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涛
作品数: 37被引量:126H指数:7
  • 所属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陶水平
作品数:109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学 文化诗学 文艺美学 王夫之 文化诗学研究
刘文玉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互文 小说插图 图像时代 中国古代小说
赵宪章教授的形式美学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1年
文艺理论家赵宪章教授在文学研究过程中,独具慧眼地提出了其形式美学研究方法。其形式美学的理论体系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义与形式的关系,即在文学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同时形式阐发意义而不是绕过形式直奔主题;二是其关于文体与形式的关系,主要包括其对传统文体和当代文学变体的研究;三是其关于文学与媒介关系的研究,具体表现在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上,认为文学与图像并不是简单的排斥关系,也是相互模仿关系,即语—图互仿。
陆涛
关键词:文体媒介
莫言小说研究中的语图符号学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语图符号学方法已成为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图符号学研究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亦可以从符号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艺术学领域中寻找到理论依据。莫言小说具有强烈的图像意识,主要表现为语象与图像,这是语图符号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在当前的莫言小说研究中,这种语图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陆涛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象图像
略论李贽的“童心说”与文学观被引量:1
2010年
李贽作为一名思想家,其提出的"童心说"是对宋明理学的一种反动。虽然李贽并不是文学家,但在他看来,"童心说"对于文学亦有莫大的启示。从本体论来说,童心是文学的本体;从价值论来说,自适与教化是文学的价值;从发展论来说,文学要革新。
陆涛
关键词:童心自适教化
形象·文本·意识形态——图像学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2013年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图像学研究日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大显学,在图像学研究中,必须梳理出三个关键词:形象、文本和意识形态。形象是包括图像、精神、词语在内的一个家族谱系,分为外在的物理图像和内在的精神图像。而文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是和图像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历史的文本与图像总是相伴而行。在图像的背后,亦是隐藏着意识形态的因素,并不是单纯地再现。只有厘清了这三个概念,才能进行我们的图像学研究。
陆涛
关键词:图像学图像文本意识形态
回到作者:关于文学阐释学的再思考被引量:2
2009年
文学阐释从作者到读者的转变,是文学作品意义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这种转变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但也给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带来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的弊病。因此,倡导一种重新回到作者的文学阐释模式就十分必要。赫施的客观解释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意义确定性的追寻,它为克服当前文学阐释中的相对主义与混乱状态提供了借鉴。回到作者的理论范式显示的是对后现代精神的质疑和批判。
陆涛
关键词:文学阐释不确定性
西方创意写作与我国大学写作教学被引量:12
2013年
创意写作在西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工作坊与研讨会的方式。目前,我国的少数高校已开始引入这种教学模式,这反映了我国对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渴望。通过该课程的引入,可以给我国的写作课几点启示:首先纠正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写作能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写作学不仅为了教人写作,更重要的是人的创造性培养;最后,可促进我国写作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陆涛
关键词:创意写作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图像时代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文学与图像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学界围绕文学的终结与再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引起了"语-图"问题的出场。我们发现,在小说插图中,集中体现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从小说插图的产生一直到其发展的高峰,其中的文字与图像始终存在着互文关系。通过对小说插图的研究,可以给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这种研究也就是学界所提出的"语-图互文"研究模式。
刘文玉陆涛
关键词:图像时代
图像与传播——关于古代小说插图的传播学考察被引量:3
2011年
文学与图像的结合古而有之,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讲,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学的传播,相比于早期文学的口头和文字传播,图像与文学的结合的方式,本文指的小说插图则是一种跨媒介的文学传播,它大大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在明清小说中,小说插图对小说传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插图可以帮助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进一步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插图之所以可以帮助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就是因为对图像的理解相比对文字的理解要浅显得多。
陆涛
关键词:文学图像小说插图
理论·反理论·后理论——关于理论的一种批判性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理论、反理论和后理论的考察,发现理论已经结束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理论已经终结,理论只不过以新的面貌——后理论的形式出现,即从传统意义上的大理论走向小理论,走向了具体与多元,包括文化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学理论不能放弃对普遍性的追求,它要成为科学的知识形态,进行理论的提升是必须的;还有就是,文学理论不能搞一家独尊,要为其它理论留下阐释的余地。
陆涛陶水平
关键词:文学理论
舆论形成中的视觉隐喻与听觉隐喻——关于杜威与李普曼一段学术争论史的再考察被引量:4
2017年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与李普曼曾就舆论的形成进行了一段学术争论。李普曼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种视觉隐喻,坚持视觉文化传播的观点;而杜威则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一种听觉隐喻,坚持的是听觉文化传播观点。围绕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播观,两人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即舆论的形成依靠的是言语还是文字、交流还是再现、以及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众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显然,根据杜威的观点,舆论的形成依靠的是言语、交流与民众的参与。接着,探讨了杜威思想的现代意义:一是从听觉文化方面;二是从其民主政治思想方面。最后,结合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问题探讨了杜威从语言符号切入来探讨其民主政治思想的原因,认为只有言语而不是文字才能形成舆论并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这也凸显了听觉文化传播的当代意义。
陆涛孔竹栩
关键词:舆论视觉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