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篇“ AFP病例“的相关文章
1994-2021年广东省AFP病例中EV-A71的流行及其分子特征
2023年
为更全面了解广东省本地EV-A71的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本研究收集了1994-2021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中分离获得的EV-A71毒株,使用Excel软件统计1994-2021年AFP病例中EV-A71的检出情况,PCR扩增肠道病毒的VP1全长基因片段并测定基因序列,使用BioEdit、iqtree等软件对EVA71进行分型与进化关系分析。本研究共获得119株EV-A71毒株,广东省EV-A71的检出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AFP病例中EV-A71的检出率达到最高,2017年后未从AFP病例样本中检出EV-A71。EV-A71病毒的VP1序列全长891bp,编码297个氨基酸,未见氨基酸插入或缺失。119条EV-A71 VP1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95.9%(88.4%,100%),氨基酸相似性为99.3%(97.3%,100.0%),均属于EV-A71 C4亚型,其中1994-2001年AFP中分离的EV-A71毒株均为C4b亚型,2004年后流行的EV-A71毒株为C4a亚型。在22位点上,2007年后H取代Q成为22位点上的主要氨基酸,并在2008年出现22R突变;在289位点上,1994年开始出现289T突变,2009年开始,289A(57.1%)取代289T成为优势突变,并于2010年开始出现289V突变。掌握EV-A71随时间迁移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有利于为EV-A71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卢晓贤曾汉日黄淑芬张薇徐俊贤陈美钟柯昌文郑焕英邓小玲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肠道病毒71型分子特征
浙江省1例AFP病例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3年
2021年6月,浙江省1例6月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检出Ⅲ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VHPV),分离培养的病毒与Sabin疫苗株相比在VP1区有6个核苷酸变异。病例有3剂次脊灰疫苗免疫史,发病时左上肢肌力Ⅱ级,临床诊断为肩蜂窝织炎(左侧),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痊愈出院。病例后续采集的标本中未再分离到VHPV,密切接触者中未检出VHPV,病例所在县区医疗机构主动搜索及社区人群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由于病例未出现VHPV所致脊灰的类似临床症状,经专家组讨论排除脊灰。本例VHPV发现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未造成病毒进一步传播,提示需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提高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遏制脊灰病毒传播和流行。
唐学雯龚黎明周洋严睿邓璇朱瑶何寒青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2000--2021年广东省AFP病例及环境污水中非脊灰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背景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是人肠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与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类似,可引起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
黄淑芬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疫苗转换前后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与全球另外154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实施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停用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改用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为探讨脊灰疫苗转换对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结果产生的变化,本研究收集2012-2018年福建省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监测数据,对脊灰疫苗转换前后AFP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并使用RD细胞和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型内鉴别(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对PV衣壳蛋白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2012-2018年福建省累计报告AFP病例1776例,根据AFP病例分类流程确诊的AFP病例1283例,排除的非AFP病例493例,疫苗转换前后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83/10万和2.71/10万。实验室共检测3123份粪便标本(包括AFP病例、非AFP病例及接触者),其中合格标本采集率为92.42%,7日及时送检率为97.85%,14日内病毒分离完成率接近100%,疫苗转换前后PV平均分离率分别为1.91%(38/1986)、1.58%(18/1137),非脊灰肠道病毒平均分离率分别为10.22%(203/1986)、5.45%(62/1137)。2016年5月1日之前分离出Ⅰ型PV 6株,Ⅱ型PV 13株,Ⅲ型PV 19株;2016年5月1日之后分离出Ⅰ型PV 6株,Ⅲ型PV 12株。本研究结果提示,脊灰疫苗转换前后福建省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和及时性。2012-2018年福建省分离出的PV均为脊灰疫苗株,毒株血清型别以Ⅲ型为主,VP1编码区核苷酸以低变异为主,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及脊灰野病毒,疫苗转换后再未检出II型PV,提示II型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已被阻断。
郑凝旋陈致飞张苏晗李东张海荣杨秀惠潘伟毅周勇
关键词:病原学监测
漳州市2004—2013年儿童AFP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漳州市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系统运转情况,提高监测水平。方法收集漳州市2004—2013年AFP个案资料和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全市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较少;病例≤4岁占48.8%,5-9岁占32.7%,10-14岁占18.5%;服苗史≥3次的占87.7%;县级以下医院报告仅占34.0%。病例报告后48h内流调率、标本采集率、60d随访率均达100%,随防表75d内送达率为98.1%,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92.6%,均达到要求。结论漳州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提高部分县市的报告达标率,巩固并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做好合格标本的采集,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傅日明吴建耀周俊仁
关键词:儿童疾病监测
