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6篇“ WT1基因“的相关文章
- WT1{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骨髓中WT1{1}的表达水平及对AML-M2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qRT-PCR方法检测126例AML-M2患者和30例对照样本骨髓中WT1{1}和AML1-ETO{1}表达量;Sanger{1}测序法检测NPM1、FLT3-ITD/TKD、C-Kit8/17、DNMT3A及CEBPa{1}突变情况;结果 WT1{1}在AML-M2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024 vs 0.080,P<0.001)。WT1{1}表达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14,P=0.011),WT1{1}表达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量比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4,P=0.010)。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正常核型组、核型异常组的WT1{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比较AML1-ETO阳性组和AML1-ETO阴性组分析发现两组的WT1{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初治AML1-ETO阳性的AML-M2患者骨髓中的WT1{1}与AML1-ETO{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24,P=0.037),并同时有效追踪20例初治AML1-ETO阳性患者的AML1-ETO{1}及WT1{1}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WT1{1}高表达组与WT1{1}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60.4%,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均提示WT1高表达组有较高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P<0.05);结论 骨髓中WT1{1}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一项分子指标,对于AML-M2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齐松青刘洋刘洋张振南王新有
- 关键词:WT1基因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L-M2患者骨髓中WT1{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患者骨髓中的WT1{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67例AML-M2患者及30名健康者骨髓样本中的WT1{1}表达水平。根据AML1-ETO融合{1}状态将AML-M2患者分为AML1-ETO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WT1{1}表达水平及AML1-ETO与WT1{1}检测的诊断价值。将AML1-ETO阴性患者按WT1{1}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其与原始细胞比例、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AML-M2患者的WT1{1}中位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P=0.000)。AML1-ETO阳性组中AML1-ETO{1}检测和WT1{1}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无显著差异(P>0.05)。WT1{1}低表达组和WT1{1}高表达组的原始细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T1{1}表达水平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00);9例AML1-ETO阴性的AML-M2患者的WT1{1}表达水平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WT1{1}低表达组的OS短于WT1{1}高表达组(P=0.031)。结论骨髓中WT1{1}表达水平对AML-M2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齐松青刘洋朱洁张振南王新有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WT1基因
- 绵羊WT1{1}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绵羊WT1{1}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对绵羊15号染色体第61369364位{1}型进行检测,{1}组版本为Oar_v3.1,GCF_000298735.1,该位点碱基具有G/A多态性,该...
- 刘秋月王海涛李亭亭王大祥杨恒倩黄勋马润林
- WT1{1}变异与Denys-Drash综合征和Frasier综合征的{1}型-表型关联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WT1不同{1}型与Denys-Drash综合征(DDS)和Frasier综合征(FS)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和归纳199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NCBI 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WT1{1}变异患者信息,分析变异类型、发生位置和进展性肾功能损伤、泌尿生殖系统发育不全、肾母细胞瘤、性腺肿瘤等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纳入128篇文献,包含304例研究对象,检出86种WT1致病性变异。这些变异的位置分布特点为:最常见发生于外显子9(24/86,27.9%)和外显子8(23/86,26.7%);变异类型特点为:错义变异(51/86,59.3%)最常见,次常见为剪接位点变异(13/86,15.1%)。WT1{1}变异导致的疾病种类特点为:DDS病例数最多(174/304,57.2%),其次为FS(83/304,27.3%);DDS主要由外显子9和外显子8上的错义变异(143/174,82.2%)导致,而FS主要由内含子9上的剪接位点变异(76/83,91.6%)导致。结论 WT1{1}上外显子9和外显子8的错义变异主要导致DDS,而内含子9的剪接变异主要导致FS。对进展性肾损伤的婴幼儿及儿童应进行泌尿生殖系统的全面评估,早期明确{1}诊断,以改善预后。
- 曹雅清郭保程聂敏
- 关键词:WT1基因肾母细胞瘤
- WT1{1}指导的抢先治疗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其最佳干预节点
- 2024年
-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白血病标志物{1}1基因可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目前,临床上关于移植后基于{1}1基因检测的抢先治疗的干预节点及干预时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旨在评估{1}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最佳干预节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细胞遗传学风险为中危和高危成人AML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移植后3年内的{1}1基因表达检测数据。比较移植后接受抢先治疗的{1}1基因阳性患者、未接受抢先治疗的{1}1基因阳性患者之间,以及二者分别与移植后{1}1基因阴性患者间终点指标[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非复发死亡(non-relapse mortality,NRM)率]的差异。纳入移植后未行干预的患者的数据,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移植类型、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前{1}1基因表达情况、移植后{1}1基因表达情况、供者性别纳入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1}1基因表达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ML患者,86例在移植后3年内出现{1}1基因阳性,其中58例接受抢先治疗,28例未接受抢先治疗。与移植后{1}1基因阴性患者相比,未接受抢先治疗的{1}1基因阳性患者的5年CIR明显升高(42.9%vs 10.5%,P<0.001)、5年DFS率(50.0%vs 80.7%,P=0.001)与OS率(60.7%vs82.8%,P=0.018)明显降低,5年NRM率差异无统计
