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63篇“ T管引流“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胰肠吻合术的胰引流装置
在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胰肠吻合术的胰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引流的一端置于主胰,第一引流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肠内,通过第一引流连通胰和空肠,以创建一个“人工瘘”,使胰液能通畅地进入空肠,从...
王敏张振雄许思苗秦仁义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中期经皮穿刺置引流的若干问题
2025年
经皮穿刺置引流(PCD)最初主要用于坏死性胰腺炎后期包裹性坏死/感染灶的微创引流,通常在疾病后期进行。随着介入的时间点不断提前,PCD已广泛用于胰腺炎各阶段的腹腔内多发积聚的引流。临床报道中多提到“早期PCD”和“早期腹腔积液引流(APD)”等术语,易引起混淆。本文结合急性胰腺炎指南和PCD特点,将病程进展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发病7 d内;中期,发病2~4周;后期,发病4周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早期”引流多属于早-中期。早期PCD应是针对远离胰腺的左、右结肠后区和盆腔内的单纯积液,往往是非感染性的,以缓解炎症、降低腹内压为目的,导理要求严格,短期留置后及时拔除。由于早期PCD仍存在争议,很多PCD是在中期进行。因此一部分中期PCD的实施方法等同于早期PCD,另一部分是病情进展,通过PCD对胰周积聚(含或不含坏死、非感染或感染均可)进行引流,导理同样需要根据病灶特点和引流液性质进行区别对待。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中期PCD的方式、方法和导理的认知,做好早-中-后三阶段PCD的进阶式治疗,才能真正提高胰腺炎临床救治成功率。
黄洁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阶段
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23年5月—2024年4月52例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超声组,每组26例。常规组采用普通抗感染治疗,超声组采用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体温复常时间、降钙素原复常时间,白介素-6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弥漫性腹膜炎、切口感染、胆瘘、脓气胸)。结果超声组的体温复常时间为(3.72±0.77)d、降钙素原复常为时间(6.80±1.03)d、白介素-6复常时间为(6.22±1.00)d、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为(6.68±1.37)d、住院天数为(16.74±2.56)d,短于常规组的(5.95±0.89)d、(7.74±1.16)d,(7.37±1.10)d、(8.34±1.14)d、(20.35±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常规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85%)略低于常规组(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指标,促进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效性与安全性兼具,可采纳、运用。
蔡炳冈薛荣荣陈娴
关键词:超声介入肝脓肿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引流(PTCD)治疗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L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PTCD组,每组43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引流术,PTCD组采用超声引导PTCD。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TCD组手术时长、拔时间、住院天数短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1个月,PTCD组IL-8、PCT、hs-CRP水平低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1个月,PTCD组AST、ALT、WBC低于腹腔镜组(P<0.05)。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低于腹腔镜组(20.93%,9/43),P<0.05。结论超声引导PTCD治疗PLA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长,减轻机体炎症,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李国芳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超声引导
前馈控制护理服务方案对胸腔积液置引流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探究前馈控制护理服务方案对胸腔积液置引流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胸腔积液置引流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前馈控制护理服务方案能减少胸腔积液置引流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可推荐开展。
徐婷
关键词: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术预后效果
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
2025年
研究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12月到本院肝脓肿治疗的患者3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疗效14/15(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9/15(60.00%)(P<0.05);治疗后,实验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值得运用。
刘志旺
关键词:肝脓肿疗效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脓肿置引流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心理负担的影响
2025年
为明确个性化护理概念的引入在肝脓肿置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劣,本文拟通过设计对照研究,期望验证该护理策略的可行性与应用潜力。方法 受试对象均招募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肝脓肿置引流术患者,样本容量最大值为80,在保证干预方法与命名一致的基础上将受试对象依次纳入基础干预序列(n=40,实施基础护理)与个性化心理护理序列(n=40,引入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指标及自我负担量化结果的比较性统计数据明确两种护理策略的优劣。结果 相比基础干预序列,个性化心理护理序列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指标及自我负担量化水平均更低,各指标的比较性统计数据的特点符合统计学中的显著性特点(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概念的引入为减轻肝脓肿置引流术身心应激程度与心理负担水平提供了基础,且可行性显著,应用潜力巨大。
张楠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一期胆缝合术和胆内置T引流术在腹腔镜胆总探查术后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比较一期胆缝合术(PDC)和胆内置T引流术(TTD)在腹腔镜胆总探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以期为临床在术式选择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胆总探查术(LCBDE)治疗的117例胆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总闭合方式将其分为PDC组(n=66)和TTD组(n=5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实验室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手术相关指标:PDC组手术时间较TTD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数量少于T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实验室指标:PDC组和TTD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3(5.5,8.3)×10^(9)/L和11.2(3.7,35.7)×10^(9)/L、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2(7.2,10.8)mg/L和33.3(13.1,66.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组总胆红素15.5(10.2,24.8)μmol/L,低于TTD组18.9(12.4,37.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PDC组腹腔引流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TTD组(P<0.05)。术后术区积液PDC组24.24%(16/66)明显少于TTD组50.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理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PDC术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手术效率、术后恢复及经济效益方面优于TTD术式,符合外科快速康复理念。
汪栩好孙跃胜汪文寰徐晓敏胡逸人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术一期缝合术
急诊创伤性血气胸在床边超声引导下精准化穿刺置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2025年
对急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床边超声引导下精准化穿刺置引流术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 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2月,分组传统引流组(19例)开展传统胸腔封闭式引流术治疗,超声精准组(20例)开展床边超声引导下精准化穿刺置引流术治疗。结果 (1)超声精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指标优良,炎症因子改善。(2)术后30天两组均有改善且超声精准组FEV1、FVC、MVV高于传统引流组,超声精准组RV低于传统引流组。(3)超声精准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为10.00%,低于传统引流组的31.57%,(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床边超声引导下精准化穿刺置引流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方式值得推广、复制。
龚昌隆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血气胸穿刺置管引流术
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2025年
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单腔多孔导引流,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传统单腔导引流。观察指标为胸腔积液量减少情况、引流拔除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量减少(240.55±32.49)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0.34±28.71)ml(P<0.05);实验组引流拔除时间(4.56±1.02)天和住院时长(6.72±1.11)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6.98±1.32)天和(8.31±1.45)天(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导引流治疗胸腔积液能够显著减少胸腔积液量,缩短引流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长,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文健
关键词:胸腔积液超声引导导管置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