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245)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耿德勤程言博徐兴顺樊红彬张翠翠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棕榈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棕榈油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食用油,是由热带植物油棕提炼出的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已有实验证实,棕榈油在大鼠高血压和动脉血栓形成中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然而,有关棕榈油对脑缺血保护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尚未见报道。
- 张庆涛耿德勤徐兴顺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棕榈油记忆能力胆固醇含量
- Necrostain-1对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caspase非依赖性死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1a是否介导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Necrostain-1(Nec-1)能否抑制其表达起到保护作用。方法(1)原代皮质神经元培养14d,予caspase抑制剂z—VAD.fmk(z—VAD)预保护30min,同时分别予Nec-10.1,1,5,10,25,50μmoL/L,缺糖缺氧(OGD)2h、再灌注12h,通过LDH测细胞死亡情况;(2)予z-VAD作用后30min后,缺糖缺氧(OGD)2h再灌注0,2,6,12,24,48h,Western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情况,RT—PCR测HIF-1αRNA表达;(3)予z-VAD和Nee-125μmo[/L作用30min,OGD2h、再灌注12h后检测HIF-10t蛋白及RNA表达情况。结果(1)予Nec-15μmoL/L(6.97±0.06)后与未加Nec-1组(14.23±0.08)比较LDH水平明显下降(P〈0.05),Nec-125μmol/L(2.21±0.05)时LDH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1.03±0.03)比较,P〉0.05);(2)缺糖缺氧2h再灌注后HIF-10α蛋白表达增加,再灌注2h后(0.57±0.09)与正常组(0.24±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h(0.91±0.08)达高峰,HIF-10LRNA表达无变化(P〉0.05);(3)与未予Nec.1组(0.83±0.03)相比,Nec-1组(0.32±0.04)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HIF-1αRNA表达无变化(P〉0.05)。结论HIF一1仅介导了缺氧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caspase非依赖性死亡,Nec-1能够抑制HIF-1α的表达起到保护作用。
- 樊红彬张翠翠陈巍巍程言博徐兴顺耿德勤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缺糖缺氧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细胞损伤后坏死样凋亡的保护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β-淀粉样蛋白(Aβ325—35)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后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不同浓度的A[325—35(1-20μmol/L)作用于HT-22细胞24h,及不同浓度EPO(1—50U)预处理3h后再加入20μmol/LAβ25—3524h对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Aβ25—35作用HT-22细胞24h后均引起细胞活力的下降,且活力下降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EPO对20μmol/LAβ25—35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具有抑制作用。10μEPO可有效地抑制20μmol/LAβ25—35诱导的caspase-3的裂解片段表达增加。核染色表明EPO可抑制对细胞损伤后necroptosis。结论EPO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后的neeroptosis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裂解片段表达来实现。
- 葛巍王富贵王轶男张敏程言博樊红彬耿德勤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Β-淀粉样蛋白
- 神经细胞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0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缺失,神经细胞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AIP)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急、慢性PD模型的成功建立以及高等真核细胞生物自噬检测指南的制定,使得进一步探讨自噬与PD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现就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周生奎程言博耿德勤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细胞自噬帕金森病PD模型黑质多巴胺神经生物学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大鼠皮质神经元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胞内定位以及其在该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RIP3核移位是否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存在相关性。方法SD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12d,zVAD预处理30min。(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不同时间点,westernblot检测胞质、胞核中RIP3蛋白水平,结合免疫荧光观察RIP3的胞内定位。(2)应用Nec-1及慢病毒干扰RIPl,检测胞浆和胞核中RIP3的蛋白水平变化以及相应的RIPl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1)在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中,随着TNF作用时间的延长,RIP3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胞质中蛋白含量在8h达高峰,随后下降,同时胞核中蛋白水平在12h出现核转位的高峰(胞浆分别为0.45±0.03,0.41±0.02,0.73±0.03,0.90±0.01,1.15±0.04,1.30±0.02,0.99±0.03,0.63±0.03;胞核分别为0.07±0.02,0.26±0.02,0.574-0.02,0.68±0.02,0.80±0.01,0.92±0.02,1.28±0.03,0.87±0.02),差异有显著性(P〈0.01)。(2)应用Nec-1以及慢病毒干扰RIPl表达后,发生核转位的RIP3减少,且LDH水平较前降低(1.00±0.05,0.39±0.03,0.50±0.0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常细胞中RIP3存在于胞质,坏死性凋亡时发生核移位,RIPl是RIP3发生核转位必不可少的相关蛋白,且阻断RIP3核移位可以对抗细胞凋亡。
