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篇“ TAT基因“的相关文章
- 一种检测tat基因影响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tat基因影响染色质重塑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方法,涉及实时荧光PCR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tat基因的质粒转染入细胞,提取细胞RNA,将RNA逆转录为cDNA模板,采用引物对cDNA模板进行q...
- 姜维嘉黄诚
-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17年
-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tat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将pCDH-GFP和pCDHRFP载体分别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制备线性化载体;通过设计引物及PCR扩增,获得5′端与3′端分别与15nt线性化载体3′端与5′端互补的tat基因片段;tat基因片段和线性化载体经纯化后,进行重组反应;将重组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通过菌落PCR、质粒双酶切、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重组克隆。结果菌落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约354bp位置出现预期的条带;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重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约7544bp和354bp位置上出现预期条带;通过测序,重组质粒中插入的tat基因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的HIV-1tat基因序列同源。结论采用本研究方法能成功构建HIV-1tat基因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
- 陈玉礼韦红玉唐华英赵丽娟曾怡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基因
- HIV-1 Tat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功能鉴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反式激活蛋白(trans activative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为进一步研究可溶性Tat在艾滋病相关卡波氏肉瘤(AIDS-KS)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材料。方法:以本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cDNA3.1(+)/Tat101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Tat。将PCR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at。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鉴定后,通过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后蛋白采用虫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含有Tat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His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正确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的融合蛋白。虫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Tat与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具有结合能力。结论:重组质粒pET-28a(+)-Tat能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稳定表达Tat蛋白,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的His-Tat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功能。
- 邱会平程晓东卢春
- 关键词:TAT基因人免疫缺陷病毒
- 不同植物TAT基因完整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3年
-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已有文献报道的拟南芥、罂粟、彩叶草及丹参这4种植物7种酪氨酸转氨酶(TAT)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7种TAT没有明显亲水/疏水区域,属非跨膜不稳定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定位于叶绿体及细胞质中,有TAT保守结构域,三级结构也较保守。通过对已报道植物TAT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为其他植物未知TAT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李慧娥郭其强刘柳兰小中
- 关键词:生物信息次生代谢
-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基因重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tat基因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缺失pol基因的重组HIV-1基因组pNL4-3中扩增tat基因;将PCR获得的tat基因片段和pSecTag2B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用Hind III酶切;pSecTag2B载体片段经小牛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后,用T4 DNA连接酶将tat基因与pSecTag2B载体片段连接过夜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Hind III酶切鉴定,并利用Nco I酶切鉴定克隆的tat基因反向。最后选取正向tat基因克隆质粒送基因测序。结果 PCR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上约320bp位置出现条带,与预期的324bp大小一致;经Hind III和Nco I分别酶切鉴定,获得2个正向克隆;正向克隆经测序,克隆的tat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记的HIV-1 tat基因100%同源。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成功地构建HIV-1 tat基因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
- 赵丽娟陈源红唐华英韦红玉曾怡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TAT基因
-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人HIV-1tat基因多态性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组织(淋巴结、脾脏)和中枢神经组织(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基底核)共7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青霉素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不同组织的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存在差异;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tat第一外显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1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特别是中枢基底核5个序列及颞叶1个序列Q54R的变异值得关注.结论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存在差异,并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存在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是否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蒲双双闫玉芬高文花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许洪芝赵丽
- 关键词:HIV-1TAT基因多态性氨基酸序列
- ADC及非ADC病人HIV-1 tat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其对U87细胞分泌TNF-α与IL-1β的影响
- 目的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是HIV-1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病变程度与大脑中HIV-1的数量并不总是相关,除病毒载量外ADC的发生还可能与HIV-1本身的基因...
- 蒲双双
- 关键词:HIV-1TNF-ΑIL-1Β
- 文献传递
- ADC及非ADC患者外周和中枢HIV-1 tat基因多样性分析
- 2011年
-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及非ADC患者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CNS) HIV-1 tat基因的多样性,为HIV进化、入侵CNS的机制以及AD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一例非ADC患者(有广泛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及一例ADC患者尸检标本的外周脾脏和CNS基底核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西林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 ds/dn),研究HIV tat基因在外周和CNS的多样性。结果 ADC和非ADC患者来源的HIV-1 tat基因均存在变异,ADC患者tat基因进化时中枢和外周的区室化效应明显高于非ADC患者,ADC患者外周脾脏和CNS基底核的tat基因之间的差异比非ADC患者更大。dn/ds值显示,两例患者体内HIV-1自身变异起主要作用,而机体倾向于清除有害的非同义突变。结论 ADC和非ADC患者外周和CNS中tat基因变异的区室化效应不同,其原因推测与病毒入侵CNS的途径有关,CNS中HIV基因变异与ADC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蒲双双李一平闫玉芬温红玲王志玉宋艳艳许洪芝赵丽
- 关键词:HIV-1基因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Ta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10年
-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病毒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huh-7细胞。RT—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Blot鉴定其是否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质。结果:成功扩增了Tat基因,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RT—PCR证实该质粒能在huh-7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Hiv-1Tat目的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HIV—ITa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在huh-7中表达,为在huh-7细胞模型中研究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梁庄万
- 关键词:TAT基因HUH-7细胞
- 我国HIV-1 CRF07 BC流行重组毒株tat基因变异及对功能影响的研究
- HIV-1 CRF07_BC重组毒株是我国流行的主要HIV毒株之一,已在我国的所有省份和地区发现,包括香港和台湾。但其快速传播的生物学机制仍然不十分明了,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tat基因作为HIV最重要的调控基因...
- 方志明
- 关键词:TAT基因基因变异感染性克隆HIV毒株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唐华英

- 作品数:48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幽门螺杆菌 教学方法 中药提取物
- 韩晓旭

- 作品数:138被引量:4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HIV-1 HIV HIV/AIDS患者 疾病进展 HIV感染者
- 代娣

- 作品数:74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HIV/AIDS患者 疾病进展 HIV-1 中和抗体 HIV
- 张旻

- 作品数:69被引量:3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HIV-1 HIV/AIDS患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疾病进展 HIV
- 赵丽娟

- 作品数:55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 耐药性 PBL 克拉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