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90篇“ 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关文章
诱导表达H{1}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对鸭的免疫原性分析
2025年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受到感染的雏死亡率高,给家健康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尽管传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禽流感,但由于鸭类养殖方式多为散户散养,环境多变,在接种传统疫苗时存在操作繁琐和免疫应激强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难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便捷且安全的雏鸭血凝素(hemagglutinin,{5}A)口服生物制剂。我们通过构建系列锚定序列(pgsA、BmpA、cA和M6)-GFP报告表达系统,可视化地评估了不同类锚定序列对乳酸菌乳球表面展示系统的效果,成功筛选出BmpA和cA作为乳酸菌乳球中的高效锚定序列。比较优化密码子前后的{5}A在乳酸乳球菌的表达效果后,选取优化密码子的{5}A基因序列与BmpA、cA连接,构建乳酸菌表达质粒。然后把构建好的表达质粒转入基因组整合{5}A 1基因的乳酸乳球菌中,从而得到诱导分泌联合表面展示{5}A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12}ZB-{5}A1-p{12}Z8148-BmpA-{5}A1和{12}ZB-{5}A1-p{12}Z8148-{5}A1-cA)。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口服单一表达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相比,口服诱导分泌-表面展示乳酸乳球菌能诱生雏鸭血清中更佳的{5}A特异性IgG水平。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锚定序列-GFP乳酸菌筛选系统,利用其筛选出了适合乳酸乳球菌的高效锚定序列。并将{5}A蛋白通过分泌联合表面展示的方式在乳酸乳球菌进行复合表达,成功获得了对雏鸭具有良好{5}A免疫原性的口服生物制剂,为后续开发操作简便、安全的鸭禽流感口服疫苗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吴佳辉沈世彦邓锦波吴海阳任芷欣吴杨博黄娟黄浩滨潘伟雄赵锃珏何容肖孙崇军张玲华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禽流感雏鸭HA
H{1}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的表达及其纯化
2024年
为制备H{1}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原性,利用水稻表达系统表达H{1}N1禽流感病毒重组HA蛋白。首先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A,该载体具有GT13特有启动子、信号肽SP和终止子,有利于外源基因在水稻中表达。之后将重组质粒pCAMBIA1300-HA通过电转化法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1}中,筛选出阳性菌落并侵染水稻愈伤组织。经过暗培养、潮霉素筛选、分化、生根、成苗,采用CTAB法提取水稻叶片DNA,PCR鉴定结果显示,HA基因已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重组HA基因大小为4660 bp。将阳性植株移植到大田中,4个月后收获水稻种子,提取水稻胚乳蛋白,Wester{19} blot鉴定结果表明,HA蛋白在水稻胚乳中成功表达。重组HA蛋白通过Q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分离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最后将纯化后的重组HA蛋白与ISA {1}0V佐剂混合并乳化制成疫苗,免疫小鼠,小鼠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表明重组HA蛋白免疫原性较好。综上,成功构建了H{1}N1禽流感病毒HA重组蛋白的水稻表达系统,并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和免疫原性良好的重组HA蛋白。
屈小天王雅楠许倩茹李雪洋张申立张二芹张改平
关键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蛋白质纯化
H{1}N1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2024年
研究旨在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1}5N1禽流感病毒(AIV)的神经氨酸酶(NA)蛋白。试验为获得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NA蛋白,将{1}5N1AIV(DK/YN/S4469/2022)密码子优化后的N1基因插入载体pFastBac1,构建的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1-N1转化至D{1}10Bac感受态细胞,经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重组杆粒rBacmid-N1,然后将重组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N1重组杆状病毒。结果显示:N1重组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正确表达,并且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能够与N1蛋白单克隆抗体3F3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仅能识别N1鸡血清,特异性较好。研究成功制备了N1重组蛋白,为NA蛋白表达方法提供参考并为临床血清样品的N1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张洁崔鹏飞崔鹏飞邢鑫王丛丛颜成王燕陈源朱春成缪葭皓陈素娟陈素娟邓国华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血清抗体
多重逆转录交叉置换扩增结合测流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H{1}N1禽流感病毒
2024年
目的将逆转录(RT)、多重交叉置换扩增(MCDA)以及基于纳米颗粒的测流生物传感器(LFB)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快速检测H{1}N1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方法根据H{1}N1禽流感病毒中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套MCDA引物组。实现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对目的基因HA和NA的逆转录和MCDA扩增,最终检测结果通过LFB显示。此方法被命名为H{1}N1-RT-MCDA-LFB。优化H{1}N1-RT-MCDA-LFB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评价此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H{1}N1-RT-MCDA-LFB方法在恒温6{1}℃下孵育40 min便可实现良好的扩增效果。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0 fg/反应,检测敏感度比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下限为10 pg/反应)高100倍。该方法在对除H{1}N1禽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28种常见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和真菌的检测中均为阴性。除此之外,H{1}N1-RT-MCDA-LFB方法在模拟临床样本中得到较好的验证,其检测下限为1×10^(2)拷贝/ml。结论H{1}N1-RT-MCDA-LFB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检测H{1}N1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诊断技术。
王鹏飞赵帆闫琳琳王静杨瑞锋胡守奎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5N1亚型
