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冬
作品数: 33被引量:148H指数:7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艺术

相关作者

张亚婷
作品数:7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序参量 信息过滤 话语传播 块茎 朋友圈
林梓浩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自由间接话语 电影语言 帕索里尼 语言分析
李芊芊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婚姻家庭
刘跃
作品数:1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研究主题:共谋 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 同构关系 视点
娄逸
作品数:7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百鸟朝凤》 戏剧研究 院线 言说
基于传播图论的车到地通信场景毫米波信道建模
主要是用图论研究车与基础设施通信信道。首先实测数据,得到功率时延谱和多普勒谱,然后再用图论仿真,提出自己的模型,与实测图对比特征,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王冬冬尹学锋
关键词:信道建模
镜语中的他者与漂浮着的城市——两部上海城市印象纪录片的文化品格塑造分析
2012年
电影的机构属性决定了它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特征,这种特征是通过影片建构的完整的形式系统并使之与外部社会环境发生作用呈现出来的。它表现为影片从文化上对世界的特定信仰的流露,是一种价值观的特性声明。在一部电影里,意义与形式系统中的故事以及风格化元素息息相关,叙事成为了价值表达的直接手段。
王冬冬安琪
关键词:文化品格纪录片他者镜语
中国古装历史电视剧的及物性叙事分析——以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苏东坡》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也是为人民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物质保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心灵建设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历史题材电视剧《苏东坡》以大历史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及物性叙事,展示主人公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并充分结合中国古老文化所具有的奇观化特征,将电视剧的可视性和社会教化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王冬冬
纪实与虚构的界限——由纪录片叙事中记录者、本文与受众的相互关系进行观照被引量:7
2017年
对影像真实的正确认识,进而决定创作者在纪录片构成中对表现手段运用的尺度,或许是中国纪录片经历了过去20年的繁荣和发展后,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艺术作品形成的动态模型,提出影像真实是纪录片构成过程中记录者、影像本文以及受众对客观真实从不同维度上的观照,它与客观真实在纪录片构成过程中的缝隙提供了虚构的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合法性。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在两个描述主观介入强度的变量——被结构的素材形成本文之后还原现实的程度和主题对客观实在的依赖程度上的比较,找到纪录片构成过程中纪实与虚构的权变关系。
王冬冬
关键词:虚构
拍摄者在纪录片叙事中介入身份的合理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观动机决定了影像真实与客观真实间存在缝隙,同时为拍摄者在纪录片叙事中留下了位置。拍摄者对客观事实的介入方式、姿态、程度,受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支配,需要在组织纪录片时给予合理性证明,并定位了纪录片的风格和样式。
王冬冬李奇凌
关键词:拍摄者纪录片叙事
网络社会中地点价值塑造与城市节点发展的关系
2017年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以个体为核心的节点化特征,重塑了地点的关联结构,形成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在应对全球化殖民危机的过程中,应根据其在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主体性特征,从公共空间、社区虚拟社群、文化传统三个角度重视地点价值的塑造。网络社会中地点价值的塑造不仅指导城市的长远发展,而且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发展体系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节点。未来城市发展应考虑二维空间构建、塑造地点价值和将地点价值外化为生活方式等情形。
王冬冬沈强梅
关键词:网络社会
基于网络社会受众观影旨趣的电影诗性叙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电影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神秘的"、"暧昧的"、"多义的"特征,它要求画面以"诗性"对抗传统叙事规则。吉尔·德勒兹认为"生成"和"差异"颠覆了文本的叙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性,以"宇宙视角"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的"非有机叙事"从一个抵达本质的视角审视了生命的内涵、过程与意义,对应于电影形式系统中风格元素呈现出的"时间—影像",也暗合了具有去时空、去身份、主体化特征的网络社会形态中观众的观影欣赏旨趣。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时间—影像可以通过重构画面中的人物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人物和空间的比例关系、镜头的反常规组接、空镜头插入以及重新配置声画关系等手段来改变传统电影叙事中空间和时间的呈现形式。
王冬冬
网络社会公众同情形成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在网络社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充分和对称并没有避免公众同情与事实本身形成偏差的出现。由于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播网络上的发声成为了节点化生活中的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主要手段。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转变为文化资本,公众同情作为传播过程中核心节点——话题序参量媒体参与社会资本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公共舆论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冬冬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
纪录片拍摄中记录者与被拍摄对象共谋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记录者和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关系不仅对影片的影像真实产生影响,而且与影片的叙事视点和结构策略相关。记录者与被拍摄对象在纪录片构成中具有同构、平行、顺迎三种关系,三种关系分别对应了创作者在结构影片过程中的不同姿态和影片在俯视、平视、窥视三种不同视点中形成的组织方法。
王冬冬刘跃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同构关系视点
影视创作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影视创作能力由可编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不可编码的创作技能知识构成。它需要依据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采取动态的、开放的、创生的课程设计理念,将影视创作能力塑造的过程视为一个任务情境,并根据影视作品创作思维的特点,建立影视创作能力培养的CDIO教学模式。
王冬冬
关键词:建构主义影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