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2篇“ BOBATH技术“的相关文章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Bobath技术联合PNF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稳定性、平衡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稳定性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PNF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稳定性及平衡能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李俊杨铚杜广大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稳定性
重灸联合Bobath技术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重灸疗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9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重灸组、Bobath组、联合组,各30例。重灸组予重灸治疗,Bobath组予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重灸结合Bobath技术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简化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重灸组(86.67%,26/30)和Bobath组(76.67%,23/30)(P<0.05)。联合组在减轻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重灸组和Bobath组(P<0.05)。联合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重灸组和Bobath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灸联合Bobath技术能够显著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付瑶管淑敏韩萌萌李艳孙平缴健菲刘跟莉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重灸BOBATH技术
调脊通督针灸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比较调脊通督针灸法联合Bobath技术训练与单纯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联合调脊通督针灸法,共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评估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并基于FMA下肢部分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部分评分、BBS评分、MBI、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FMA下肢部分评分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Bobath技术训练基础上联合调脊通督针灸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王琳朱才丰秦晓凤吴萌萌杨坤贺成功王丽代飞张君宇曹奕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运动障碍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技术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其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谷利洋宗丽萍郑闪闪尚景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BOBATH技术针刺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2023年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和对照组(新Bobath技术治疗)各45例,并比较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治疗满意度,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李燕军蒋雪骏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肩关节痛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新Bobath技术治疗)和观察组(FES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雪静罗妍李康莉
关键词:卒中肩痛电刺激疗法
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FMA评分的影响和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47例,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将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BI)量表评分,以及Berg量表评分,治疗前后血清血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以及治疗前后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74%,比对照组的80.43%高;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而BI、Berg评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3、NGF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像治疗结合Bobath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有助于减轻神经受损状况,加速肢体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水平,改善神经细胞因子,疗效确切。
王亚茹魏凤才
关键词:BOBATH技术偏瘫
新Bobath技术联合血塞通片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新Bobath技术联合血塞通片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9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口服血塞通片,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步行稳定性、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脑卒中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Bobath技术联合血塞通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患者步行稳定性及运动功能,从而改善其生命质量。
郭金龙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血塞通片生命质量
中枢传导通路的新bobath技术干预对偏瘫患者的作用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基于中枢传导通路的新bobath技术对偏瘫患者干预作用及预后。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就医先后顺序差异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开展经基于中枢传导通路的新bobath技术干预。分析2组运动功能[简式Fug-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血流动力学[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的差异,比较2组的干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FMA-UE以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s、Vd以及V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经基于中枢传导通路的新bobath技术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普及。
康秀敏高长越廖伶艺
关键词:偏瘫预后
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分析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采用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9月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药物及新Bobath技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文雯杨琼杨俊荣唐念珍熊常清邬鸿波
关键词:中风针刀

相关作者

张捷
作品数:18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针法 BOBATH技术 解痉 通督调神 偏瘫痉挛
陈德仁
作品数:32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连云港海滨疗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自然疗养因子 中药配合 对照治疗观察 治疗急性脑梗死
景蓉
作品数:67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BOBATH 脑卒中偏瘫患者 偏瘫 康复训练
闫玮娟
作品数:93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颅脑损伤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王刚
作品数:37被引量:28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脑卒中 肩关节周围炎 关节松动术 运动想像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