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2篇“ NB-TI微合金钢“的相关文章
- Nb-Ti微合金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分布模型
- 2025年
- 为了探究奥氏体化工艺对Nb-Ti微合金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奥氏体化温度(1140~1220℃)和保温时间(180~540s)范围内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并建立了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分布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一定时,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其分布趋近于均匀化;当奥氏体化温度一定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增长速率减慢,晶粒尺寸分布同样趋于均匀化;建立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及其分布的数学模型均与实测值拟合良好;耦合出不同奥氏体化工艺条件下实验钢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和晶粒尺寸分布参数的等高线图,为确定合理的实验钢奥氏体化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明杰张欣悦王斯乔张欣瑶周晓光刘振宇
- 关键词:NB-TI微合金钢奥氏体化晶粒长大数学模型
- Mg处理Nb-Ti微合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演变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Nb-Ti微合金钢进行Mg处理试验,分析了Mg处理条件下,微合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微合金钢经过铝脱氧产物主要为Al_(2)O_(3)夹杂,进行Ca处理后,Al_(2)O_(3)夹杂减少,转变为CaO-Al_(2)O_(3)夹杂,且部分MnS夹杂转变为CaS夹杂;精炼阶段将Ca处理改为Mg处理后,可将铝脱氧产物Al_(2)O_(3)夹杂变性为MgO-Al_(2)O_(3)夹杂。Mg处理前,夹杂物在LF主要是Al_(2)O_(3)夹杂,进行Mg处理和Ti合金化后,钢中主要夹杂物变为MgO-Al_(2)O_(3)夹杂、MgO夹杂和TiN夹杂,最终在铸坯中的夹杂物为MgO-Al_(2)O_(3)外包裹CaS/MnS和(Nb、Ti)N复合夹杂。对Ca处理和Mg处理的夹杂物尺寸进行对比,夹杂物尺寸主要分布在5μm以内,Mg处理形成的2μm以内的夹杂物占比高于Ca处理工艺,表明镁处理可以较好地细化夹杂物,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夹杂,有助于提升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 朱吴杰王德永孙群温荣宇屈天鹏
- 关键词:NB-TI微合金钢非金属夹杂物热力学分析
- 变形工艺参数对Nb-Ti微合金钢再结晶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应变量及加热温度对Nb-Ti微合金钢的再结晶行为及变形后相变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1100℃时,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均匀,导致压缩过程中各晶粒的应变累积不均匀,当总应变量为0.380时即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奥氏体加热温度为1050和1000℃时,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量分别为0.668和0.552;当变形温度为850℃,应变量超过0.552时,试样在道次间隔发生静态再结晶;奥氏体化1100℃保温后压缩样品的冷却相变显微组织为贝氏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而1050℃和1000℃奥氏体化保温后压缩样品冷却相变后显微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1000℃奥氏体化保温后压缩样品冷却相变后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更细小(2~5μm)。
- 张琦王晓南朱国辉敬和民
- 关键词:NB-TI微合金钢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相变
- 烘烤硬化对Nb-Ti微合金钢晶界处微量元素偏析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探究了烘烤硬化钢(HC180B)烘烤硬化过程析出行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了位错、析出物以及C、N等原子在晶界处的偏析行为。结果表明,2%预拉伸形变及其烘烤后的屈服强度相比冷轧退火板分别提高了2 MPa及73 MPa。3DAP及TEM表明,退火冷轧板中仅有C原子在晶界处轻微偏聚,N、Ti和Nb均匀分布在晶粒中;而2%预拉伸形变后,C、Ti和Nb在晶界处有不同程度的偏聚现象,根据二者吉布斯自由能和晶界处原子浓度差异得出,TiC多呈矩形状在晶界处优先大量析出,NbC微量析出;2%预拉伸形变烘烤后,C、Ti和Nb在晶界处偏聚更明显,NbC呈椭球形在晶界处大量析出,TiC微量析出,不同状态下的N原子分布都较为均匀,而Ti、Nb碳化物则以复合析出的形式出现。
- 宋青王立辉潘应君张彩东黄峰董伊康
- 关键词:偏析晶界碳化物
- V-Nb-Ti微合金钢凝固特性与连铸大方坯裂纹控制研究
- 微合金非调质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并且其生产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然而,由于钢种成分的特殊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第二相是制约连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连铸二次冷却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二冷水量与钢的凝固特性...
- 邹雷雷
- 关键词:微合金钢连铸方坯
- 500MPa级超低碳Nb-Ti微合金钢板梯度结构制备及其低温韧性
- 2023年
