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32篇“ I型花岗岩“的相关文章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晚石炭世I花岗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 O同位素特征:对其石成因与构造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侵入,但它们的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进行了详细的石学、地球化学、锆石Hf-O同位素研究,旨在揭示其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其与地壳生长的关系。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01.8±1.4 Ma和303.7±3.1 Ma,形成于晚石炭世。阿尔加提山石英二长样品含有角闪石,高硅(SiO_(2)=67.8%~68.9%)、富碱(K_(2)O+Na_(2)O=9.36%~9.89%)、具有低的铝饱和指数(A/CNK=0.96~1.00),伴有低的Ga/Al值(2.27~2.34),Rb/Sr值(0.35~0.50),显示出I花岗岩的特征。同时,这些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等),和负的Eu异常(δEu=0.72~0.85),类似于典俯冲相关的岛弧浆特征。这些I花岗岩具有高的、正的锆石ε_(Hf)(t)值(+11.2~+14.5)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604~392 Ma),以及比地幔值略高的锆石δ^(18)O值(5.73‰~6.51‰)和高的锆石饱和封闭温度(T_(zr)=854~895℃),可能是新生下地壳在高温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在西准噶尔造山带北部发现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A1和A2花岗岩和埃达克质墙,本文认为这些高温石组合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的洋中脊俯冲及其相关板片窗作用有关。在洋脊俯冲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加热新生下地壳,促使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I和A_(1)和A_(2)花岗岩。西准噶尔造山带大多数下地壳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表明该地区在显生宙发生了显著的地壳增长。
张蕊尹继元邱亮陶再礼杨帆杨帆
关键词:I型花岗岩晚石炭世洋脊俯冲HF-O同位素
甘肃龙首山东部地区晚奥陶世I花岗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龙首山地区地处阿拉善地块的西部,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而龙首山广泛出露早古生代,记录了早古生代浆作用的大量信息,为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和构造属性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本文对龙首山东部的二长花...
苏惠
关键词:阿拉善地块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
塔里木板块东北缘I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塔里木板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它们对研究塔里木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及塔里木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塔里木板块东北缘I花岗岩的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以及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该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 2含量(平均值为71.61%),低的镁铁质含量(FeO T和MgO平均值为1.52%和0.72%);Na2O/K2O比值介于0.51~3.76,平均值为1.12;铝饱和度(A/CNK)介于0.69~1.16,属于碱性-钙碱性过渡花岗岩花岗岩表现为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Th等)的亏损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Sr、Ba、U等)的相对富集。样品Nb/Ta、Zr/Hf平均值分别为10.93、36.86,说明该花岗岩形成时有流体的参与。受斜长石的影响,花岗岩表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Eu/Eu*平均值1.39。该花岗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48.8±6.1Ma,其原位Hf同位素εHf(t)值范围在-16.5^-9.7之间,对应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2.30~2.74Ga,指示该期花岗岩可能为古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形成于古洋壳向南俯冲塔里木板块产生的大陆弧后环境。结合之前在塔北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塔里木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弧后伸展体系,并且认为该体系主要受控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
闫慧慧朱光有陈志勇张纯侯政孙琦森
关键词:I型花岗岩新元古代
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花岗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0
2017年
冈底斯带位于西藏南部的拉萨地体南缘,它形成于特提斯洋和印度-亚洲大陆长期俯冲碰撞过程中,是青藏高原花岗岩最发育的地区。前人对冈底斯浆带中各类花岗岩的成因、源区、时空分布以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详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高分异花岗岩的具体成因、演化过程以及在70~65Ma拉萨地块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选择冈底斯南缘白垩纪末桑日花岗岩进行研究,揭示了桑日花岗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样品LA-ICP-MS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67~66Ma。桑日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 O2(74.26%~76.93%)、高K2O+Na2O(7.87%~8.56%),低P2O5(0.02%~0.04%)和Ca O(0.28%~1.00%),以及富集K、Rb、Th,亏损Nb、P、Ti的高分异I花岗岩的特征。在锆石Hf同位素上,桑日花岗岩εHf(t)>0(+4.6^+10.9),且具有Hf不均一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桑日花岗岩是高分异I花岗岩,在特提斯洋板块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回转,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进入地幔楔,引发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镁铁质幔源物质并底侵上涌,导致浅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浆混合,从而在浅部形成混源浆房,最终在侵位与成后期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
王珍珍刘栋赵志丹闫晶晶石卿尚莫宣学
关键词:冈底斯
阿尔山地区金江沟高分异I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石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金江沟花岗岩相学研究表明,该花岗体主要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用锆石U-Pb LA-ICP-MS测年方法。测定2组年龄,正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311.6±2.5 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12.0±1.1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江沟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高分异I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和低CaO、Fe_2O_3、MgO和P_2O_5的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而Ba、Nb、Ti、Sr,和P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地球化学资料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区内花岗岩应形成于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其可能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
马国祥王之晟郝晓飞宋海瑞王晓奇卢天军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
内蒙古大桦背I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I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多期俯冲过程中,中下地壳、成熟岛弧和大洋岛弧大面积部分熔融的产物,伴有少量地幔与未知含量的海洋沉积物及早期造山作用产物等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作用.
