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文斌
-

-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金洁

- 作品数:532被引量:1,561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高三尖杉酯碱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孟海涛

- 作品数:114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初发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成人 多发性骨髓瘤
- 童茵

- 作品数:96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初发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疗效观察
- 麦文渊

- 作品数:71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初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 佟红艳

- 作品数:126被引量:3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初发 地西他滨
- 美罗华和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被引量:2
- 2005年
- 许改香钱文斌
- 关键词: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美罗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巨核细胞数量血常规检查
-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ITD和NPM1基因联合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和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临床初诊为AML的成人患者骨髓标本,通过基因组DNA—PCR技术对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44例患者共检测到FLT3-ITD突变10例,检出率227%。FLT3-ITD突变阳性的10例患者和无突变者初诊WBC中位数分别为(98.5±22.5)X109/L和(42.9±12.4)×10^9TL,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4例患者共检测到NPM1突变14例,检出率31.8%。大部分突变患者,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对患者的临床和预后有影响。
- 陈岳华陶师朱卫国王云贵钱文斌
- 关键词:白血病FLT3-ITDNPM1基因突变
- 细胞因子IL-17A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和比较35例慢性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2、IL-4、IL-6、IFN-γ和IL-17A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IL-17A的水平分别为(6.767±1.066)pg/ml和(1.679±0.253)p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者外周血IL-2、IL-4、IL-6、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为(8.217±1.477)pg/ml,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为(5.238±1.490)pg/ml,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ITP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异常升高,提示Th17细胞和IL-17A可能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朱卫国陶师陈岳华钱文斌陈小会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7细胞
- 23例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的临床和细胞核型特点,观察MAVP(米托蒽醌、阿糖胞苷、长春新碱、强的松)的疗效。[方法]形态学、直接双标免疫荧光法(FISH)、直接/间接R显带技术对23例确诊为AML-M0的患者进行形态学、免疫分型等临床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23例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以上MAVP方案的诱导缓解化疗。[结果]过氧化酶(POX)、苏丹黑(SB)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低于3%,免疫表型以MPO、CD13、CD33、CD38、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较高。染色体结构异常较为常见,复杂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多见。正常细胞核型患者完全缓解率高于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表型是诊断AML-M0的主要依据。染色体改变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核型异常患者预后不佳。MAVP是治疗AML-M0的有效化疗方案。
- 苏萍孟海涛钱文斌麦文渊童茵金洁
- 关键词:组织细胞化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
- 白细胞介素-24增强溶瘤腺病毒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4(IL-24)增强溶瘤腺病毒(CRAd)ZD55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55对白血病细胞株Mutz-1的感染率;分别用ZD55、ZD55-IL-24和携带IL-24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IL-24)处理白血病细胞(实验组),对照组为PBS。Western blot检测CRAd对白血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检测Mutz-1白血病荷瘤模型经CRAd治疗后肿瘤病理组织CD31和VEGF表达。结果:用10、10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ZD55感染白血病细胞48 h,感染率分别为5.1%和42.3%。ZD55-IL-24使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Ad-IL-24感染后未能使VEGF明显下调。ZD55对VEGF蛋白表达有轻度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L-24有轻度抑制血管新生作用,ZD55治疗组有明显的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而ZD55-IL-24治疗组血管新生几乎消失。结论:IL-24通过抑制VEGF表达和血管新生增强ZD55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的抗白血病作用。
- 刘俊青杨春梅丁伟钱文斌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
- 转录调控CDK抑制剂引起急性髓系白血病microRNA表达谱变化分析
- 目的分析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SNS-032作用后引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icroRNA表达谱的变...
- 刘辉钱文斌
- 关键词:MICRORNA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 文献传递
- 细胞自噬与血液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自噬是胞浆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在膜包囊泡中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自噬可以导致细胞死亡,即自噬性细胞死亡。近年研究表明,自噬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靶向自噬途径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 童茵李璐刘辉钱文斌
- 关键词:血液肿瘤自噬细胞死亡
- STI571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STI571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发育的影响。方法分离CML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实验分为CML实验组、CML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CML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培养;CML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入药物STI571培养。于实验第8天,各组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进一步刺激成熟。Wrigh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各组均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CML实验组CD80、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ML对照组(P<0.05),经FISH证实,CML DC来源于白血病细胞;各组DC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CML实验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ML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 CML实验组VEGF的浓度较CML对照组显著降低(P<0.D5)。结论STI571可促进CML骨髓来源DC的活化,可能与其抑制了CML细胞VEGF的过度分泌,从而解除了VEGF对CML DC的分化抑制有关。
- 郑水儿金洁童向民钱文斌薛永权
- 关键词: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树突细胞STI571
- 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例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的化疗方案、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160例ALL住院患者化疗进行了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以ALL L2 型最多 ,占 62 .5 %。诱导化疗总有效率为 86.0 % ,总缓解率为 66.9%。FAB各亚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高白细胞组患者缓解率较低 ,为 3 6.8%。诱导化疗方案中以VDCP方案缓解率最高 ,为 80 .6% ,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 ;青年组和成年组患者VD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 ;成年组和老年组患者COA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以重度感染最多 ,占 60 .0 %。结论 VDCP方案可作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诱导化疗方案 ,要重视对化疗后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黄健童茵钱文斌金洁孟海涛麦文渊林茂芳周思文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年人诱导化疗药物疗法
-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阐述高三尖杉酯碱(HHT)单药及联合亚砷酸(ATO)用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HHT、ATO单药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比率。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9及PARP)、Bcl-2家族蛋白(Bcl-2、Mcl-1、Bcl-xl)及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HHT、ATO单药可显著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P<0.05),且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CI<1)。HHT、ATO单药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及早期凋亡比率增高,两药联合可加强诱导凋亡作用。HHT可呈浓度依赖性激活Caspase-3、PARP表达;HHT(40ng/mL)与ATO(8.5μmol/L)联合用药可显著激活Caspase-3、9,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及Bcl-xl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AKT磷酸化水平。结论 HHT、ATO单药或联合用药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和激活Caspase通路、调节Bcl-2家族蛋白表达、抑制AKT磷酸化等有关。
- 周秀杰周郁鸿陈小会钱文斌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高三尖杉酯碱三氧化二砷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