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41 篇“ CT技术 “的相关文章
CT技术 罗时葆编著关键词: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 IQon光谱CT 技术 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IQon光谱CT 技术 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8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接受IQon光谱CT 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碘密度图,分析IQon光谱CT 技术 对冠脉狭窄诊断准确率。结果82例患者总共评估了417个冠状动脉节段,CAG检查出无狭窄115个,狭窄302个(包括轻度62个,中度68个,重度172个);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碘密度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Qon光谱CT 诊断冠脉狭窄敏感度92.38%,特异度90.43%,准确率91.85%,Kappa值0.802;IQon光谱CT 诊断重度狭窄敏感度97.09%,特异度99.59%,准确率98.56%,Kappa值0.970,诊断中度狭窄敏感度88.24%,特异度97.71%,准确率96.16%,Kappa值0.859,诊断轻度狭窄敏感度72.58%,特异度97.46%,准确率93.76%,Kappa值0.740。结论IQon光谱CT 技术 对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王常雨 陈新晖 刘迎强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IQon光谱CT 技术 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探讨IQon光谱CT (IQon-spect ral CT )技术 在临床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学确诊的10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Qon光谱CT 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判断IQon光谱CT 技术 在肺癌中的检出情况,经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共获得淋巴结18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有114个、非转移淋巴结74个,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光谱参数[碘浓度(IC)、标准化IC(NIC)、能谱曲线斜率(λ_(H))、有效原子序数(Eff-Z)]之间的差异。结果105例肺癌病理检出情况包括小细胞癌39例、大细胞癌31例、腺癌25例、鳞癌10例,IQon光谱CT 技术 检出情况包括小细胞癌37例、大细胞癌28例、腺癌23例、鳞癌9例、良性病变8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87%、90.32%、92.00%、90.00%;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光谱参数相比,转移淋巴结组动脉期及静脉期IC、NIC、Eff-Z均小于非转移淋巴结组(P<0.05),而λ_(H)大于非转移淋巴结组(P<0.05)。结论IQon光谱CT 技术 在肺癌及判断疾病类型上均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其在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能借助IC、NIC、λ_(H)、Eff-Z等光谱参数的比较为肺癌术前淋巴结鉴别提供可靠信息。 王常雨 陈晓亮 刘迎强关键词:肺癌 转移淋巴结 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 技术 诊断的检出率比较 2025年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 技术 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统计对比表格中的数据,评估多排螺旋CT 平扫与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不同边缘征象的出现率及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表1显示多排螺旋CT 平扫与增强扫描在高密度点条征和短毛刺征上的差异,表2揭示了两种CT 扫描方式在病理结果阳性和阴性诊断中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结果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在高密度点条征的识别上优于CT 平扫(53.57% vs 0%),而短毛刺征在平扫中更易识别(67.86% vs 10.71%)。增强扫描在病理结果阳性领域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92.86%)与特异度(90.00%),明显高于CT 平扫的敏感度(69.64%)和特异度(70.00%)。结论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在检测周围型肺癌时较高分辨率CT 技术 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诊断周围型肺癌病灶,建议在临床中作为优选的影像诊断技术 。 吕鹏辉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高分辨率CT 增强扫描技术 高千伏X射线片与CT 技术 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析尘肺诊断中高千伏X射线片与CT 技术 的价值。方法:60例尘肺患者均取自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千伏X射线片、CT 诊断,比较两种方法检出率、小阴影聚集、大阴影聚集。结果:CT 技术 对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检出率较高千伏X射线检出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CT 技术 在小阴影聚集、大阴影聚集(<2cm^(2))诊断中结果较高千伏X射线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CT 技术 与高千伏X射线片在大阴影聚集(≥2cm^(2))诊断中,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CT 技术 诊断尘肺的效果优于高千伏X射线诊断,可以更加客观地观察病理情况,更加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尘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超凡 吴丹关键词:CT技术 尘肺 基于X-CT 技术 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研究 2025年 介绍了一种利用X-CT 技术 表征透水混凝土试件内部孔结构并获得连通孔隙的方法,研究了水灰比、骨灰比和骨料粒径对试件透水系数、孔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有效孔隙率与总孔隙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增加水灰比会降低试件的透水系数和连通孔隙率;随着骨灰比和骨料粒径的增加,试件的连通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呈上升趋势。 杨枫林 赵亚松 倪凯翔 杨锋 高建明关键词:透水混凝土 透水系数 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良恶性性质鉴别中CT 技术 的应用效果 2025年 探讨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良恶性性质鉴别中CT 技术 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 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对CT 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30例,恶性组70例。对两组患者CT 检查值、影像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 检查准确率为94.00%。恶性组CT 值大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CT 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玻璃影形态学比较(P<0.05);结论 良、恶性患者的CT 检查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CT 检查技术 在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性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计宝庆关键词:CT技术 X线平片技术 和CT 技术 分别应用于胸部外伤诊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探讨胸部外伤诊断中X线平片与CT 技术 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接受胸部检查的疑似胸部外伤患者118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与CT 检查。对比两种技术 的诊断效果、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T 对胸部外伤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T 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P<0.05;CT 检查时间高于X线,P<0.05。CT 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技术 和CT 技术 均可用于胸部外伤疾病诊断,其中CT 诊断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出于胸外伤的诊断迫切性可以先采用X线诊断,针对异常案例采用CT 技术 进一步确诊,值得推广。 王金波关键词:胸部外伤 X线平片 CT CT 技术 在老年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25年 老年病的诊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等,使得传统诊断方法难以满足临床需求。CT (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具有高分辨率、无创性、快速成像等特点,在老年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老年病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探讨CT 技术 在老年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为老年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德鑫关键词:CT 老年人 老年疾病 MRI+多层螺旋CT 技术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查中的应用 2025年 探讨对于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查诊断中,分析MRI和 MSCT 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地址为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投入筛查试验的时间为2022年4月到2024年5月,选取78例临床疑似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成为本次的试验群体,都采用了多排螺旋 CT ,MRI,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设置CT 检查为对照组,设置多层螺旋CT 检查+MRI检查为观察组,分析比对各组别之间的疾病分期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典型征象检出状况。结果 75例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准确度投入效率指数、灵敏度投入效能数值、特异度投入效能数值、阴性预测值参与效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阳性预测值参与效能指标对比,差异微小(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局部囊变征象检出情况上对比,差异微小(P>0.05),观察组在骨小梁模糊征象检出情况数据、骨髓水肿征象检出情况数据、线样征征象检出情况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上,MRI与 MSCT 结合,不仅有助于明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病情分期,提高诊断效率,而且有助于发现早期病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孔杰军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检查 多层螺旋CT检查
相关作者
左永振 作品数:153 被引量:494 H指数:13 供职机构:长江科学院 研究主题:粗粒料 粗粒土 真三轴试验 砂砾石 三轴试验 田威 作品数:113 被引量:625 H指数:1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混凝土 细观损伤 CT 冻融循环 CT试验 蒲毅彬 作品数:87 被引量:1,420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CT CT扫描 岩石 甲烷水合物 冻土 吴爱祥 作品数:908 被引量:4,362 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膏体充填 膏体 全尾砂 堆浸 深锥浓密机 杨保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286 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堆浸 CT技术 浸出 溶浸采矿 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