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蓬秋
-

-

- 所属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学军

- 作品数:188被引量:5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唑来膦酸
- 吴冀川

- 作品数:130被引量:4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 包明晶

- 作品数:109被引量:3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唑来膦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杨艳

- 作品数:126被引量:3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唑来膦酸 糖尿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 鲜杨

- 作品数:97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唑来膦酸 糖尿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胰腺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术在一例低血糖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 2017年
- 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因"反复心悸、出汗、乏力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4年7月28日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患者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辗转就医,症状发作时多次查血糖均低于2.8 mmol/L,最低达1.19 mmol/L,病因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曾晕厥1次,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后好转。
- 朱显军谢坪鲜杨许健李超张浩李蓬秋
- 关键词:低血糖症胰岛Β细胞瘤介入检查
- 达格列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初治2型糖尿病人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 1年8月经饮食和运动未能充分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且≤10.5%的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达格列净5...
- 刘丽梅杨艳包明晶张学军鲜杨吴冀川李蓬秋
- 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 杨毅李蓬秋鲜杨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张磊杨艳朱显军刘丽梅曹旭
-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急性期发热反应分析
- 杨毅曹旭刘丽梅李蓬秋鲜杨张学军吴翼川包明晶张磊杨艳朱显军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局部皮质醇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4年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局部皮质醇治疗疗效观察陈树,杨秀川,王恩琴,李蓬秋,王浩然,吕月蝉,曾秀华本实验针对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肿大的女性患者,在需要采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例,为避免口服皮质醇药物的副反应,采用长效注射用皮质醇药物──利美达松于甲状腺局...
- 陈树杨秀川王恩琴李蓬秋王浩然吕月蝉曾秀华
- 关键词:甲状腺炎淋巴性皮质醇疗效
- 无消化道症状的食道和胃重复癌1例报告
- 2007年
- 吴冀川鲜杨李蓬秋牛颜丽
- 关键词:消化道症状胃重复癌食道尿路刺激症状大便常规
- 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411例为团队模式联合信息化血糖管理组(IBGMS模式组),采用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团队,根据网络信息化血糖数据,主动进行标准化血糖管理的模式;2017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785例为常规会诊模式血糖管理组(常规模式组),采用由对方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发送会诊需求,我科提供会诊服务的常规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血糖管理模式的差异。结果IBGMS模式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严重高血糖检出率、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模式组,低血糖检出率及临床显著低血糖检出率低于常规模式组(P<0.05)。IBGMS模式组的血糖漂移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降低,平均血糖监测次数更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更高,平均住院日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提高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异常血糖的检出率及平均血糖监测次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有效改善了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及血糖控制情况。
- 周卉朱颖杨淼夏伟李蓬秋杨艳
- 2型糖尿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联合/或未联合OADs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基于患者和医师的考虑,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由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和OADs的剂量,随访16周,目标空腹血糖≤5.6 mmol/L.结果 共3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观察,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而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23.8±6.0)、(9.6±4.0) U/d,t=13.59,P<0.01],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4.4±2.9)、(23.8±2.8)kg/m2,t=3.25,P<0.05];随访期间36例入组患者中15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糖30次,低血糖发生率41.7%(15/36),均无需他人帮助,少量进食后缓解,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患者因低血糖反应而退出本研究;36例患者转换前治疗总体满意率为36.1% (13/36),转换后为72.2%(26/36),转换后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转换前(x2=6.26,P<O.05).结论 HbA1c≤7.0%时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患者体质量减轻,治疗满意度高.
- 杨艳李蓬秋包明晶刘丽梅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张磊朱显军曹旭杨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 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颅内肿瘤延误诊治1例
- 2008年
- 1病历摘要
男,15岁。因烦渴、多饮、多尿8年,症状加重伴乏力3个月入院。8年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日饮水3000ml,每日尿量3000~4000ml。无头痛、视物模糊、多食、消瘦。院外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尿崩症”,服药1月后症状好转自行停药。
- 杨艳田浩明鲜杨李蓬秋
- 关键词:颅内肿瘤症状误诊
- 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短期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对我院39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比较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血糖平均(7.89±1.1vs10.68±2.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2.6%和5.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较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对血糖的控制更好。
- 鲜杨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杨艳
-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输注多次注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