- 陈巍巍张翠翠程言博徐兴顺耿德勤
- 棕榈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 张庆涛耿德勤徐兴顺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棕榈油BCL-2BAX
- 血清反应因子参与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诱导坏死样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反应因子(SRF)在皮质神经元中的定位及缺糖缺氧(OGD)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坏死样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皮质神经元:①培养第6天,免疫荧光观察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核染及β3-tubulin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验证培养神经元的纯度;②培养第14天,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法观察SRF定位;③培养第6天,给予慢病毒(HIV病毒载体)干扰SRF表达;④培养第14天,制作OGD模型(OGD 2 h,复灌8 h),预给予广谱抗凋亡抑制剂(zVAD-fmk)20μmol.L-130 min。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OGD/zVAD-fmk/SRF慢病毒阴性对照组(OZ-组);ODG/zVAD-fmk/SRF慢病毒阳性组(OZ+组)。经比色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SRF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 SRF在神经元中定位于细胞核;经SRF干扰后OZ+组SRF蛋白水平下调(P<0.05);不同处理组神经元分泌LDH水平与SRF蛋白水平变化一致(P<0.05)。结论 SRF参与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坏死样凋亡,定位于胞核。
- 冯涛丁红梅董红艳耿德勤
- 关键词:缺糖缺氧
- 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研究进展
- 2013年
- 圆柱瘤基因(CYLD gene)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或者缺失可导致圆柱瘤、毛发上皮瘤、Brooke-Spiegler综合征等病变。目前其分子结构已经研究清楚,但其编码的去泛素化蛋白酶CYLD蛋白的功能却未完全清楚。CYLD蛋白是一种去泛素化酶。CYLD蛋白的N末端主要功能是参与微管微丝的运动与调节。其C末端主要功能却是通过去泛素化各种蛋白的泛素化链,抑制核因子κB(NF-κB)活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存与肿瘤的发生。同时发现,CYLD蛋白还参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缺糖缺氧等诱导的凋亡。因此,概述CYLD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可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冯涛耿德勤
- 关键词:凋亡
- 6-羟基多巴胺致PC12细胞损伤机制中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研究自噬在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加入6-羟基多巴(6-OHDA)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PC12细胞中自噬的激活,免疫印迹法检测LC3-Ⅱ、Cathepsin B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镜下观察到6-OHDA可使PC12细胞内自噬体增多,并出现了凋亡特征.6-OHDA作用2h(灰度比:52.57±2.27),4h(灰度比:56.83±3.51),6h(灰度比:73.43±5.41),12h(灰度比:103.90±2.57),24h(灰度比:100.40±3.91)时LC3-Ⅱ表达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2.10±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athepsin B(113.80±4.46)表达与正常对照组(35.89±3.40)比较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广谱蛋白酶抑制剂UTI组(57.69±4.24)降低Cathepsin B表达(P<0.01).结论 自噬/溶酶体途径参与PC12细胞的死亡过程:6-OHDA诱导自噬过度激活,LC3-Ⅱ与Cathepsin B表达增加,促进细胞死亡.
- 周生奎程言博耿润潼陈浩刘涵徐兴顺耿德勤
- 关键词:6-羟基多巴胺PC12细胞帕金森病
- 首次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T或MRI确定首次脑梗塞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病灶部位:额叶53例,顶叶45例,颞叶50例,枕叶43例,丘脑33例,基底节174例,小脑30例,脑干51例;测定病灶体积;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①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小脑、脑干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②病灶体积大小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相关性(P<0.05)。③MOCA总分与HAMD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AMD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首次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低文化水平特征,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异常(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首次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与卒中部位及体积有关,病灶体积大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教育水平低、长期大量饮酒及抑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 刘涵程言博樊红彬耿德勤
-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