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85)
- 作品数:18 被引量:95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俊年杨冬梅陶双伦何岚梁静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永顺颗砂贡米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以怀化芷江米和桃花香米为对照,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颗砂贡米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颗砂贡米、桃花香米、芷江米中分别鉴定出33、31、40种挥发性成分。在颗砂贡米中,对米饭香气的形成贡献较大的醛类(24.23%)、酸类(6.64%)、杂环类(6.35%)及醇类(6.19%)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桃花香米与芷江米。颗砂贡米中主要的呈香物质是E-2-壬烯醛(17.77%)、正己醇(4.82%)、5-乙基二氢-2(3H)呋喃酮(3.39%)、正十一醛(1.66%)、(E,E)-2,4-癸二烯醛(1.19%)、(E,E)-2,4-壬二烯醛(1.55%)、3-壬烯-2-酮(0.94%)、2-壬醇(0.94%),其相对含量均高于桃花香米、芷江米,说明颗砂贡米含有丰富的香味物质,是一种潜在的优质水稻资源。
- 梁静杨冬梅田向荣谢文华李俊年薛达元
- 关键词:香气成分水蒸气蒸馏气相色谱-质谱
- 爬沙虫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本实验通过研究爬沙虫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证实爬沙虫提取液具有增强果蝇的繁殖力和提高雌性果蝇寿命的作用。采用乙醚麻醉法,收集8 h内羽化的成虫,选择个体大小相近的雌雄果蝇,在不同爬沙虫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统计各组第一子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F1)果蝇成体的数目及果蝇体重。收集各培养基中果蝇,区分雌雄,在原浓度爬沙虫培养基中培养,每日观察果蝇死亡数,直至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爬沙虫处理组子代果蝇雄体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2.500%组的子代果蝇雌体数目差异显著(P<0.05)。各爬沙虫处理组刚羽化的果蝇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00%剂量组果蝇雌体平均寿命极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为更好地利用爬沙虫的药用价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杨冬梅陶双伦何岚王承凤李俊年
- 关键词:果蝇繁殖力
- 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饥饿和食物单宁酸对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实验个体的食物总摄入量增加,食物摄入率及口量大小随饥饿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觅食频次则无显著改变,实验个体每取食回合的觅食时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觅食时间差异不显著。东方田鼠优先选择0%单宁酸食物,次为3%单宁酸食物,而对6%单宁酸食物的摄入量最少。在饥饿条件下,东方田鼠食物摄入率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口量大小,觅食频次和觅摄食时间对食物摄入量增加的贡献不显著。在饥饿条件下,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并未通过延长觅食时间,降低用于防卫、繁殖活动时间来增加食物摄入量,而是通过增加口量大小,提高其食物摄入率来满足其营养需要。验证了饥饿与植物次生化合物共同作用引起田鼠类动物生理的改变,能影响其食物摄入量及觅食行为的假设。
- 李俊年刘季科陶双伦
- 关键词:饥饿东方田鼠食物摄入量觅食行为单宁酸
- 棘豆的毒性、危害及防治被引量:11
- 2009年
- 综述了棘豆Oxytropis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Swainsonine)的来源、毒性原理、对家畜危害及防治办法的研究进展。棘豆中苦马豆素主要来源于内生菌(endophyte)的代谢产物,其含量与根瘤菌固氮作用有密切关系,而与遗传无关。苦马豆素通过血液转运到中毒牲畜各个组织器官中,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抑制甘露糖苷酶(mannosidase)活性,使细胞产生空泡而变性,进而影响到家畜的免疫健康、精神行为、消化吸收、生长繁殖和引种。目前的预防手段有:轮牧法、隔离法和厌食法;治疗手段主要为灌服药剂治疗。
- 李泉李俊年陶双伦丁宇晶何岚王铮
- 关键词:棘豆苦马豆素毒性
- 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社群学习是动物的一种可塑性行为表现型式。综述了社群学习对植食性鸟类和哺乳动物觅食行为的作用,并述评了其学习机制。社群同伴对动物个体觅食地点、时间和取食方式均有影响,母体摄食的食物信息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显著影响幼体的食物选择。动物通过观察学习、嗅闻学习以及味觉厌恶学习,不仅能更快找到食物资源,提高觅食效率,而且能有效降低中毒与被捕食的风险,从而提高其适合度。
- 何岚李俊年杨冬梅李泉陶双伦刘季科
- 关键词:觅食行为鸟类哺乳动物
