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 篇“ T细胞性 “的相关文章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血管免疫母T细胞 性 淋巴瘤初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platelet count ratio,MPR)对(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 L)初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初诊的AIT L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比值(MPR)。应用ROC曲线确定MPR诊断AIT L初诊患者的最佳截点值,使用χ^(2)检验分析不同MPR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80例AIT L初诊患者MPR为0.057~0.153,平均(0.103±0.035),绘制ROC曲线取0.117为MPR诊断AIT L的最佳截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72.7%,将患者分为低MPR组(MPR<0.117,44例)和高MPR组(MPR≥0.117,36例)。高MPR组PIT 评分、分期、AT PI评分、骨髓浸润占比、ECOG评分、CA125水平、风湿抗体阳性 率均高于低MPR组(P<0.05)。高MPR组、低MPR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36(27.7%)和26/44(59.0%),高MPR组AIT L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缩短(P<0.05)。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高PIT 评分、高分期、高AT PI评分、骨髓浸润、高ECOG评分、高CA125、风湿抗体阳性 、高MPR的AIT L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缩短(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Ⅲ~Ⅳ期、骨髓浸润、风湿抗体阳性 、高MPR是影响AIT 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T L初诊患者MPR升高;高水平MPR是影响AIT 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磊 赵梅 高文杰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初诊 预后 T细胞 性 淋巴母细胞 淋巴瘤预后分析2022年 目的探讨T细胞 性 淋巴母细胞 淋巴瘤(T -LB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20例T -LB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HOP样或ALL样化疗,其中10例衔接干细胞 移植。结果20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17岁,男女比例为2.3:1。全组患者评估疗效,获得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例,其中衔接移植6例获得CR。单纯化疗和移植两组2年预估总体生存期(OS)分别为13.9%、53.3%。Ki-67≥50%、高LDH水平、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仅接受单纯化疗是T -LB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T -LBL是一类侵袭度高、预后差的血液系统恶性 肿瘤,经过诱导化疗后衔接造血干细胞 移植可改善预后。 倪丽红 何芳 何玮 胡慧仙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胃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 性 淋巴瘤伴CD20和CD79α异常表达1例 2022年 伴CD20和CD79α异常表达的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 淋巴瘤(PT CL)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部的病例。虽然T细胞 标志物和B细胞 标志物同时阳性 ,但T细胞 受体克隆性 基因重排阳性 明确了诊断。本文分析了该PT CL呈CD20和CD79α阳性 表达的可能原因,且包含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在内的R-CD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地辛,醋酸泼尼松)治疗方案对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为深入了解此种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彭双双 吴鸿雁 杨军 孙庆洋 周照雅 史倩芸 何璐 陈洁宇 樊祥山关键词:克隆性基因重排 CD7 长春地辛 醋酸泼尼松 原发性 肝结外NK/T细胞 性 淋巴瘤鼻型一例 被引量:1 2022年 结外NK/T细胞 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 L-NT )是一种起源于成熟NK细胞 和NK样T细胞 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好发于鼻腔、腭部、鼻咽部、鼻窦等部位,也可少见于肾上腺、睾丸、肺等部位[1-3]。原发于肝脏的ENKT L-NT 在原发性 肝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中罕见。该病在东南亚和中南美洲发病率高,目前尚无关于儿童的流行病学资料。有研究显示,该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4]。因该病缺乏典型的诊断特征,临床上认识不足,常会导致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现对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 肝ENKT L-NT 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魏然 李富贵关键词:肝肿瘤 原发性肝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富于上皮样组织细胞 成分的结外NK/T细胞 性 淋巴瘤,鼻型2例 被引量:1 2022年 富于上皮样组织细胞 成分的结外NK/T细胞 性 淋巴瘤,鼻型(ENKT L)十分罕见,尤其在小活检组织中应提高警惕,需充分结合临床、影像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以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2例形态上易误诊的ENKT L,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加强对该疾病少见特征的认识。 吴靓 杨沁怡 陈天羽 王震关键词:活检组织 影像学评估 鼻型 上皮样 细胞成分 吉西他滨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一线治疗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在CHOP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的基础上加用吉西他滨治疗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价值。方法:筛选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治疗的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远期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58.33%)高于对照组(1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2-MG、LDH、T 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生存率(58.33%)、2年内生存率(41.6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选择吉西他滨联合CHOP方案在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效果理想,同时可降低血清β2-MG、LDH、T NF-α浓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值得借鉴。 周颖关键词:吉西他滨 环磷酰胺 吡柔比星 长春新碱 非霍奇金淋巴瘤 以苔藓样药疹为首发临床表现的T细胞 性 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外表现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例以藓样药疹为首发表现的NHL患者的相关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 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皮疹,伴多部位淋巴结肿大,通过扁桃体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NHL,T细胞 型,Ⅳ期B组(扁桃体),予VELP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皮疹完全消退。结论NHL典型的临床表现大多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及皮下结节受累相对少见,当出现皮肤相关表现时应警惕NHL。 郭娟娟 吴涛 刘田田 苏勤军 贾占武 马利 白海 王存邦关键词:药疹 T淋巴细胞 皮肤T细胞 性 淋巴瘤1例 患者,女,47岁,因"双下肢红斑糜烂水疱2月余,水肿10余天"于2017年10月06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双下肢散在甲状大小红斑,2月来,红斑逐渐增大,并且部分出现水疱,脓疱,糜烂。既往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 性 ... 戴华拓 曹华莉 吴贤杰关键词:淋巴瘤 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 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 T细胞 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T -NHL)的疗效。方法:收集15例复发难治性 T -NHL,给予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地塞米松20mg/m^2,第1~5天,21天为1个周期。同时雷那度胺10mg日一次口服,每3周停1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3.3%(11/15),其中完全缓解率33.3%(5/15),部分缓解率40.0%(6/15),病情稳定13.3%(2/15),疾病进展13.3%(2/15);化疗前后B类症状发生率为73.3%vs 26.7%(P=0.021)。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6.7%(7/15),2年PFS为20.0%(3/15),1年总生存率(OS)66.7%(10/15),2年OS 26.7%(4/15)。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 、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皮疹。结论:雷那度胺联合GDP方案是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 T -NHL较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燕玮 何晓薇 石雪 苗苗 胡荣 王慧涵 杨威关键词:GDP方案 T细胞 性 淋巴瘤诊断中T CR基因重排检测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T细胞 受体(T cell receptors,T CR)基因重排检测对T细胞 性 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T细胞 性 淋巴瘤30例和淋巴反应性 增生组织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56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 30例T细胞 性 淋巴瘤标本中T CRβ、T CRγ、T CRδ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5/30)、93.3%(28/30)、13.3%(4/30),三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6.7%(29/30),30例淋巴反应性 增生组织中均未检测出T CR基因重排。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 CR基因重排可作为T细胞 性 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工具。 潘鑫艳 杨长绍 黎贵芸 杨举伦 王丽关键词:T细胞性淋巴瘤 基因重排 TCR基因
相关作者
李扬秋 作品数:593 被引量:804 H指数:1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TCR T细胞 白血病 基因扫描 克隆性 陈少华 作品数:471 被引量:979 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TCR T细胞 外周血 T细胞受体 VΒ 杨力建 作品数:347 被引量:435 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TCR T细胞 VΒ T细胞受体 克隆性 吴德沛 作品数:1,332 被引量:4,085 H指数:2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 孙爱宁 作品数:666 被引量:1,773 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移植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