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篇“ DSMC方法“的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非平衡流区域识别及网格自适应重构DSMC方法
2025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理论导出系统熵与熵产率的计算公式,识别高超声速稀薄流非平衡区域。根据熵产与非平衡现象的基本关系,确定了衡量气体非平衡态的判断方法。由于熵产率参数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熵产克努森数(Knudsen number)作为气体非平衡态衡量参数,与局部克努森数相结合作为非平衡态判据。基于两种非平衡判据相结合的策略,发展了一套高超声速流场非平衡区域识别与网格自适应重构的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计算方法。对典型非平衡流场进行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识别参数能精准识别全流场中的非平衡效应,识别率达到了99%以上。在此基础上重构非平衡区域网格,计算得到的流场宏观量相对误差小于3%,壁面气动参数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了自适应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李子玮王学德
关键词:高超声速DSMC方法熵产率自适应网格
基于DSMC方法的高速微气体轴承气动特性研究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微型燃气轮机等高速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高速微气体轴承作为微型燃气轮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气膜气动特性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然而,高速微气体轴承通常具有微尺度和高温流动环境的特征。微...
卢天琪
关键词:DSMC气动特性
一种分子运动和碰撞双重网格DSMC方法研究
2024年
基于非结构网格与直角网格相结合的策略,提出一种分子运动和碰撞双重网格DSMC实现方法。通过分子的位置坐标信息,实现运动网格与碰撞网格信息交互,从而结合非结构网格的贴体性和直角网格易于控制子网格数量的优点,同时提出并实现了基于MCS自适应的动态子网格技术以有效限制分子平均碰撞距离,提高了DSMC方法的通用性和计算精度。通过对超声速圆柱绕流和扩张管道的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高精度性。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子运动和碰撞双重网格的DSMC方法提高了流场的分辨率,且通过基于MCS自适应的动态子网格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流场的平均碰撞距离,提高了碰撞质量和计算精度。
刘传瑞王学德
基于机器学习特征识别的DSMC方法网格位置属性判断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特征识别的DSMC方法网格位置属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飞行器外形图像;S2.将飞行器外形图像输入训练好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得匹配的飞行器主体特征,以及对应的空间网格和飞行...
杨添琦李志辉胡汉东景润一刘福军黄家驹
基于DSMC方法的再入飞行器微烧蚀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面临着严峻的气动热环境,准确预测微烧蚀过程对热防护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由于烧蚀会改变气动外形,进而影响周围的气动热环境以及烧蚀过程本身,因此需要将烧蚀过程与流场变化进行耦合计算.文章采用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方法的开源程序SPARTA,对高超声速条件下的再入飞行器表面微烧蚀问题展开研究.为构建并测试通用的耦合算法,通过典型的一维烧蚀模型改进了SPARTA的动能烧蚀模型并采用烧蚀表面热平衡模型计算烧蚀速率,结合Marching Square算法的特点修改了网格节点的计算方法.针对柱体、球锥以及带有微小粗糙元的斜楔体等典型外形,文中计算了二维条件下不同气动外形的烧蚀过程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球锥截面烧蚀预测结果中沿驻点线的烧蚀面呈现出较快的衰退速率,并且与文献中驻点附近的结果吻合情况较好.斜楔体的烧蚀结果表明,微小粗糙元的附近存在着非常稀薄的流场区域,并且其与头部驻点区域会率先发生烧蚀,反映了再入飞行器表面的微烧蚀特征.烧蚀结果对高超声速下微烧蚀机理的研究以及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甘驰陈松张俊
关键词:烧蚀DSMCSPARTA高超声速再入化学非平衡流动
基于DSMC方法的超低轨道卫星阻力特性分析
2023年
为向工程中卫星结构设计提供载荷依据,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仿真方法,采用Maxwell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联合模型,对一典型超低轨道卫星的阻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结构网格密度、卫星头锥、星体长细比等参数对阻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算例与文献结果对比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卫星阻力主要由迎风面投影面的压差阻力和卫星侧面的切向摩擦阻力组成.针对268 km典型超低轨道卫星模型,相同迎风面投影面积下,较尖的头锥结构能略微降低平飞阻力.卫星星体的长细比每增加1,阻力提升约5%~8%.全动尾翼通过改变攻角可以获得升力,升阻比为0.10~0.34.
杭晓晨李彦斌孔祥宏陈强费庆国
关键词:卫星
基于DSMC方法的超低轨卫星气动特性分析
气动阻力和气动力矩对超低轨飞行器的位置保持、姿态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气动特性是设计超低轨卫星的必要环节。目前,超低轨卫星的气动阻力多依靠精度较低的经验公式计算,而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仿真方法则可以对航天器的气动...
陈厚伶李洁绳涛吴宗谕
关键词:卫星DSMC气动力气动力矩
高超声速CO_(2)稀薄气体振动激发与DSMC方法实现
2023年
针对火星独特的CO_(2)稀薄气体环境以及探测器高超声速进入火星过程中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研究了CO_(2)多振动模式的激发特性。采用非结构网格和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法(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method, DSMC),基于非谐振子振动激发模型,通过将CO_(2)离解能均分到4种振动模态,进而限制各模态最高振动能级,模拟了含CO_(2)的5组分17反应的高温稀薄真实气体化学反应模型。计算了“火星探路者”在火星大气环境65 km高度、进入速度为7 453 m/s、攻角为0°下的高温化学非平衡效应流场。结果表明:CO_(2)在激波后大量分解并消耗大量能量;迎风面激波中各组分占比与探测器物面特性等均与文献结果相符,证明了本文对于CO_(2)振动激发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加入N_2组分,模拟火星大气8组分44基元化学反应流场,通过改变来流密度与马赫数分析了流场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来流密度减小,流场温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物面热流密度增大;来流马赫数增加使得流场温度和压力上升,物面热流密度提高但是热流密度系数变化幅度很小。
谢东王学德
关键词:高超声速二氧化碳化学反应
高马赫数近连续流DSMC方法研究及应用
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飞行器穿梭于地球与外太空、外太空和其他星球之间,可回收类飞行器再入大气至着陆的过程是一个跨流域多尺度非平衡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近连续流稀薄气体效应会对飞行器流场特性以及气动特性产生...
刘传瑞
一种适用于DSMC方法的任意方向喷流计算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DSMC方法的任意方向喷流计算的实现方法,包括:羽流/喷流模拟坐标系与DSMC方法计算坐标系的转换,得到计算坐标系下羽流/喷流出口的坐标、速度、密度、温度等宏观信息;羽流/喷流出口宏观量在DSMC方...
彭傲平李中华孟希慧李埌全

相关作者

陈伟芳
作品数:221被引量:368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研究主题:高超声速 DSMC方法 DSMC 飞行器 稀薄气体流动
李志辉
作品数:219被引量:30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研究主题:BOLTZMANN模型方程 跨流域 离散速度坐标法 气体运动论 再入
方明
作品数:34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研究主题:DSMC方法 稀薄气体 风洞试验 航天器再入 气体运动论
沈青
作品数:36被引量:1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DSMC方法 信息保存法 稀薄气体动力学 稀薄气体流动 DSMC
李中华
作品数:45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研究主题:DSMC方法 高超声速 SMC DSMC 稀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