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1000005)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徐劲胡旭初余新炳黄灿王乐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吸虫
  • 3篇华支睾吸虫
  • 2篇乳酸脱氢酶
  • 1篇荧光免疫分析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时间分辨荧光...
  • 1篇驱虫
  • 1篇驱虫药
  • 1篇吡喹酮
  • 1篇咪唑
  • 1篇免疫分析
  • 1篇克隆
  • 1篇克隆表达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4篇徐劲
  • 3篇王乐旬
  • 3篇黄灿
  • 3篇余新炳
  • 3篇胡旭初
  • 2篇邓传欢
  • 1篇黄艳
  • 1篇刘玲
  • 1篇吕刚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支睾吸虫Rap2B样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克隆、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从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中筛选Rap2B样基因并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初步进行克隆和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华支睾吸虫Rap2B蛋白的拓扑学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特征。设计引物,从华支睾cDNA质粒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cDNA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质粒并初步表达纯化。结果华支睾吸虫Rap2B样基因长度为847bp,其全长编码序列为426bp,编码14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是15851.1。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Rap2B经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经His亲和层析柱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Rap2B重组蛋白能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血清识别。结论华支睾吸虫Rap2B蛋白经生物信息学预测为ras原癌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华支睾吸虫致癌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该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并得到了纯化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以及在致病尤其是可能促发肿瘤的作用方面奠定一定基础。
王乐旬余新炳黄灿刘玲胡旭初徐劲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生物信息学克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被公认为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分析方法之一,并以其独特的优势近些年迅速发展,已延伸至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某些寄生虫病检测诊断中的相关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邓传欢吴英松徐劲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寄生虫病
4种驱虫药对重组华支睾乳酸脱氢酶(CsLDH)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吡喹酮以及苯并咪唑类药物对重组的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CsLDH)酶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吡喹酮、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加入CsLDH所催化的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正反应)以及乳酸氧化成丙酮酸(逆反应)的标准反应体系当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ADH在A340处吸光度,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9mmol/L的吡喹酮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均可达到94%(P<0.01);0.2 mmol/L的阿苯达唑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分别为84%(P<0.01)和79%(P<0.01),0.06 mmol/L的芬苯达唑对正、逆反应的抑制分别为92%(P<0.01)和86%(P<0.01),0.1 mmol/L的甲苯咪唑对正、逆反应分别为98%(P<0.01)和87%(P<0.01)。结论吡喹酮、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可能以CsLDH为作用靶点杀伤华支睾吸虫而发挥治疗作用。
黄灿胡旭初王乐旬吕刚余新炳徐劲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吡喹酮苯并咪唑
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E_(10-20)及E_(94-102)表位的克隆表达与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原核克隆及表达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CsLDH)两个表位aa10-20(E10-20)及aa94-102(E94-102),初步研究两表位与CsLDH免疫学及酶学相互关系。【方法】将E10-20及E94-102克隆至pGEX-4T-1载体,表达纯化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法检测CsLDH免疫血清对表位重组蛋白的识别,同时检测两表位重组蛋白的免疫血清对CsLDH蛋白的识别;利用CsLDH标准酶活性反应体系,比较两表位免疫血清与CsLDH免疫血清对CsLDH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反应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GEX-4T-1-E10-20及pGEX-4T-1-E94-102重组质粒,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菌体裂解液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与GST融合表达的蛋白E10-20及E94-102。两表位重组蛋白均可被CsLDH免疫血清识别,而对E94-102更易于识别;重组CsLDH也能被E10-20及E94-102免疫血清识别,而不能被对照血清识别。E94-102免疫血清能抑制CsLDH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反应。【结论】表位结构和功能研究深化了对CsLDH结构的理解,并为开辟CsLDH疫苗研究新路径奠定基础。
黄灿王乐旬胡旭初余新炳黄艳邓传欢徐劲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乳酸脱氢酶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