福建省2011—2013年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1—2013年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提高AFP监测质量。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个案材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1—2013年共报告残留麻痹的AFP病例总发生率22.2%(70/316),其中<3岁占52.9%;性别比2.0∶1,≥3次免疫史占70.0%,有14例(20.0%)分离出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5例,脊灰病毒9例),分别是PVⅠ型、Ⅱ型、Ⅲ型和PVⅡ+Ⅲ型,经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急性脊髓炎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等;病例的麻痹部位按不同病因而不同,以双下肢麻痹较多,其次单下肢,同时还伴有发热、腹泻、肌肉疼痛、肢体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深部键发射减弱或消失。结论在消灭脊灰后期,应科学、合理调整消灭脊灰的免疫策略,减少VAPP病例的发生,加强GBS和急性脊髓炎防治,减少残留麻痹后遗症。
吴瑞红林志强洪青山林光灿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疾病控制
汕头市2011-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了解汕头市2011-2013年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汕头市近3年共报告AFP病例93例,各年度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在2/10万以上,所有病例均为脊灰(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7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2.32:1;9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91例,占97.85%,没有出现未服苗及服苗不详者;2011-2013年AFP病例从调查、采样、随访各项指标均达国家要求.结论 汕头市连续2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应高度重视AFP监测,特别是区县以下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蔡亚军蔡泳娜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中不合格标本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情况,以及时发现AFP监测系统存在问题,为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福建省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AFP病例报告413例,其中合格粪便标本377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91.28%,不合格粪便标本36例,不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72%。出现不合格粪便标本主要由于首次就诊后医疗单位未及时报告或漏诊,占77.78%,其次是患者未及时就诊,占16.67%。不合格粪便标本来源以AFP病例麻痹后首诊选择县级医院的最多,占总数的38.89%,其他依次为地区级医院(25.00%)、省级医院(16.67%)。首次就诊医疗单位报告准确性以省级医院最高,为50.00%,其他依次是地区级医院(44.44%)、县级医院(7.14%),乡、村级医疗单位最低,均为0。结论减少AFP病例不合格粪便标本,应重点强化医疗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下医疗机构AFP病例诊断、报告有关知识的培训。
潘伟毅吴瑞红林志强张红榕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粪便标本质量
2011-2012年漯河市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漯河市201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的方法。方法将漯河市2011、2012年的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2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明显高于2011年,而异地病例(外地报至本地)报告比例明显低于2011年。结论通过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建立异地病例通报制度、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临床资料收集责任制、加强督导等措施,漯河市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得到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进一步加强,AFP监测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贾孝提陈翠花李卫华万红军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
2003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的测序定型和ECHO7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non-polio,NPV)的带毒状况和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 7,E7)的基因特征。方法按Obster等介绍的方法,对2003年云南省脊灰实验室分离到的18株NP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并对埃柯7病毒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215份,在34株阳性标本(带毒率为15.8%)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16株(阳性率4.7%),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非脊灰病毒(NPV)18株(阳性率8.4%),其中1株为人类肠道病毒A组(human enterovirus A,HEV-A,1个血清型),14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HEV-B,9个血清型,其中3株为埃柯病毒7型,echovirus7,E7),3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HEV-C,2个血清型),未分离到HEV-D组病毒。结论 2003年云南省AFP病例中非脊灰病毒携带率(8.4%)与往年持平,3株E7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即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黄国斐田炳均丁峥嵘汤晶晶张杰赵智娴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基因特征分析

相关作者

郑焕英
作品数:165被引量:936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昌文
作品数:377被引量:2,664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病原学 手足口病 霍乱弧菌 病毒 脉冲场凝胶电泳
冯永庄
作品数:13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脊髓灰质炎 AFP病例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汤奋扬
作品数:182被引量:2,058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流行病学特征 基因型 流行病学
李放军
作品数:76被引量:583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 水痘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