、设计及管理工作者有一定借鉴。
- 王静超马军王静海
- 关键词:气浮净水技术给水处理低浊水
- 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种群特征被引量:65
- 2005年
-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和微生物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膜及微生物种群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而生物膜密度则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靠近载体表面部分空隙较大;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势,生物膜活性变化呈现明显的倒“V”型特点;微生物种群组成多样,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系统营养结构复杂,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底物利用范围大,沿水流方向可形成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优势群落.
- 邱立平马军
-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量微生物活性
- 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发展对策被引量:17
- 2000年
- 围绕我国目前给水处理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技术研究与发展对策进行了讨论。提出应重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优质饮用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给水处理系统进行全过程优化,从整体上提高饮用水水质,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率、提高水质和满足供水水量为主要工作目标。在此前提下发展节水、节药、节电及节能等新技术。
- 马军冯琦刘勇
- 关键词:水质给水处理水污染
- 腐殖酸除锰及利用微滤膜分析有机锰质量分数被引量:2
- 2005年
- 研究了水中腐殖酸对接触氧化法除锰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微滤膜污染机理分析了水中有机锰的质量分数.由实验可知,水中腐殖酸会影响除锰效果,影响程度随着腐殖酸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锰与腐殖酸络合形成的有机锰易吸附于膜表面而被醋酸质微滤膜所截留,膜通量随过滤次数的变化特征表明,水中有机锰经3次重复过滤后,有机锰基本全被吸附.在锰离子质量浓度为1mg/L左右的条件下,当腐殖酸质量浓度为8mg/L时,吸附的有机锰量是水中锰离子量的23%,当腐殖酸质量浓度为20mg/L时为33 5%,该数值与采用截留分子质量为3000的超滤膜得出的结果23 8%和35%基本吻合,可以利用这个机理快捷定量地分析水中有机锰的质量分数.
- 张文启马军孟哲孙士权胡立杰
- 关键词:有机锰腐殖酸除锰锰离子微滤膜接触氧化法
- 高铁酸钾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被引量:44
- 2001年
- 为研究高铁酸钾对有机物含量较高原水的处理效果 ,进行了高铁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稳定性水库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少量的高铁酸钾 ( 0 .5~ 1.0mg/L)预氧化即可显著提高混凝效果 ,出水剩余浊度明显下降。水中色度、UV2 54 和氯仿生成量等有机物综合指标均随着高铁酸钾投量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此同时 ,水中铁、锰浓度也显著降低。另外 。
- 刘伟马军
- 关键词:高铁酸钾预氧化混凝水库水污染
- 三种常见杯芳烃吸附苯酚能力的分子模拟研究及初步实验验证
- 2003年
-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6]芳烃、对叔丁基杯[8]芳烃、四丙基间苯二酚杯[4]芳烃三种常见杯芳烃吸附环境水污染物苯酚的能力。数据分析表明分子模拟结果可成功地比较三种常见杯芳烃对苯酚吸附作用的强弱顺序,即四丙基间苯二酚杯[4]芳烃>对叔丁基杯[6]芳烃>对叔丁基杯[8]芳烃。模拟结果通过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
- 侯艳君孙志忠郝文辉闫鹏飞
- 关键词:分子模拟杯芳烃苯酚
- 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方法以泡沫镍为阴极、Ti基RuO2涂层电极作阳极电解回收废液中的镍.分析反应pH值、电流强度、温度、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控制pH=7~8,表观电流强度Ⅰ=0.45-0.5A,试验温度80℃、电解2h,可以使废液中镍的质量浓度从2018mg·L^-1降至53.7mg·L^-1,去除率高达97%以上.但随着镍离子质量浓度的降低,镍的单位时间去除率和电流效率下降,能耗增加很快.当镍离子质量浓度降至54mg·L^-1时,能耗升至9.9×10^5kJ.此外,经过2h的电解处理,废液中的总有机碳(TOC)的质量浓度可降低97.3%.结论利用电解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液,不但可有效回收废液中的镍资源,还能去除废液中的大量有机物.但电解法应用也有局限性,不适于低质量浓度含镍废水的处理.
- 闫雷于秀娟李淑芹
- 关键词:化学镀镍废液电解法工艺参数废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