鸭AvBD3C抗H{1}N1禽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2024年
为阐明鸭防御素在禽流感{1}(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首先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定研究对象后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将过表达载体转染至DEF或DF-1细胞,随后用H5N1AIV感染细胞,通过测定{1}滴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鸭防御素3(Avian beta defensins 3,AvBD3)在鸭感染两株H5N1AIV后表达量均上升,其中AvBD3C上调最为显著;在AvBD3C及其突变体mAvBD3C过表达的细胞中,H5N1AIV滴度显著降低,表明鸭AvBD3C及其突变体mAvBD3C均可以抑制H5N1AIV的复制。研究表明,鸭AvBD3C具有抗H5N1AIV活性。
高楚泽刘郑煜刘金华黄银花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防御素免疫
H{1}N8亚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与演变
2024年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类的感染和疾病综合征。H5N8亚禽流感病毒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的特点,至今已经蔓延到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导致许多地区家和野生鸟类的大量死亡。由H5N8亚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不仅对家养殖业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针对H5N8亚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在全球中的流行演变及在野鸟和家中的流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并且讨论了H5N8亚禽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威胁,以及积极监测H5N8病毒的传播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王梦静张虹王艳文郭晶李旭勇
关键词:防控措施
2019-2022年中国H6{1}1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H6亚{1}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的】通过对我国H6N1AIV的演化动态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为我国{1}的综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2年我国2{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活交易市场及养殖场家喉和泄殖腔拭子,通过接种鸡胚分离到7株H6N1AIVs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遗传演化特征、受体结合特性及其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结果】遗传演化分析表明,7株病毒的基因与分离于北美及东南亚地区的野鸟源病毒基因同源性较高,基因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贝叶斯演化分析表明,H6亚AIV HA基因曾发生过多次的跨洲际传播,欧亚谱系病毒在北美地区也有着较长时间流行。1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毒株基因高度同源,根据贝叶斯演化分析结果,推测该病毒在野鸟体内经历了复杂的基因重配后形成,后经野鸟传入我国。特殊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此外,另有1病毒NP蛋白发生Y{12}2H突变,据报道,该突变对AIV获得抵抗人干扰素刺激基因BTN3A3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受体结合特性分析表明,部分毒株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但结合人源受体能力弱于结合源受体能力。病毒对SPF鸡的感染性试验表明,鸡感染A/c{31}icken/Jiangxi/S4044{12}/2019(H6N1)后能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排毒,并且病毒可在鸡群内通过接触传播。鸡感染A/duck/Jiangxi/S10941/2019(H6N1)后仅有少数鸡通过呼吸道排毒,病毒无法在鸡群间通过接触传播。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表明,H6N1AIV无需提前适应便�
陈源崔鹏飞施建忠张元成于晴晴颜成张亚萍王丛丛张洁王燕邓国华陈化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感染性
野鸟源与家H{1}N6亚禽流感病毒致病性与传播风险研究
H{1}N6亚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在野鸟和家中流行,不仅给家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H{1}N6亚禽流感{11}在中国持续性存在,自2014年到2023年3月,已有8...
胡静雷
关键词:遗传进化分析受体结合
一种乳胶微球法制备H{1}N1禽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胶微球法制备H{1}N1禽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超声后的彩色微球进行活化,利用活化后的彩色微球标记禽流感单克隆抗体2和鸡抗IgY;利用抗体稀释液分别包被禽流感单...
何凤琴宋涛梁柯旭李毅帆魏靖雯林诗颖王可菲
应用适配体捕获建立H{1}N1禽流感病毒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
2023年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1}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和适配体捕获相结合技术,建立1H5N1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室筛选得到2条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适配体,与磁珠偶联建立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捕获试剂,通过对捕获体系进行原位还原生成纳米银颗粒增强拉曼信号,建立了原位、快速、无损的H5N1禽流感病毒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1058 cm^(-1)处有特异性拉曼峰谱,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原病毒液稀释的1010倍。利用本方法可在10 min内快速检测出待测样本中是否有H5N1禽流感病毒的存在,能够在大体积、低浓度样品中快速检测出目标病原,满足H5N1禽流感病毒临场快检的需求。
李想崔焕忠李乾学
关键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适配体

相关作者

张晓
作品数:20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中和活性 H5N1型禽流感病毒 抗体 G蛋白
葛琼
作品数:55被引量:4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病原学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基因型 新型冠状病毒
徐言
作品数:8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肝细胞性肝癌 GP73 H5N1型禽流感病毒 ELISA
刘香梅
作品数:86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研究主题:小鼠 BALB/C小鼠 恒河猴 H5N1流感病毒 ICR小鼠
金秋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活性鉴定 H5N1型禽流感病毒 GP73 单链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