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 篇“ XPD基因 “的相关文章
XPD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Meta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既往关于核苷酸剪切修复通路中,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XPD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Lys751Gln和Arg156Arg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研究的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Lys751Gln和Arg156Arg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全面检索CNKI、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关于Lys751Gln、Arg156Arg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Rev Man 5.0和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及95%CI绘制森林图。逐一剔除每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漏斗图法和Begger’s检验判断发表偏倚,假阳性结果报告率(false positive report probability,FPRP)评价假阳性错误概率。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包括17 692例乳腺癌患者和18 325例对照。Lys751Gln位点CC基因 型相对于AA基因 型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7,95%CI为1.07~1.50,P=0.01,FPRP值为0.043;显性模型OR=1.13,95%CI为1.02~1.24,P=0.02,FPRP值为0.082;隐性模型OR=1.24,95%CI为1.05~1.46,P=0.01,FPRP值为0.082。亚组分析结果中发现,仅在非亚洲人群中该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相对于AA,OR=1.07,95%CI为1.01~1.13,P=0.01;CC相对于AA,OR=1.30,95%CI为1.08~1.57,P=0.01;显性模型OR=1.17,95%CI为1.04~1.31,P=0.01;隐性模型OR=1.26,95%CI为1.05~1.52,P=0.01。未得到Arg156Arg位点与乳腺癌发生有意义的结果,P>0.05。结论 XPD 基因 Lys751Gln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尚未发现Arg156Arg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葛杰 韩云峰 谢志平 王琪 杨晓蕾 贾月辉 郑毅 李继媛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癌 XRCC1及XPD 基因 多态性与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XRCC1及XPD 基因 多态性与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122例高海拔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血液标本基因 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及基因 测序法进行基因 型判定。比较XRCC1-194、XRCC1-28及XPD -312位点的基因 型分布频率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XRCC1及XPD 基因 多态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XRCC1-194、XRCC1-280、XPD -312基因 多态性在NSCLC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位点CC、CT、TT基因 型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XRCC1-280位点AA、GG基因 型和XPD -312位点AA、GA、GG位点基因 型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及XPD 基因 是修复损伤基因 ,XRCC1-194、XRCC1-280及XPD -312位点不同基因 型与高海拔地区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XRCC1-280及XPD -312位点不同基因 型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马吉成 马秀红 韩海林 贺文财 李叶关键词:高海拔地区 非小细胞肺癌 XRCC1 XPD 预后 XPD 基因 在氢醌致U937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XPD 基因 在氢醌(HQ)致U937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10、20、40、80μmol/L HQ分别对U937细胞染毒12、24、48 h,根据各浓度下U937细胞活性,选择10、20、40μmol/L HQ染毒24、48 h进行后续实验。取10、20、40μmol/L HQ染毒24、48 h U937细胞,分别设为HQ低、中、高浓度组,另取未染毒U937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各组细胞尾矩(TM)、Oliv尾矩(OTM),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XPD 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Q低、中、高浓度组染毒24、48 h TM和OTM均明显增大(P均<0.05);与同组染毒24 h比较,HQ低、中、高浓度组染毒48 h TM和OTM均明显增大(P均<0.05),染毒48 h HQ低、中、高浓度组TM和OTM依次升高(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Q低、中、高浓度组染毒24 h XPD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HQ高浓度组明显高于HQ低浓度组(P均<0.05);染毒48 h,HQ高浓度组XPD 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HQ低、中浓度组(P均<0.05),但空白对照组及HQ低、中浓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Q各浓度组染毒48 h XPD 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染毒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XPD 基因 表达上调可促进HQ致U937细胞DNA损伤修复。 王永红 李攀登 肖芸 万秀方 郑丹 温缘缘 赵雪 张亚莉 杨国珍关键词:DNA损伤 氢醌 XPD基因 DNA修复 XPD 基因 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D(XPD 基因 )基因 多态性与壮族人群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方法于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18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178例(高发组)及相对应的18个无肿瘤家族成员17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肝癌相关因素,同时现场采集空腹外周血10 m L,用PCR-RFLP法检测XPD 基因 。结果高发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构成、吸烟、主食玉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发组HBs Ag阳性携带者74例,HBs Ag阳性率为41.6%,对照组HBs Ag阳性携带者31例,HBs Ag阳性率为17.4%,两组HBs Ag阳性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P<0.001)。高发组TG基因 型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发组G等位基因 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PD 751基因 多态性与壮族人群肝癌家族聚集性密切相关。 胡洪波 唐超莉 李永标 覃文办 陆文西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易感性 XPD 基因 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及PTEN基因 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 XPD (XerodermapigmentosumD)转染至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凋亡以及PTEN基因 表达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使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李腾政关键词:XPD基因 PTEN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文献传递 苯致SD大鼠造血组织DNA损伤与XPD 基因 表达及甲基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XPD 基因 甲基化及表达在苯致SD大鼠造血组织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玉米油)、苯低剂量组(200mg/kg... 