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8篇“ AM真菌“的相关文章
- 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及其AM真菌的特性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树和普通树的根和叶,测定其根系AM真菌侵染状况及根和叶养分含量,提取土壤和根系DNA并进行HiSeq测序,构建优树和普通树的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优树和普通树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1)元宝枫优树的土壤pH值、根全氮及根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树,而树高、叶全氮、叶全磷、叶全钾、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树。(2)优树根际AM真菌菌丝密度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普通树。(3)优树根系和根际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拓扑结构比普通树更为复杂,筛选二者差异OTU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元宝枫根系。(4)元宝枫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与根全磷含量显著相关;土壤pH值、树高和胸径与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根内或根际AM真菌特性差异显著,且这些差异与元宝枫植株养分状况及根际土壤特性关系密切。
- 费昭雪李晴赵鑫杨诺张博勇盛敏
- 关键词:元宝枫优树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
- AM真菌对小麦根系土壤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 2025年
- 以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3株原位AM真菌探究Cd胁迫下接种AM真菌后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及形态变化和AM真菌对小麦生长及其吸收转运重金属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对Cd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接种AM真菌可以有效促进小麦植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降低土壤pH值,对土壤总Cd去除率为0.13%~47.81%,且可以促进Cd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变;在一定Cd浓度范围内AM真菌增大了小麦根系的富集系数,降低了小麦的转运系数。确定出异形球囊霉和苏格兰球囊霉分别在中低Cd浓度下和高Cd浓度对土壤环境修复及小麦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 赵志瑞胡紫如刘慧李硕阳左天源孟祥源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重金属镉小麦根系土壤
- 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野生无芒雀麦生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野生无芒雀麦分别接种2种不同的AM真菌,探究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野生无芒雀麦生理的影响。【方法】在NaCl浓度分别为0%、0.4%、0.6%和0.8%盐胁迫条件下,分析接种AM菌种的植株与不接种AM真菌的野生无芒雀麦的耐盐性。【结果】接种AM真菌均能提高野生无芒雀麦的株高、茎粗、地下部分干重无地上部分干重;接种AM真菌可显著地提高野生无芒雀麦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并可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上升,接种AM真菌MDA的含量明显小于不接种AM真菌的含量。【结论】接种2种AM真菌均能促进野生无芒雀麦的生长,提高野生无芒雀麦的耐盐性。
- 弓兆星韩鹏程李泽森李桂真王玉祥张博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盐胁迫生理
- 黄花刺茄根际AM真菌及对入侵地菌根侵染的影响
- 2025年
- 在吉林西部地区采集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和本土植物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探究黄花刺茄根际AM真菌多样性及对本土植物根系AM真菌侵染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刺茄根际有丰富的AM真菌,其中,以球囊霉属(Glomus)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黄花刺茄的入侵降低了本土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对本土植物生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生境显著影响黄花刺茄根际AM真菌侵染率,草原生境利于其与AM真菌共生,而湿地生境可能存在制约因素限制黄花刺茄的扩张。
- 钟欣怡杨原史洋诚陈雨昕陆锦坤王桂君
- 关键词:AM真菌
- AM真菌对桑树类胡萝卜素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在未灭菌的土壤条件下接种3种AM真菌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活性物质的影响,以‘特优2号’桑树品种为试材,自然泥土为基质,设置对照组(CK)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4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生长120 d测得桑树的生物量、桑叶的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接种CE、FM和RI的根鲜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7.57%、81.92%和90.03%;与CK相比,接种CE、FM和RI的根干重分别增加了24.10%、47.65%和72.58%;与CK相比,接种CE、FM和RI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20.73%、4.22%和25.41%,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28.57%、28.57%和35.71%,接种CE、FM和RI的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分别为4.23 mg/g、3.31 mg/g、3.85 mg/g,均高于CK的2.55 mg/g。在未灭菌的土壤环境下接种AM真菌对桑树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促进了桑树根系生长,增加了桑叶的活性物质积累,与桑树有较好的共生关系。
- 杜念芝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桑树根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
- 瓶内接种AM真菌对牡丹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牡丹组培苗菌根化过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乌龙捧盛’牡丹的休眠芽组培的根诱导苗和生根苗以及杂交系‘Z1-WM’和‘Z1-10-3’的胚培养而得的胚根苗为实验材料,在组织培养试管瓶内接种不同种类的AM真菌孢子。结果表明,AM真菌能显著促进牡丹菌根化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瓶内接种AM真菌比对照(未接种)能更有效地促进牡丹上胚轴萌发率,最高达99.5%,且比对照提前30 d以上打破上胚轴休眠,极显著高于GA3、2~4℃低温和对照处理。接种Gg+Gm对‘Z1-10-3’和‘Z1-WM’组培苗的生长增效最显著;接种Gg对‘乌龙捧盛’组培苗的增效作用最大,移栽6个月时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叶面积增长率分别为64.93%、70.90%、35.00%、54.55%、41.15%。因此,AM真菌对牡丹菌根化组培苗生长发育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且缩短了育种进程。
- 曾端香于宁杜娟曾瑶王莲英
- 关键词:AM真菌丛枝菌根生长发育
- AM真菌-小麦共生体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转运效率及对磷水平的响应
- 2025年
