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0篇“ CT脑灌注“的相关文章
- 双源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双源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双源CT脑灌注成像、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96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检出阳性82例,阴性14例;双源CT脑灌注成像检查检出阳性83例,阴性13例;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检出阳性81例,阴性15例。双源CT脑灌注成像的灵敏度为98.78%(81/82)、特异度为85.71%(12/14)、准确度为96.88%(93/96),均高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87.80%(72/82)、35.71%(5/14)、80.21%(7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93、7.337、13.142,P均<0.05)。结论双源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磁共振弥散成像,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精准参考依据。
- 樊志红谷会艳谭金龙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320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320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头颅CT平扫和320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20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临床综合检查结果显示,阳性72例,阴性10例;头颅CT平扫诊断阳性71例,阴性11例;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阳性72例,阴性10例;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头颅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检查患侧与对侧病灶中心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灌注成像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中央区域的rCBV和rCBF低于病变周围和病变对侧,而rTTP高于病变周围和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脑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实时准确地显示患者的脑血流量,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
- 齐星亮刘佳林李军高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计算机体层摄影320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出率
- CT脑灌注成像对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状态的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CT脑灌注成像(CTP)对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单侧颈动脉狭窄体检及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88)、中度狭窄组(n=68)、重度或闭塞组(n=30),根据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为侧支循环好组(n=122)和侧支循环差组(n=64);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组和不同侧支循环组患者的CTP成像定量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分析CTP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P定量参数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单侧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TT、rTTP随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或闭塞组rCBV降低(P<0.05)。与侧支循环好组比较,侧支循环差组患者rCBV较低,rMTT、rTTP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TTP、rMTT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rCBV与侧支循环评分呈正相关,rTTP、rMTT与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CBV、rCBF、rTTP、rMTT诊断无侧支循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8(95%CI 0.509~0.680)、0.593(95%CI 0.505~0.679)、0.785(95%CI 0.706~0.851)、0.861(95%CI 0.790~0.916),rTTP、rMTT诊断效能较rCBV、rCBF更高(P<0.05)。结论CTP成像定量参数可用于监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受损及侧支循环状态,且rTTP、rMTT是诊断侧支循环较差的敏感指标。
- 刘石琳彭栋王霞汪露路英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CT脑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
- CT脑灌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脑灌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脑灌注检测,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是否发生恶化分为恶化组与非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脑灌注指标(CBF、CBV、MTT)进行对比,分析CT脑灌注对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ACI患者中,16例(16.00%)发生EN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TT为AC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CBF、CBV、MTT联合预测ACI患者发生END的灵敏度为89.15%、特异度为79.23%。结论CT脑灌注参数对ACI患者发生EN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为提高临床患者的诊治疗效提供了参考。
- 尹玲
- 关键词:CT脑灌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章丘区高官寨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实施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及MRI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患侧病灶中心和对侧病灶中心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CT灌注成像达峰时间(TTP);对比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对侧的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较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患侧病灶中心的CBF、CBV低于对侧,TTP长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及对侧的rTTP、rCBF、rCB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的rCBF、rCBV更低,rTTP更长;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95.00%低于MRI检查的9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可提升检查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滕树峰滕培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扫描在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双侧CT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n=41)、中度狭窄组(n=44)、重度狭窄及闭塞组(n=32),根据双侧颈动脉狭窄情况将上述患者的颈动脉分为正常组(n=86)、轻度组(n=41)、中度组(n=44)、重度及闭塞组(n=63)。所有患者均进行CTP及CTA检查,比较研究对象相对脑血容量(sCBV)、相对脑血流量(s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sMTT)、相对达峰时间(sTTP)、颈内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脉搏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_(m))。【结果】正常组sCBV、sCBF、sMTT和sTTP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sCBV、sCBF呈下降趋势,sMTT、sTTP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I、V_(m)、PSV、EDV与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PI、V_(m)呈下降趋势,PSV、EDV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脑部血管血流储备越低,CTP联合CTA扫描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唐芳芳张亚琼刘霄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中的预测作用分析
- 2024年
