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会敏
-

-

- 所属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杨振

- 作品数:62被引量:49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生态足迹 影响因素 农户 能源消费 洱海流域
- 王晓霞

- 作品数:3被引量:9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L模型 ESE 多维贫困 贫困测度 农村居民
- 杨芳

- 作品数:5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林权改革 林地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效应分析 林业发展
- 牛叔文

- 作品数:141被引量:1,97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面板数据 人口 资源环境 实证分析
- 杨振

- 作品数:22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生态足迹模型 虚拟水战略 生态经济系统 区域生态经济 中国人口
- 顾及生态代价的人文发展城乡差距估计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传统人文发展指数计算未考虑生态代价的弊端,将生态足迹指数导入其中,提出一个植入生态代价因素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分析框架.对我国1990~2006年分城乡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进行估算,从生态经济和人文发展的视角全面估计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结果表明,考虑生态代价的城乡差距比通常意义上的城乡差距要小,其原因在于城镇人文发展的生态代价较农村偏高.
- 杨振刘会敏彭菁
- 关键词:生态代价城乡差距人文发展
- 聊城大学东校区景观设计得失被引量:3
- 2006年
- 聊城大学东校园的景观设计凝聚了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了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了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文主要根据作者个人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的感受,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了聊城大学东校区景观设计中的得失,并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补救措施。
- 张锦宗刘会敏朱瑜馨
-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 中国人口健康分布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17年
- 该文利用最近3次人口普查获得的资料,对我国省级层面的人口健康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我国居民总体的健康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人均预期寿命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呈现西部较低、中部次之、东部最高的空间梯度特征,差异程度随时间不断降低;2)各地区健康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但集聚趋势随时间变化有所弱化;3)地区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速度与初始水平负相关,初始水平较低的地区增速普遍高于初始水平较高的省区,空间收敛趋势明显;4)人均GDP、食物支出占比、森林覆盖率与废水处理达标率等指标较高的地区的预期寿命相对较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医疗设施禀赋变化对人口健康的净效应总体为负。
- 杨振刘会敏王晓霞
- 关键词:收敛性影响因素
- 基于景观结构的林地生态风险空间统计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依据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建立村域尺度的林地生态风险模型,探讨乡村林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林地生态风险与地形因子有较大相关性,村域坡度越小,风险水平越高;(2)林地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风险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村域趋于和同类的村域相邻;(3)每个村域的风险关联模式及空间分布不尽相同,"低—低"型村域在县域北部高海拔地域上呈现出连片分布态势,"高—高"型村域在县域中南部地域上形成连片分布格局,"低—高"与"高—低"型村域则以分散分布为主.研究结果为有效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景观结构林地生态风险地形坡度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外溢与补偿次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合理确定补偿主体是我国森林生态跨区补偿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构建了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外溢模型和补偿优先度模型,在全国尺度上界定了"应该得到补偿"和"应该支付补偿"的两大区域范围,以及每个区域内部省级单元应得补偿或应付补偿的先后次序。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外溢与否的基本因素,价值外溢区多为林业大省;全国共有18个省份应该得到森林生态补偿。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森林生态跨区补偿实践提供相关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 中国人文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 本论文研究内容涉及了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中国人文发展的省际差异、城乡差异特征,探讨了人文发展的空间关联模型,并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建立了省域...
- 刘会敏
- 关键词:人文发展省际差异城乡差异区域趋同
- 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测度与空间格局被引量:67
- 2015年
-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需求较高,"发展型"需求较低,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均随收入正向增长。2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普遍高于相应维度的基本需求支出,相对贫困指数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与地区差异。东部省份贫困水平普遍较低,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贫困水平普遍较高。3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越低、农业经济地位越高,相应的区域贫困指数也越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和人均耕地的增加则会拉低贫困指数。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外出机会和非农收入,也有利于区域贫困指数的降低。
- 杨振江琪刘会敏王晓霞
- 关键词:农村居民多维贫困
- 水利投入对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6
- 2007年
- 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致力于工程建设的水利投入尚处在水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水平,对旱区水利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进行科学性评价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研究基于1980—2004年甘肃省水利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年度数据,从理论上阐明了水利投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水利建设投资与农林牧渔业产值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有效灌溉面积比值增长也是引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原因.(2)弹性与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水利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后续投入对这种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多情景、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则支持水利投入对农村经济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 杨振牛叔文王志锋刘会敏
- 关键词:水利投入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
-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投资是林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辨明林业投资与林业发展的时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投资与林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增长态势,林业投资对林业产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其中远期效应最强,近期效应次之,中期效应最弱。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林业投资策略提供了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林业发展
- 林地产出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关联模式研究
- 2012年
- 根据国家第7次森林清查资料和林业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利用基尼系数法和空间统计法分析我国林地产出水平的省际差异及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各省区林地面积与林业产值均显著不同,林地产出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处于高度不均衡状态,导致林地产出水平省际失衡的关键因子主要是西部缺林省份及沿海多林省份;各省区林地产出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局部为"低—低"型关联模式的省区在中西部地域上呈现连片分布态势,沿海省市多处于"高—高"型关联状态。
- 杨振刘会敏
- 关键词:林业经济省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