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5JC790089)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6H指数:8
- 相关作者:汪旭晖杨宜苗李飞刘勇王高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区域发展态势、战略及影响:以辽宁为例被引量:10
- 2007年
- 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辽宁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提高了本地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丰富了市场上的零售业态类型,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使辽宁本地零售商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削弱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利益,并加剧了辽宁零售业地区分布失衡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本地零售企业与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确保民族商业的健康发展。
- 汪旭晖
- 业态战略、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与零售企业成长——以零售上市公司为样本被引量:14
- 2010年
- 作为零售企业成长中同时存在的两种战略,多业态战略和单一业态战略本身各有其利弊。在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单一业态战略相较于多业态战略对零售企业成长的影响较大;企业规模与零售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对零售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长期负债率对零售企业成长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年龄与零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但关系强度较弱,且在统计上不显著;区域类型对零售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为了促进零售企业成长,零售企业要发展自己的主力业态,使之成为企业成长的支柱,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向多业态的盈利模式转化;要进行适度的规模扩张;要确定资本结构的合理水平,并从根本上降低长期负债率。
- 杨宜苗
- 关键词:企业规模资本结构
-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一个理论构架被引量:14
- 2008年
- 本文在对零售专业技能内涵重新诠释的基础上,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构建了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的理论框架。零售专业技能有效的跨国转移是国际零售商将在母国市场已经形成的专业技能组合适应东道国市场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组织吸收能力、学习机制所决定的组织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效果。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涉及知识流在零售商国际总部——东道国总部——东道国各个店铺三个层面的流动,是一个由组织学习所驱动的动态演进过程,东道国总部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研究揭示了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一般规律,对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与当前国内市场的跨区域扩张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 汪旭晖
- 关键词:零售专业技能国际零售商组织学习
- 零售国际化失败:以沃尔玛在德国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与其市场环境因素分析的失败、消费者因素分析的失败、市场竞争分析的失败以及战略管理理念的失败密切相关。本文研究对于沃尔玛及其他国际零售商的海外扩张以及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国内市场的跨区域扩张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 汪旭晖
- 关键词:沃尔玛
- 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乐购六大跨国零售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对中国市场上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受地区商业整体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受当地消费能力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根本不受当地商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文章提出,整体经济环境好、商业较为发达、消费潜力大且零售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而只有对目标市场整体经济环境及商业发达程度、消费潜力及零售市场竞争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才能为成功的跨区域发展奠定基础。
- 汪旭晖刘勇
- 关键词:区位选择
- 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与零售本土化问题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与零售本土化问题是零售国际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跨国零售商海外经营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零售专业技能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全新的界定,认为零售专业技能由零售技术、零售文化以及零售业态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可以分解成固化性与操作性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起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理论框架,认为零售专业技能的固化性层面在跨国转移过程中应该进行标准化的复制,而操作性层面则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调整,进而论文围绕零售专业技能操作性层面在跨国转移过程中的调整行为深入分析了跨国零售本土化边界与策略问题。
- 汪旭晖
- 关键词: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零售技术本土化
- 国外零售国际化理论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7
- 2008年
- 近年来,零售国际化问题正日渐成为零售理论界与实业界讨论的焦点。国外学术界对零售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零售国际化内涵、零售国际化动因、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以及零售专业技能的跨国转移。
- 汪旭晖
- 关键词:零售国际化零售商
- 零售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剖析——基于阿霍德海外市场撤退的透视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阿霍德海外市场撤退的分析研究发现,海外市场选择失败、进入模式选择失败、竞争失败、本土化适应及调整失败、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零售企业国际化失败。前四个因素从零售国际化过程角度考虑,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但又可作为独立因素直接导致国际化失败,非可控因素也可直接迫使零售企业从海外市场退出。
- 汪旭晖李芳卉
- 关键词:零售国际化
- 跨国零售商在华战略及本土零售商的应对被引量:47
- 2006年
- 本文从零售国际化过程视角构建了研究跨国零售商在华市场行为及本土零售商应对的框架体系。该研究把跨国零售商中国市场的扩张规模与速度、区位布局、进入方式、业态选择、本土化战略、从中国市场的撤退,以及中国政府和本土零售商的应对视为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在全面把握跨国零售商在华扩张规律的基础上,对本土零售商针对跨国零售商行为的特定战略进行了分析,从而预测了未来跨国零售商的战略走向,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及本土零售商的对策建议。
- 汪旭晖李飞
- 关键词:跨国零售商本土零售商
- 零售店铺形象的量表设计——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的角度被引量:11
- 2010年
- 店铺形象结构包括商品形象、服务形象、价格形象、便利形象、促销形象、气氛形象、设施形象和声誉形象等八个因素。店铺形象二阶单因子模型在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样本中具有普适性,而店铺形象不同维度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业态之间存在差异。零售企业可以从商品形象、服务形象、价格形象、促销形象、气氛形象、便利形象、设施形象和声誉形象中选择一个或若干要素的组合作为店铺形象塑造和优化的突破口,但其侧重点则因零售业态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百货商店来说,可以侧重于便利形象、商品形象、服务形象或气氛形象;对于超级市场来说,可以侧重于服务形象、便利形象、商品形象和设施形象;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则可以侧重于便利形象、促销形象和价格形象和服务形象。
- 杨宜苗
- 关键词:商业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