龚骏杰关键词:造血组织 DNA损伤 XPD基因 基因表达 甲基化 XPD 基因 75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关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D(XPD )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中的关键基因 之一,其单核苷酸多态(SNP)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但研究结论不一,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4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XPD 基因 751位点SNP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检索PubMed、CNKI(中国知网)、cqVIP(维普资讯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关于XPD 基因 Lys751Gln位点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拟定标准筛查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 4.2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绘制漏斗图,估计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8篇国内外文献,累计病例9 012例,对照10 542例,杂合基因 型Lys/Gln与野生基因 型Lys/Lys相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为1.18,95%CI(1.07,1.31),P=0.001;突变基因 型Gln/Gln与野生基因 型Lys/Lys相比较,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计算合并OR值为1.28,95%CI(1.14,1.44),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加索人群中,XPD 基因 751位点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联。结论:XPD 基因 751位点Gln/Lys和Gln/Gln基因 型的个体,其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肖莎 赵秀娟 邝仕成 刘云儒 龙文芳 杨建军 黄海溶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肺癌 META分析 应用转染细胞研究ERCC2/XPD 基因 多态与短波紫外线所致DNA损伤修复的关联 2016年 目的探讨ERCC2/XPD 基因 多态与短波紫外线(UVC)所致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关联。方法构建稳定表达ERCC2/XPD rs13181 AA(Lys751)和ERCC2/XPD rs13181 CC(Gln751)2种基因 型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缺陷型UV5,获得稳定表达ERCC2转染细胞系。应用MTT法比较2种不同基因 型转染细胞经不同照射强度UVC处理后细胞抑制率的差别;应用改良彗星试验检测各转染细胞经UVC处理后1、3、6、24 h 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结果与UV5ERCC2(AA)相比,突变型细胞UV5^(ERCC2(CC))对UVC所致DNA损伤更加敏感,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改良彗星试验结果显示,UV5^(ERCC2(CC))细胞DNA损伤程度较UV5ERCC2(AA)严重,且修复UVC所致DNA损伤的能力降低,在20 J/m2UVC处理3、6 h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2/XPD rs13181多态C等位基因 与UVC所致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相关,提示ERCC2/XPD rs13181基因 多态性可能在UVC所致DNA损伤修复中具有一定意义。 关阳阳 肖明扬 潘亮 薛萍 张国培 逯晓波关键词:短波紫外线 核苷酸切除修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XPD 基因 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临床疗效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XPD Lys751Gln(A/C)和XPD Asp312Asn(G/A)多态性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NSCLC患者XPD Lys751Gln和XPD Asp312Asn多态性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有效性、临床结局和不良反应影响的研究,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合计5028例患者。基因 检测结果发现,XPD Lys751Gln分为变异型基因 组(Lys/Gln+Gln/Gln)和野生型基因 组(Lys/Lys),XPD Asp312Asn分为变异型基因 组(Asp/Asn+Asn/Asn)和野生型基因 组(Asp/Asp)。Meta分析结果显示,XPD Lys751Gln多态性中携带变异型基因 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低于携带野生型基因 组的患者[MD=-1.12,95%CI(-1.73,-0.50),P<0.001],而化疗有效性(TR)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PD Asp312Asn多态性中携带变异型基因 组患者的TR显著低于携带野生型基因 组的患者[OR=0.80,95%CI(0.68,0.96),P=0.02],而PFS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XPD Lys751Gln多态性中携带变异型基因 组患者的Ⅲ~Ⅳ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携带野生型基因 组的患者[OR=0.43,95%CI(0.20,0.94),P=0.03),而Ⅲ~Ⅳ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PD 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的PFS和Ⅲ~Ⅳ级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关,而XPD Asp312Asn多态性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的有效性有关,两个位点均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治疗效果的考察靶点。 滕雪 关尚为 刘朦朦 刘铎 董梅关键词:XPD基因多态性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铂类药物 临床疗效 ERCC2/XPD 基因 31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2/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D(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2/D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D,ERCC2/XPD )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肺癌发病相关联。本研究通过对近15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ERCC2/XPD Asp312Asn位点SNP与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 检索2000-01-2014-05年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cqVIP)和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关于ERCC2/XPD 基因 312位点SNP与肺癌发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按拟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4.2软件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绘制漏斗图,估计发表偏倚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国内外文献20篇,累计病例组7 525例,对照组8 570例。Asp/Asn versus Asp/Asp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9.97,P=0.4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1.02,95%CI为0.94~1.10,P=0.65。Asn/Asn versus Asp/Asp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20.99,P=0.2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1.22,95%CI为1.07~1.40,P=0.004。根据种族分组后,结果显示,无论在高加索人群,还是亚洲人群中携带Asn/Asn基因 型个体与肺癌发病升高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2/XPD 基因 312位点多态与肺癌发病风险相关联,携带312位点Asn/Asn基因 型的个体,其肺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携带Asp/Asp基因 型的个体,按种族进行分层分析后,此关联仍然存在。 肖莎 邝仕成 赵秀娟 龙文芳 杨建军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 肺肿瘤 META分析
相关作者
刘祥铨 作品数:68 被引量:166 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二甲基甲酰胺 职业病危害 职业卫生 控制效果评价 易感性 王哲海 作品数:146 被引量:878 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化疗 晚期胃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施敏骅 作品数:177 被引量:622 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可溶性 肺癌患者 程序性死亡配体 刘杰 作品数:272 被引量:860 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淋巴管生成 基因多态性 细胞因子 张吉翔 作品数:214 被引量:498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癌 PIM-3 肿瘤 基因 X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