-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中,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 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选取在2022年11月及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托溶栓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根据CT脑灌注成像进行判断)进行分组处理,分为出血组(涵括25例)、未出血组(涵括35例),比较两组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CT脑灌注成像系列参数。结果 经统计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显示未出血组与出血组在糖尿病病史观察参考项目、心房颤动史观察参考项目、阿司匹林治疗史观察参考项目、吸烟史观察参考项目、高血压病史观察参考项目、高脂血症病史观察参考项目、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观察参考项目、溶栓前NIHSS评分观察参考项目数据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组和出血组之间的脑容量参阅指标数值、脑血流量参阅指标数值、平均通过时间参阅指标数值、相对脑容量参阅指标数值、相对脑流量参阅指标数值、相对峰值时间参阅指标数值、相对血流峰值时间参阅指标数值、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参阅指标数值比较未见差异(P>0.05),组间在表面通透性、峰值时间、峰值血流时间、相对表面通透性上具有差异(P<0.05)。相对脑容量和相对脑血流量联合检测所得的AUC数据均高于单独的相对脑容量、相对脑血流量检测,较之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状况,并对于溶栓后出血转化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 黄甜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脑灌注成像
- CT能谱成像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与CT脑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定量分析颈内动脉斑块成分,并经CT灌注(CTP)测量颈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斑块成分、管腔狭窄程度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西苑医院收治的68例经超声和CTA筛查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使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法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利用GE AW4.7后处理工作站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及脑灌注分析,得到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同时测量病变侧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在68例患者中共测量68处符合条件的斑块,其中易损斑块(包块脂质斑块及混合斑块)44处、稳定斑块(纤维斑块)24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的能谱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0.45±0.45)和(1.15±0.39),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平均有效原子序数为(7.21±1.06)和(8.01±0.6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病变侧大脑前动脉平均TTP为(12.20±1.61)s和(13.59±2.79)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5);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病变侧大脑前动脉平均MTT为(5.07±1.66)s和(6.09±2.19)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5)。病变侧血管狭窄程度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TTP、MTT呈正相关(r=0.537、0.465,P<0.05),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CBF呈负相关(r=-0.281、-0.569,P<0.05)。颈动脉斑块的能谱曲线斜率与病变侧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TTP呈正相关(r=0.242、0.246,P<0.05)。结论:CT能谱成像能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可影响脑组织血流灌注,易损斑块更易引起TTP及MTT延迟,其中TTP更敏感。
- 张微王辰雁刘鹏孟玉莲王羽张毅张超越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斑块成分能谱成像灌注参数
- 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老年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实施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在24h内接受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将CT检测数据与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能,分析灌注异常的患者梗死病灶的体积与部位以及健侧部位与梗死区域中脑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94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测准确性为88.30%,漏诊率为11.7%,梗死的体积以中体积居多,占48.19%,接下来是小体积27.71%,最后是大体积24.10%;而梗死的部位以基底核最多,占28.92%,接下来依次是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通过分析灌注异常的患者健侧部位与梗死区域中脑实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灌注异常的患者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20.18±4.25)ml/100g.min、脑血容量(2.01±0.14)ml/100g低于健侧(44.21±3.62)100g.min、(3.74±0.28)ml/100g,梗死区域平均通过时间(10.68±1.38)s、造影剂达到峰值的时间(113.54±12.54)s长于健侧(6.85±1.25)s、(91.25±10.65),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还能明确梗死的部位与体积,为临床判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邓家永张立亚
-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
- 血清SOST、ACLA联合CT脑灌注对诊断老年患者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A)联合CT脑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检查对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治疗的脑动脉狭窄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测。将7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OST、ACLA水平,进行CTP检查,ROC曲线分析血清SOST、ACLA联合CTP对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OST、ACLA-IgM、ACLA-IgG水平、MTT、TTP参数较高,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参数较低(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重度/闭塞组SOST、ACLA-IgM、ACLA-IgG水平、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参数较高,CBF、CBV参数较低(P<0.05);与中度组相比,重度/闭塞组SOST、ACLA-IgM、ACLA-IgG水平、MTT、TTP参数较高,CBF、CBV参数较低(P<0.05)。血清SOST、ACLA-IgM、ACLA-IgG与CBF、CBV呈负相关,与MTT、TTP呈正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ST、ACLA-IgM、ACLA-IgG、MTT、TTP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CBF、CBV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采用ROC分析显示,血清SOST、ACLA-IgM、ACLA-IgG、CTP联合检测对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在脑动脉狭窄患者体内,SOST、ACLA-IgM、ACLA-IgG水平、MTT、TTP参数较高,CBF、CBV参数较低。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SOST、ACLA-IgM、ACLA-IgG水平、MTT、TTP参数逐渐升高,CBF、CBV参数降低。联合检测血清SOST、ACLA、CTP参数,对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
- 王明李骋陆芳李铭
- 关键词:老年脑动脉狭窄抗心磷脂抗体CT脑灌注
相关作者
- 卢洁

- 作品数:536被引量:2,121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PET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脑梗死
- 李坤成

- 作品数:977被引量:5,634H指数:2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
- 王一凡

- 作品数:18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浆细胞性乳腺炎 CT应用 CT血管造影 CT脑灌注成像
- 王嵩

- 作品数:339被引量:6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浆细胞性乳腺炎 扩散加权成像 中医证型
- 戎倩雯

- 作品数:16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DWI MRA CT血管造影 CT脑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