- 【目的】研究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磷(P)浓度下,氮(N)素在丛枝菌根(AM)真菌根外菌丝中的转运对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三室栽培盒中构建AM真菌-小麦共生根系系统。在小麦生长约60天后,进行7天饥饿处理,然后在菌丝室分别施加30 mL 4 mmol/L硝酸钾、硫酸铵、谷氨酰胺、精氨酸、尿素溶液,以纯水为对照(CK)。在供氮后第3、5、7天收获小麦植株,分析菌根和根外菌丝中精氨酸含量、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同样饥饿处理小麦-菌根共生体系,在菌丝室分别加入磷水平0、35、700μmol/L的溶液,每个磷水平下分别施加4 mmol/L ^(15)N标记的硝酸钾、硫酸铵、尿素,以加纯水为对照,氮源和不同磷水平每7天各加10 mL,42天后收样,测定菌根中^(15)N丰度、叶片中关键酶活性及植株氮、磷含量。【结果】1)随着供氮培养时间的增加,各处理根外菌丝中精氨酸含量不断下降,在第7天降至最低。相较于CK,各氮源处理在培养第3天显著增加了根外菌丝中精氨酸含量,尤以硝酸钾和精氨酸处理的含量最高。相较于CK,除精氨酸组外,各氮源处理在不同培养天数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以施加硝酸钾处理第5天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1.26 mg/g)。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也随供氮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上升趋势。2)供磷水平与氮素形态均显著影响菌根中^(15)N丰度,硝酸钾处理配合P 700μmol/L处理菌根中的^(15)N丰度最高,而硫酸铵则在P 35μmol/L处理下最高。除尿素处理配合P 700μmol/L外,氮源的施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施加不同氮源后,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各磷水平下,各氮源处理下植株地上部、地下部氮、磷含量较不施氮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AM真菌根外菌丝吸收转运硝态氮和铵态�
- 韩建邦许媛王欣雨祝晨琳金海如
- 关键词:AM真菌小麦
- 干旱胁迫下接种AM真菌对文冠果幼苗根系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探索不同干旱胁迫下接种不同AM真菌对文冠果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的影响,本文以盆栽的文冠果幼苗为试验植物,采用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Ri)、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is,Dv)、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混合菌剂(RFD)为试验菌剂,分别对接种AM真菌后的文冠果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及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分析各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菌剂和混合菌剂均可以与文冠果幼苗形成共生关系,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菌根侵染率先增后减,各菌剂的侵染效果各异;干旱胁迫抑制了植株生长,单接菌和混合接菌均能促进植物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的增加;接种AM真菌较未接种促进文冠果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降低了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SOD和POD活性,从而提高文冠果幼苗的抗旱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可知,混合菌剂提高文冠果幼苗抗旱性的效果最佳。
- 贺琴李钢铁麻云霞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干旱胁迫
- 土著AM真菌接种对古银杏实生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5年
- 古树作为百年以上的大树,是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但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之下,生长严重受限。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和复壮是一项刻不容缓且需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根际土壤中存在着与其生长密切相关并具有独特作用的土著微生物。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优势土著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从上海市城区具有100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根际土壤中成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双接的应用方式接种至古银杏实生苗中进行盆栽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真菌不仅对古银杏实生苗的表型指标、地上部生长、根系形态、植物养分积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均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并对实生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生理状况、抗氧化酶活性、代谢产物积累等生理指标也产生了有利影响,使得实生苗的生长情况整体向好,但不同的土著AM真菌对古银杏实生苗的生长过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隶属模糊函数综合法将不同菌剂对古银杏实生苗的促生效果进行量化并综合排序,确定双接(近明球囊霉+摩西斗管囊霉)是促生古银杏实生苗较好的接种方式。证明了土著AM真菌在古树促生复壮方面具有一定的的潜力和效果,后续还将在古银杏树上进行相应的验证试验。研究结果可推动田间土著AM真菌的本土化应用,为古树的保护和复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
- 阳雅荧毛洁莹陈保冬王琼姜雪茹刘玮
- 关键词:促生效果
- 硒与AM真菌对金线莲微量元素吸收及相关药用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本试验选用金线莲品种“大元宝”为试材,采用棚内模拟种植试验方式,设置3个施硒(Se)水平(0、6、18 mg/L,分别记为Se_(0)、Se_(1)、Se_(2))与3个接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分别记为Am_(0)、Am_(1)、Am_(2))的组合处理,研究施硒与丛枝菌根(AM)真菌对金线莲生长发育、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金线莲的高效栽培和富硒提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可提高金线莲叶绿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接种AM真菌可进一步促进金线莲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整体上以Se_(1)水平上述参数存在极值。土壤硒赋存形态中,Se_(1)水平及接种AM真菌处理下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占比较高,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硒占比较低,且结合植株相对生长率、硒含量及品质参数来看,Se_(1)Am_(1)处理优于Se_(1)Am_(2)。主成分分析表明,金线莲硒含量、生物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金线莲苷、多糖)含量、挥发性物质(醛、醇、酮)含量是判断施硒和AM真菌效果的主要指标,且其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外源硒与AM真菌组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金线莲根际土壤硒活性,提高有效硒含量,从而提高金线莲的硒吸收、生物活性成分累积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其药用品质,各处理中以施6 mg/L Se与接种根内根孢囊霉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 陈玮甘志凯谌希
- 关键词:金线莲AM真菌生物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
相关作者
- 贺学礼

- 作品数:327被引量:1,819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 研究主题:AM真菌 土壤因子 深色 物种多样性 内生真菌
- 刘润进

- 作品数:271被引量:2,611H指数:33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菌根 丛枝菌根 菌根真菌
- 李敏

- 作品数:386被引量:2,623H指数:2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西瓜 丛枝菌根 连作
- 赵丽莉

- 作品数:81被引量:6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AM真菌 土壤因子 荒漠环境 生长量 内生真菌
- 冯固

- 作品数:254被引量:2,29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棉花 菌根真菌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