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篇“ STS标记“的相关文章
一种小麦侧根长及抗旱相关的STS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侧根长及抗旱相关的STS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nDel分子标记的应用,所述InDel分子标记是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第84位‑103位的DNA片段,所述应用为...
李龙蔡金珊景蕊莲王景一李超男毛新国
与小麦抽穗期和株高完全连锁的STS标记、引物、鉴别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作物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小麦抽穗期和株高完全连锁的STS标记、引物、鉴别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所述与小麦抽穗期和株高完全连锁的STS标记为小麦7D染色体第68416769碱基处的G碱基插入...
刘录祥 熊宏春 李於亭郭会君谢永盾赵林姝古佳玉 李慧园赵世荣丁玉萍
小麦抗穗发芽位点QPHS.sicau.3D的STS标记开发及遗传分析
小麦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现象是世界性灾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穗发芽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籽粒休眠性、种皮颜色等。目前21条染色体均定位有穗发芽抗性QTL位点,效应较高...
邓敏
关键词:穗发芽STS标记单倍型
中间偃麦草基因组特异的STS标记系列开发及验证
因长期驯化及育种实践所导致的遗传基础狭窄,已成为限制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BD)这一主粮作物进一步改良的瓶颈。因此,急需增强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以保证它对生物胁迫(如锈病、白粉病等...
刘淑娟
关键词:小麦偃麦草基因组STS标记原位杂交
中间偃麦草第6同源群特异STS标记开发被引量:4
2019年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GBS芯片探针数据组装了5877409条Contig序列,筛选后获得5452条与小麦基因组相似性低于80%的、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非冗余序列,据此开发201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分子标记,在中间偃麦草第1至第7同源群中的分布依次为250、215、323、253、323、253和402;利用5株中间偃麦草和5份小麦农家种的DNA从253个第6同源群(G6)标记中进一步筛选出160个中间偃麦草特异标记,其中"+/-"型特异标记共有53个,分布在G6-Chr1(32个)、G6-Chr2(13个)和G6-Chr3(8个)染色体上;接着利用拟鹅观草(2n=2x=14,StSt)、百萨偃麦草(2n=2x=14,J^bJ^b)、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J^eJ^e)以及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6J^e代换系推断G6-Chr2为6St染色体;最后利用6St上开发的13个"+/-"型标记,从分子水平对小麦-偃麦草代换系F881(6St/6D)中的外源6St染色体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将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刘淑娟张晓军李欣刘成白建荣任永康郑军李世姣郭慧娟梅超张树伟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
STS标记鉴定河南历史主推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及与品种冬春性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河南小麦栽培历史上主推小麦品种春化及光周期基因种类及分布特点,采用STS分子标记鉴定了河南小麦栽培历史上主推的43个品种的4种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Vrn-B3和1个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显隐性。结果表明:Vrn-A1、Vrn-B3基因位点均为隐性,Vrn-B1和Vrn-D1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7.0%、51.1%,光周期显性基因Ppd-D1a频率为93.0%,研究结果说明河南历史上主推的小麦品种中,隐性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的显性基因占主导。鉴定结果还表明,43份品种的春化基因与光周期基因组合有4类,第一类为vrn-A1+Vrn-B1+vrn-D1+vrn-B3+Ppd-D1a;第二类为vrn-A1+vrn-B1+Vrn-D1+vrn-B3+Ppd-D1a;第三类为vrn-A1+vrn-B1+vrn-B3+Vrn-D1+Ppd-D1b;第四类为vrn-A1+vrn-B1+vrn-B3+vrn-D1+Ppd-D1a,其所占频率依次为:7.0%、44.2%、7.0%、41.9%。春性品种至少携带一个显性春化基因Vrn-B1或Vrn-D1,且其光周期基因一定是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冬性品种的4个春化基因位点均为隐性或仅含显性春化基因Vrn-D1,光周期敏感的隐性基因Ppd-D1b只在冬性品种中检出。通过鉴定小麦春化基因及光周期基因,我们明确了河南小麦栽培历史上主推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种类、组成特点及品种演变趋势,对改良小麦品种适应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曹雯梅刘述忠杨青华张文超
关键词:春化基因春性冬性
小麦籽粒LOX活性的遗传变异和STS标记开发
小麦籽粒中脂肪氧化酶(LOX)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储藏特性及若干品质性状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低 LOX活性或 LOX基因缺失体可以有效地减轻脂质的氧化反应,减轻籽粒的氧化变质,从而延长其储藏期,减少粮食的损失。同时,低LOX活...
郑文寅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基因表达
利用STS标记对家蚕雏翅基因mw的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家蚕成虫翅膀的飞行能力已经退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翅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分析,可为家蚕翅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以及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采用家蚕正常翅形品种P50和雏翅(minute wing,mw)品种u11为亲本组配正反交群体,并获得回交群体(P50×u11)♀×u11♂和u11♀×(P50×u11)♂,分别记作BC1F和BC1M,用STS分子标记方法对mw基因进行定位。由于雌性家蚕的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利用BC1F群体筛选与mw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BC1M群体构建mw基因的STS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筛选到与mw距离最近的STS标记T2272,其与mw的遗传距离为1.1 cM。
马晓刘先方易晓莉侯成香李冰李木旺
关键词:家蚕基因定位STS标记
利用STS标记检测我国小麦推广品种的抗穗发芽基因型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Vp-1Ba、Vp-1Bb,各占总数的71.7%,17.4%,4.3%。通过Vp1A3和Vp1B3的综合筛选,在46份材料中共选出5份抗穗发芽基因型材料,分别是绵阳31、豫麦35、凤麦24、CA0489和山东928802,其Vp-1基因的单倍型分别为:Vp-1Agm和Vp-1Bc,Vp-1Agm和Vp-1Bc,Vp-1Agm和Vp-1Bc,Vp-1Aam和Vp-1Bb,Vp-1Abm和Vp-1Bb。利用Vp1A3和Vp1B3对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基因进行综合筛选,提高了选择效率。
杨燕王晓丽刘世鑫赵献林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分子标记
普通小麦抗旱相关基因TNRX的克隆与STS标记开发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干旱是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选育和推广抗旱性的小麦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对小麦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
张帆
关键词:普通小麦抗旱性基因克隆分子标记

相关作者

何中虎
作品数:462被引量:4,933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引物 小麦品种 分子标记
梁荣奇
作品数:135被引量:1,09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编码基因 转基因小麦 麦长管蚜 DNA分子
司红起
作品数:157被引量:48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多酚氧化酶 引物 普通小麦
夏先春
作品数:260被引量:2,05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引物 分子标记 小麦籽粒
马传喜
作品数:281被引量:1,551H指数:2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穗发芽 抗穗发芽 多酚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