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7篇“ P-T轨迹“的相关文章
- 西伯利亚克拉通Udachnaya金伯利岩筒麻粒岩捕虏体的变质P-T轨迹与构造意义
- 2025年
- 西伯利亚克拉通是全球著名的稳定克拉通之一,其下地壳的变质演化历史对于理解大陆动力学至关重要。关于该克拉通下地壳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改造与重建,一直存在垂向构造和横向构造增生机制的争议。本研究聚焦于西伯利亚克拉通Udachnaya金伯利岩筒中的古元古代麻粒岩捕虏体,通过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多种地质温压计和P-T视剖面图模拟等方法,限定了其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研究识别出麻粒岩保留的3个不同的变质阶段:(1)早期进变质阶段(M1),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包裹体为代表,温压条件为740~770℃和1.04~1.12GPa;(2)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为基质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和熔体,变斑晶石榴子石中可见针状金红石出溶,温压条件为900~912℃和1.37~1.39GPa;(3)退变质阶段(M3),以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边部发育的角闪石+石英后成合晶为特征,温压条件为832~850℃和0.9~0.95GPa。上述温压条件和相图模拟结果表明该麻粒岩经历了峰期高压-超高温变质作用,并具有一条峰期前升温升压、峰期后近等温降压(ITD)特征的顺时针P-T轨迹,记录了陆-陆碰撞引发的地壳加厚和碰撞后的快速折返过程。结合前人的年代学结果,表明古元古代西伯利亚克拉通下地壳的改造和重建可能与同时期Columbia超大陆聚合(1.9~1.8Ga)有关。这一结果为理解西伯利亚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板块构造作用的启动时间具有启示意义。
- 武可馨仝来喜IONOV Dmitri Alepa刘兆李超韩新月
- 关键词:麻粒岩捕虏体
- 华北南缘舞钢太华杂岩变泥质岩变质作用:变质P-T轨迹与锆石U-Pb年龄
- 2023年
- 太华杂岩在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舞钢地区存在出露,本文选取该地3个变泥质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龄分析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其普遍保留了三个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主要以矿物包裹体保存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之中,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主要保存在基质中,退变质阶段(M3)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周围的后成合晶矿物组合为代表。石榴镁铁闪石黑云二长片麻岩M1矿物组合为Bt1+Pl1+Ilm1+Qz1±Amp1,M2矿物组合为Grt2+Bt2+Pl2+Amp2+Qz2+Mt2±Ilm2,其P-T条件为810~855℃、0.8~1.0GPa,M3矿物组合为:Bt3+Pl3+Qz3+Amp3±Ilm3±Mt3。2个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M1矿物组合为Bt1+Sil1+Mt1+Ilm1+Qz1±Pl1±Rt1,M2矿物组合为Grt2+Bt2+Sil2+Qz2±Pl2±Ilm2±Mt2,其P-T条件为795~850℃、0.7~0.9GPa,M3矿物组合为Bt3+Sil3+Qz3±Pl3±Ilm3±Mt3±Rt3。结果表明舞钢变泥质片麻岩记录了近等温降压(TTD)的顺时针P-T轨迹,这样的P-T轨迹反映了一个碰撞造山的过程。锆石U-Pb年龄结果指示这些片麻岩源区时代为~2.86Ga,原岩形成年龄为~2.36Ga,在约1.96~1.84Ga期间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而约1.84~1.80Ga可能代表了其退变质作用时间。这表明中部造山带的南部可能经历了一期拉长的构造-热事件(约1.96~1.80Ga),持续时间长达~160Myr之久,可能代表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在古元古代沿着中部造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 戴青青仝来喜刘兆李超吴浩博龙晓平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 黄陵背斜核北部黄凉河组混合岩化作用及泥质变质岩P-T轨迹对石墨成矿的启示被引量:1
- 2023年
- 黄陵背斜核北部黄凉河组产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现有研究认为石墨片度分布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经验判断和特定样品的对比,缺乏统计学证据。以蔡家冲矿区的石墨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层位样品中石墨片度的统计结果,分析混合岩化作用对石墨成矿的影响;对黄凉河组代表性样品进行相平衡模拟,探讨P-T轨迹对石墨成矿的启示。结果表明,蔡家冲地区的混合岩造成距离其0~20 m范围内的石墨片度增大,≥50目的石墨鳞片含量相较于蔡家冲地区整体平均值提高了5.77%~19.55%,因此石墨片度受石墨矿体与混合岩距离的影响,石墨矿体距混合岩越近,其大鳞片石墨含量越高;同时混合岩影响距离的远近与混合岩规模有关,混合岩规模越大,受其影响的距离越远。采用黄凉河组含石墨红柱石十字石二云片岩样品进行相平衡模拟,得到其峰期变质条件为640~660℃、0.31~0.38 GPa;结合该样品变质矿物世代变化和对应的变质反应,在P-T视剖面图中得到升压升温+减压升温的两阶段P-T轨迹,升压升温阶段对应碰撞造山过程,石墨矿的主体形成于该时期;减压升温阶段指示造山后伸展之前的热松弛期,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该时期,并造成部分石墨矿体的石墨片度明显增大。
- 陈冰寒卢金祥熊丽周舟裴银龚银
- 关键词:混合岩化P-T轨迹黄陵背斜