张辉戴朝成闫秋实王新亮时国陈文文胡志成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I型花岗岩
西天山伊犁地块北缘桦木沟高分异I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古生代晚期天山造山带经历了洋壳消减及地块拼合的过程,西天山伊犁地块周缘拼合带的花岗岩浆记录可以为俯冲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有效的约束。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显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桦木沟花岗岩体高硅,富碱,贫铁,富集HFSE,具强烈铕负异常,亏损Ba、Sr、P、Ti,富集Cs、Rb、U、K,与高分异I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Pb同位素指示花岗岩源区为造山带下地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体结晶年龄为(330.2±5.7)Ma,说明桦木沟体产于汇聚大陆边缘,天山北部洋壳在早石炭世晚期仍在向南俯冲,准噶尔地块与伊犁地块还未碰撞拼合,天山地区可能正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王永文颜丹平刘红旭潘澄雨陈峰孟云飞丁波刘涛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俯冲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阿登锡勒大队一带早石炭世高分异I花岗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15年
本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阿登锡勒大队一带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335.9±1.3Ma。石地球化学具有高硅、富碱,贫TFe O、Mg O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3-1.15之间,TFe O/Mg O=6.58-10.13。稀土总量偏低,轻稀土分馏程度相对较高,重稀土不分馏,δEu=0.25-0.69。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Sr、P、Ti表现为强烈亏损,而元素Nb、Ta则表现为相对亏损。属弱过铝质高分异I花岗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通过区域对比分析,与近两年在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新发现的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石英闪长、安山、英安共同构成了早石炭世贺根山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早石炭世浆弧。
肖中军王振强赵春勇吴煜
关键词: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
佛冈高分异I花岗岩的成因:来自Nb-Ta-Zr-Hf等元素的制约被引量:58
2015年
华南南岭地区发育有大面积的与钨锡成矿相关的侏罗纪花岗岩,然而其中有些花岗岩的成因类却难以确定。本文以佛冈体为例,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对佛冈花岗岩体中Nb、Ta、Zr和Hf等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原理进行探讨,并对佛冈花岗岩的成因类进行了厘定。随着分异程度增加,佛冈花岗岩Nb和Ta含量增加,Nb/Ta(3.6~15.3)和Zr/Hf(17.3~38.9)比值降低并发生分异。随着Zr含量的降低,佛冈花岗岩的Zr/Hf比值降低,这一特征表明锆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使得佛冈花岗岩的Zr/Hf比值分异。Nb/Ta比值分异可能与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随着Nb/Ta比值降低,Y/Ho比值增加,这一特征表明佛冈花岗岩Nb/Ta比值的分异也和浆演化后期的流体有关。佛冈花岗岩不含原生的富铝矿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石。随着分异程度增加,佛冈花岗岩P2O5含量降低,表明它不是S花岗岩。随着Y/Ho比值增加和Nb/Ta和Zr/Hf比值降低,佛岗花岗岩Ga/Al和Fe OT/Mg O比值增加,从典I花岗岩特征演化到类似A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佛冈花岗岩不是A花岗岩而是高分异的I花岗岩。区域上与成矿相关的流体和花岗浆的相互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使得华南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复杂,所以其成因类也变的难以确定。
陈璟元杨进辉
关键词:花岗岩岩石成因
云南格咱岛弧地苏嘎成矿I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14年
本文通过锆石LA—ICP—MSU-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DSG-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DSG-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0.89Ma和208.5±1.OMa,限定了地苏嘎体的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地苏嘎石英闪长玢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石具岛弧的特征,石富钠(Na:O/K20=0.91—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CNK=0.848—1.244,平均0.996),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N/Yb-N为9.44~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和不相容元素(U、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P、Ti)。地苏嘎成矿体的成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区域构造演化和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基本吻合,但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早期,说明云南格咱岛弧也存在燕山早期的浆活动,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浆演化及成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学龙李文昌张娜尹光侯邓明国
关键词: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

相关作者

邱检生
作品数:153被引量:2,685H指数:3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晚中生代 年代学 锆石U-PB年代学
刘正宏
作品数:182被引量:1,158H指数:2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逆冲推覆构造 年代学
吴才来
作品数:159被引量:2,746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超高压变质带 U-PB定年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徐夕生
作品数:143被引量:2,108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部
胡建
作品数:62被引量:701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代学 年代学 晚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