- 方鹏高银信红亚信红亚刘弋柳林欣陈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WT1基因抢先治疗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1}rs16754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1}rs16754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2例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观察组)骨髓样本,以及同期16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对WT1{1}rs16754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WT1{1}rs16754位点的多态性、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G型和GA/AA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RBC、PLT、HGB、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G型和GA/AA型患者异{1}造血干细胞移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观察组GG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GA/AA组;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总生存率有差异(P=0.021);GG型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GA/AA型(HR=1.679,95%CI=1.056~2.696,P=0.027)。结论WT1{1}rs16754位点的等位{1}类型为A、G,等位{1}A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
- 冯翠
- 关键词:基因型分布发病风险
- WT1{1}在髓系肿瘤中的变异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Wilms瘤基因1({1}1)在髓系肿瘤中的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9月间在我院就诊、接受髓系肿瘤相关基因高通量测序且存在{1}1基因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类型、基因变异类型、位点及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等,并结合数据库分析{1}1变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27例携带{1}1基因变异的患者中,20例为初诊检出,7例为治疗监测过程中检出;19例患者为AML(70.37%),其中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非APL(11例为AML-M2);4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4.81%),3例MDS(11.11%)和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70%);27例患者中共检出可报告变异位点33个,其中截断突变16个(48.48%)(含11个移码突变和5个无义突变)、剪接突变4个(12.12%)、错义突变11个(33.33%)、缺失变异1个(3.03%)、起始密码子突变1个(3.03%);27例患者均伴有其他基因异常,以CEBPA bZIP区突变及PML∶∶RARA融合基因最常见;携带{1}1变异的AML患者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OS)(中位OS 11.21月vs 19.10月,P=0.003),但{1}1是否发生变异与MDS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白血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1}1表达水平高低与AML患者总生存期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1基因变异在髓系肿瘤中多见于AML,在AML-M2及APL中发生率最高,变异主要发生于exon 7、1和9,以截断突变为主,几乎都存在其他伴随突变或融合基因。携带{1}1突变的AML患者可能具有更短的OS。
- 马强刘艳刘聪艳赵弘常晓丽邹东梅孙婉玲胡蓉华
- 关键词:WT1基因髓系肿瘤AML-M2
- WT1{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的WT1{1}表达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14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非白血病初诊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WT1{1}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WT1{1}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与WT1{1}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T1{1}在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 舒晓莉赵宗美汪天发马晓波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WT1基因微小残留病
- 绵羊WT1{1}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绵羊WT1{1}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对绵羊15号染色体第61369364位{1}型进行检测,{1}组版本为Oar_v3.1,GCF_000298735.1,该位点碱基具有G/A多态性,该...
- 刘秋月王海涛李亭亭王大祥杨恒倩黄勋马润林
- WT1{1}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WT1是一种肿瘤抑制{1},仅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高表达,可用于鉴别MDS与其他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助于明确MDS诊断。WT1mRNA的监测可帮助预测MDS的微小残留疾病(MRD)和复发,是MDS预后的有用标志物。本文就近几年WT1{1}鉴别MDS与其他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及WT1{1}应用于MDS预后、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王丹丹秦玲
- 关键词:WT1基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相关作者
- 陈子兴

- 作品数:354被引量:7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T1 急性白血病 WT1基因
- 岑建农

- 作品数:380被引量:8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T1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 王宏伟

- 作品数:214被引量:3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 WT1基因 基因治疗
- 胡绍燕

- 作品数:302被引量:52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急性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王玮

- 作品数:291被引量:932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基因转移 急性白血病 WT1基因 NB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