-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测定Vit C、Vit E对野生黑腹果蝇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03%、0.09%、0.27%的Vit C、Vit E对果蝇进行单独和联用处理,统计子一代(F1)蛹数。结果 0.03%、0.09%Vit C处理组的F1蛹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增殖率分别为31.03%、77.34%;0.27%Vit C平均增殖率为-11.01%;3个浓度Vit E处理组的F1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增殖率依次为41.03%、41.58%、42.80%;Vit C+Vit E组F1蛹数与对照组F1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Vit E、中低浓度Vit C对果蝇繁殖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种维生素联用对果蝇繁殖力影响不显著。
- 梁静杨冬梅谢文华刘海纯
- 关键词:果蝇维生素C维生素E
- 不同破壁法对高原油菜花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超声波法、酵母发酵法和大蒜酶解法等3种方法对高原油菜花花粉分别进行破壁处理,经微波辅助处理提取挥发性成分、脱色并干燥后,利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法破壁的油菜花花粉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鲨烯,超声波法、酶解法和对照组处理的油菜花花粉挥发性成分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酶解法处理对提取[Z,Z]-9,12-十八碳二烯酸效果最好,发酵法处理适用于提取鲨烯等物质。
- 杨冬梅李俊年田向荣李朝阳张丽
- 关键词:超声波法酵母发酵法油菜花粉挥发性成分GC-MS
- 添加单宁酸对青贮葛藤茎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为探讨添加单宁酸对青贮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茎叶品质的影响,以青绿葛藤茎叶为原料,添加3%和4%单宁酸青贮60d后,对其进行感官鉴定,并进行有机酸、干物质损失率及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单宁酸的贮葛藤茎叶质地松散完整,具有酸香味,干物质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添加单宁酸的青贮葛藤茎叶中,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因此,葛藤青贮时添加单宁酸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持,可明显提高其品质。
- 杨冬梅陶双伦梁静李俊年
- 关键词:单宁酸青贮饲料
- 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种群密度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和调节种群的死亡率、发育速率、繁殖率以及扩散、迁移等反应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外界环境因子导致大树蛙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的作用机制。设置了15、20、25只/L和30只/L 4个密度组,测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体长、发育时间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15—30只/L范围内,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大树蛙蝌蚪尾长和体长的生长速率,减小其变态期的尾长和体长大小,其中与15只/L相比,20、25只/L和30只/L 3组蝌蚪的尾长分别降低了11.6%、11.8%和13.9%,体长分别降低了11.1%、9.5%和12.9%;随着密度的升高,大树蛙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和前肢伸出期的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大树蛙蝌蚪生长后期的存活率随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但密度对蝌蚪生长早期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密度升高可显著减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和体长、延长发育时间和降低其生长后期的存活率,可能影响大树蛙蝌蚪变态后的适合度。
- 谢文华陶双伦杨冬梅梁静李俊年
- 关键词:生长发育存活率大树蛙蝌蚪
- 湘西地区土壤-牧草-山羊钙镁含量的季节性动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采用食管瘘、体外消化实验,于2006年4月、8月和11月分别测定湘西地区土壤、牧草和养殖于湖南省湘西地区湖南群博公司的200只波尔山羊(boergoat)血液钙镁含量,以期揭示湘西地区不同季节钙镁在土壤-牧草-山羊体内含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全镁、全钙在11月份最低,分别为197.21±3.14μg·g-1和3607.8±39.41μg·g-1;(2)牧草中钙含量在8月份最高,为8927.5±127.21μg·g-1;牧草三季节镁含量差异不显著;(3)山羊体内钙在4月份和11月份出现负沉积,分别为-6.03±3.17g·d-1,-7.08±3.35g·d-1;4月份,8月份山羊血浆镁含量分别为8.83±0.45μg·g-1和8.56±1.07μg·g-1,低于动物低镁血症最低限27.1μg·g-1。
- 杨冬梅李俊年何岚薛立群
- 关键词:镁钙土壤牧草波尔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