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b17)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3篇折子戏
  • 3篇昆剧
  • 2篇五毒
  • 2篇家门
  • 1篇行当
  • 1篇上海昆剧团
  • 1篇四功五法
  • 1篇曲牌
  • 1篇曲牌体
  • 1篇舞台化
  • 1篇消亡
  • 1篇民俗
  • 1篇明清
  • 1篇剧团
  • 1篇空城计
  • 1篇角儿
  • 1篇红梨
  • 1篇分工
  • 1篇浮华
  • 1篇《空城计》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宁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
  • 2篇戏曲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间“五毒”与昆丑“五毒戏”被引量:2
2011年
五毒戏是从清代中叶开始,在昆剧艺人长期舞台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承载昆丑家门独特"拟形"身段的折子戏剧目,它成型的时间大致在清代中叶之后到清代晚期的几十年间,在清代晚期已经盛行。昆剧界用"五毒"代指昆丑的五个折子戏剧目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就演员身段的"拟形"而言;一则是针对其"独到"和"独特"的特点而言。五毒戏的出现,是昆剧折子戏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标志着昆剧舞台化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显示了昆剧在角色行当方面分工和协作的成熟,显示了昆剧折子戏"情境"与"技巧"的完美匹配。
王宁
关键词:昆剧
明清民俗对折子戏之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明清民俗对折子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促使了折子戏的形成;二是推动了明清折子戏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三是民俗约束了折子戏的内容和主题;四是影响了折子戏的演出方式。这种影响宏观上可以看作戏曲某种程度和某些层面的"民俗化",由于民俗基因的注入,导致了生长在民俗土壤上的折子戏与成长在舞台上的折子戏具有了不同的禀赋和气质。
王宁
关键词:折子戏民俗明清
折子戏特点简论被引量:1
2011年
折子戏是从整本戏分离出来、在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舞台表演方面有独到之处并相对独立的戏曲散出。其渊源可以上溯到明代南戏的"散出"演出,即艺人为了某些特定需要选取整本戏中的单出来演出,这些特定需要多来自民俗。古代戏曲很长时间都和折子戏纠缠在一起。起码从明末始。
王宁
关键词:四功五法唱念做打《空城计》
昆剧折子戏《白兔记·抢棍》的源、流、变被引量:1
2011年
湘昆折子戏《白兔记.抢棍》,其故事源头虽可上溯到《六十种曲》所收《白兔记》第十一出《说计》,但与其更为近似的则是明代无名氏编辑的《乐府歌舞台》"风"集收录的《三娘夺棍》散出。如果把《六十种曲》中的《说计》视作昆剧折子戏的"源"的话,《乐府歌舞台》的《三娘夺棍》无疑可以视作其"流",是文学本初步舞台化的记录和写实。而湘昆折子戏《抢棍》则可以视作"变",是文本经历比较长时间舞台化之后的产物和结果。从"源"到"流",再到"变",《抢棍》的变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昆剧折子戏逐渐摆脱剧本、面向舞台,逐步发育其舞台技艺、丰富舞台表演的艺术流程。这一现象显然具有普遍性。它一方面显示了剧本"一剧之本"意义的弱化和消减,同时又彰显了艺人和演员的舞台创造相对于戏剧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显示了中国戏曲向着舞台的回归。
王宁
关键词:《白兔记》舞台化
浮华背后的危殆:论当代昆剧的隐性消亡被引量:1
2012年
自1956年《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始,当代昆曲在几经起伏后,似已步入康庄大道。2001年,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昆剧更是"风正一帆悬",各剧团不仅演出频繁,且新剧目也偶有所出。
王宁
关键词:曲牌体上海昆剧团
“寓技于折”与“依行分戏”——折子戏与昆剧角色行当的专擅与分工被引量:2
2010年
"寓技于折"使折子戏成为昆剧的技艺箩筐。"依行分戏"则完成了折子戏舞台呈现时的角色归属。二者对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角色行当方面,首先通过技艺的专擅各个行当巩固了行当表演特色。其次,由于分工和专攻的存在和发展,行当分工得以明晰,行当地位也得以进一步确认。第三,由于明确的分工和专擅,就很容易形成剧团内各行当之间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和协调。"寓技与折"和"依行分戏"的作法在平衡不同行当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也有显见作用。借助折子戏中的"家门戏",昆剧原本相对弱势的行当得到了发展机会,"生旦"体制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弥补。二者还促使昆剧剧目围绕舞台演出逐渐发展和成熟。这一成熟的标志即"家门戏"的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骨子戏、五毒戏的出现和形成。
王宁
关键词:折子戏昆剧家门行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