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07]82)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3H指数:7
- 相关作者:桂署钦谢龙华廖腾琼卢远张明进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科技大学梧州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被引量:5
- 2008年
-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辅导员将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术导师、心灵的呵护者和就业的指导者,这种新的角色定位要求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理念,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勤奋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 谢龙华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
- 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被引量:8
- 2010年
-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及主要功能,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杨彦春
-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论高校人文教育的网络化
- 2008年
-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校园网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也是高校人文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人文教育是“精神成人”的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高校应重视网络这一现代化载体,充分运用这一教育载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实现人文教育的网络化。
- 桂署钦
- 关键词:人文教育网络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载体
- 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人文素养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国家的兴衰存亡。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往、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和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需要。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进课堂工作;着力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努力建设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
- 桂署钦
-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被引量:1
- 2011年
-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承受着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加上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产生心理危机,阻碍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以人为本,建立多渠道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挖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贫困生达到自我实现,优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分析,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 赵芸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
- 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体系构建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高校正在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了人文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当前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新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 桂署钦覃萍
- 关键词:人文课程
- 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被引量:4
- 2010年
- 高职院校工学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给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等。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教育机构的专业指导作用、校园教育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角色体验的作用,则是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种基本方法。
- 姜献生
-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价值观
- 女大学生性心理探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女大学生正处于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要通过对性心理自然、科学的认知,以高尚的追求消除性成熟带来的心理动荡与不安,从而提高自信,学会用自己的意志驾驭自己的情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完善自身人格建设,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 罗素杨
-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心理
- 广西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的意义
- 2008年
- 民生问题不等同于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民生与政治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民生问题决定政治文明的性质、方向和目的,政治文明为改善民生提供政治制度保障,政治文明赋予当代民生问题的政治性质。广西地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民生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但是,改善民生不能忽视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广西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谭培文王秋梅
- 关键词:政治文明民生
- 大学生“习得无助”现象的分析及教育策略
- 2008年
- "习得无助"感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习得无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既有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教育环境的客现影响。从学生心理干预、教师教育过程、班级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习得无助"问题的。
- 谢龙华钟贞
- 关键词:习得无助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