- 采用超快冷返温轧制工艺制备了一种500 MPa级超低碳Nb-Ti微合金梯度结构钢板。利用全自动相变仪、微观硬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研究了梯度结构钢板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并在-80~20℃下对钢板表层和心部进行了低温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呈现出表层超细晶铁素体组织到心部粗晶铁素体组织的晶粒尺寸梯度变化。由于细晶强化的作用,钢板表层强度得到提升,屈服强度较心部增加41 MPa;表层的断后伸长率为35%,要高于心部的31%。表层晶粒细化和心部大量大角度晶界的存在使得钢板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80℃下表层和心部的冲击吸收能量分别可以达到106和90 J。
- 孙田浩邓想涛杨晓松王昭东
- 关键词:梯度结构低温冲击韧性
- Nb--Ti微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
- 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是钢厂在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铸坯缺陷,特别是角部横裂纹高频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铸坯质量,降低铸坯合格率。本文以某钢厂的Nb-Ti微合金钢连铸坯为研究对象,对铸坯角部横裂纹的宏观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铸...
- 李琦
- 关键词:微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裂纹高温塑性先共析铁素体
- 一种利用稀土提高Nb、Ti微合金钢焊接性能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稀土提高Nb、Ti微合金钢焊接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和钢铁材料领域。该方法依次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热轧和热处理,在LF精炼过程加入Nb、Ti进行微合金化处理,在RH精炼过程加入稀土C...
- 李晶耿如明史成斌
- 600~1200℃高Nb、Ti微合金钢高温热塑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显微硬度仪对高Nb、Ti微合金钢的高温热塑性拉伸试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高Nb、Ti微合金钢在600~1200℃的断面收缩率呈“V”形;在800℃时断面收缩率最小,在1200℃断面收缩率达到最大值。其第Ⅲ脆性区间为680~910℃,脆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寸碳氮化物和先共析铁素体在晶界析出,弱化了晶界结合力,为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提供了条件。而试样中普遍存在的微米级TiN颗粒,是造成高Nb、Ti微合金钢断面收缩率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应变速率,缩短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和TiN颗粒长大的时间,减弱拉伸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可改善试样在第Ⅲ脆性区间的高温热塑性。
- 梁文梁文胡俊
- 关键词:高温热塑性碳氮化物先共析铁素体应变速率
- 加热工艺对Nb-Ti微合金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9年
- 为了解加热制度对Nb-Ti微合金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和析出行为的影响,采用OM、TEM和EDS分析技术,研究了Nb-Ti微合金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以及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当加热温度超过1 200℃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快速长大。随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长大,当保温时间超过2.0h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快速长大。EDS分析显示Nb-Ti钢中的析出物为(Nb,Ti)(C,N)复合相,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析出相体积分数减少,尺寸增大,从而减弱对奥氏体晶粒的细化作用;Nb-Ti微合金试验钢合适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 150~1 200℃,保温时间低于2.0h。
- 刘祥杜群力李新
- 关键词:奥氏体晶粒析出相NB-TI微合金钢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相关作者
- 刘振宇

- 作品数:417被引量:2,311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铁素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织构 超快冷
- 代晓莉

- 作品数:61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钢集团
- 研究主题:热轧 热轧卷板 管线钢 热轧板 粒状贝氏体
- 吴新朗

- 作品数:37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 研究主题:管线钢 热轧卷板 卷板 热轧板 X80管线钢
- 王国栋

- 作品数:1,536被引量:8,736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中厚板 热轧带钢 热轧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付魁军

- 作品数:135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大线能量焊接 真空电子束 钛钢复合板 单道次 压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