- 内蒙古中西部宝音图群云母片岩的变质P-T轨迹与锆石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宝音图群,主要由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其中云母片岩中发育典型的巴罗式递增变质带,目前对于该递增变质带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宝音图群的云母片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云母片岩样品具有不同的峰期矿物组合,分别为石榴子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十字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石榴子石+蓝晶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此外,样品LS93和LS07存在晚期红柱石的叠加。相平衡模拟研究限定三个云母片岩的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577℃、0.73 GPa,620℃、0.78 GPa和670℃、0.8 GPa,具有递增型特征,其峰期温度压力指示的地热梯度为18~20℃/km,为典型的中压相系;此外,三个样品的P-T轨迹均显示早期升温升压直至峰期阶段,随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反映地壳加厚和后期抬升的演化过程。云母片岩中的锆石发育典型的变质边结构,变质边的Th/U=0.004~0.02,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该变质年龄为398±6 Ma,代表峰期或近峰期阶段的变质年龄。综合分析认为,宝音图群巴罗式变质带可能形成于与古亚洲洋闭合有关的碰撞造山背景。
- 唐爽张晋瑞姜灵魏春景初航
- 关键词:云母片岩锆石U-PB定年
- 西大别熊店地区榴辉岩变质作用的P-T轨迹研究
- 2022年
- 西大别熊店地区的榴辉岩多属于高压榴辉岩,主要矿物为石榴石、角闪石、绿辉石、绿泥石、白云母、石英、以及少量金红石及长石。石榴石具有明显的生长环带。本次研究利用榴辉岩样品的全岩成分定量的绘制了P-T视剖面图,根据石榴石的端元成分含量,计算得出了石榴石成分剖面所对应的温压条件。其核部的温压条件为21.5×10^(8)Pa~22.2×10^(8)Pa,450℃~463℃,对应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阳起石+硬柱石+绿泥石+(白云母+水);边缘的温压条件为6×10^(8)Pa~8×10^(8)Pa,610℃~630℃,该温压条件对应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透辉石+(白云母+水),从而得到石榴石变质演化的P-T轨迹,由此反映出石榴石变质过程是一个升温降压的过程。
- 李蓓蕾白玉锋
- 关键词:榴辉岩变质作用
- 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包括底板、气缸装置、轨迹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一侧设有轨迹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上设置有气缸,气缸可以实现刮掉锡炉残渣的...
- 李森
- 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包括底板、气缸装置、轨迹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气缸装置,所述气缸装置一侧设有轨迹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气缸实现P字形运动轨迹的机构上设置有气缸,气缸可以实现刮掉锡...
- 李森
- ZS19-P1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获得高的产量,深层水平井水平段逐年增长,钻井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托压、卡钻、井壁失稳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井出现被迫提前完钻,从而影响了水平井钻井效率。因此,有必要针对深层水平井特点,通过力学分析、优选钻头及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优化井眼轨迹等,形成一套深层水平井高效钻井现场施工工艺,解决钻头效率低、摩阻扭矩大、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满足深层水平井钻井提速、降本增效的需求。
- 邹亚平王迪王能
- 关键词:水平井钻井周期井眼轨迹钻井参数
- 宣化西望山高压麻粒岩的岩相学特征及变质P-T轨迹
- 2020年
- 宣化西望山的高压麻粒岩主要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榴子石、磁铁矿、钛铁矿组成。它经历了三个变质作用期次:峰前进变质阶段,标志性矿物是石榴石+被石榴石包裹的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典型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单斜辉石(基质)+斜长石(基质);峰后中压麻粒岩相阶段,矿物组合为斜长石+斜方辉石。运用传统的地质温压计算出,三个变质作用期次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27~669℃,8. 2~8. 7 kbar;728~878℃,10~15 kbar;771~849℃,7~9 kbar。指示了一个近等温减压的P-T轨迹,结合相关资料,说明高压麻粒岩形成于陆-陆碰撞的造山作用过程,而后的减压阶段经历快速的地壳抬升过程。
- 吴伟哲李宾
- 关键词:高压麻粒岩碰撞造山
- 佛子岭群逆时针P-T轨迹对大别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结合部位,构造位置十分关键,是解析两大板块精细耦合过程和探究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事件的重要单元。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单元,因而对其变质演化过程的解析较为薄弱,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本次通过对老虎场-龚店地质剖面细致的观测,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精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研究,建立了佛子岭群一个逆时针P-T变质演化型式。研究显示,佛子岭群记录了Ⅰ、Ⅱ、Ⅲ和Ⅳ四个变质阶段,温压变化依次为:(1)T=658~663℃、P=1.08~1.16GPa→(2)T=755~762℃、P=1.21~1.45GPa→(3)T=549~554℃、P=1.08~1.19GPa→(4)P标定=0.3~0.6GPa、T=477~499℃,(1)至(3)为近等压升温和降温过程,(3)至(4)则表现为近等温降压型式。锆石U-Pb定年显示了1484±64Ma^1180±192Ma、995±35Ma^606±14Ma和370±14Ma^331±8Ma三组年龄,前两组代表了碎屑锆石年龄;第三组共计7颗锆石,年龄集中,Th/U比值0.01~0.03,加权平均年龄为344±11Ma,代表了主期变质年龄。结合此次地质剖面结构特征和岩石类型,以及前人白云母40Ar-39Ar的270~255Ma变质年龄,表明佛子岭群记录了两期变质事件,早期为晚古生代的拉张背景下的岛弧根部变质,晚期为晚古生代末的较为快速抬升构造热事件,并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可能为增生和碰撞复合型造山带。
- 杨根山石永红唐虎李秋立侯振辉
- 关键词:佛子岭群锆石U-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