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7篇“ ABO血型不合“的相关文章
-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生特征以及临床诊断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济源市中心血站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3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母婴ABO血型不合HDN分为溶血组(56例)和非溶血组(67例),记录溶血组患儿的母婴ABO血型组合及HDN阳性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血液检测指标及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亚型水平,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溶血组患儿ABO血型母亲/新生儿血型以O/A型占比最高[29(51.79%)]。溶血患儿母亲IgG抗A/B抗体效价高于512的占比最高[22(39.29%)]。两组患儿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平均体积、直接胆红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体积无差异(P>0.05),溶血组的血红蛋白低于非溶血组,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比非溶血组高(P<0.05)。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母亲的IgG2、IgG4水平无差异(P>0.05),IgG3水平低于非溶血组,IgG1高于非溶血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IgG1、IgG3水平对患儿溶血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704、0.896、0.813、0.805、0.92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母婴ABO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且通过检测特定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蛋白G抗体水平可以有效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溶血病的发生。
- 王薇李争艳葛云萍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
- 改良56℃热放散法、冷冻复融放散法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改良56℃热放散法、冷冻复融放散法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输血科接诊的60例疑似ABO-HDFN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样本进行放散试验,放散方法包括改良56℃热放散法和冷冻复融放散法。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放散方法诊断ABO-HDFN的效能及检验ABO-HDFN的凝集强度。结果:60例疑似ABO-HDFN的新生儿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ABO-HDFN 55例,新生儿黄疸1例,肺炎1例,其他疾病3例。改良56℃热放散法诊断ABO-HDFN的灵敏度高于冷冻复融放散法(P<0.05);两种检测方法诊断ABO-HDFN的特异度、准确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验ABO-HDFN的凝集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冻复融放散法相比,改良56℃热放散法在ABO-HDF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能够为临床诊断ABO-HDFN提供参考。
- 李霞司建荣兰星宇
- 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溶血三项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联合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进行产前检查的181例O型血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新生儿是否确诊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将孕妇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117)。在孕妇妊娠24~36周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在新生儿出生后采集静脉血,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三项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效能。结果181例孕妇中,母婴血型(O-A)共有92例,母婴血型(O-B)共有89例;抗体效价在1∶256的共有41例,占比最高,为22.65%。观察组与对照组DAT阳性率、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IgG抗A(B)抗体效价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G抗A(B)抗体效价是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抗体释放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均高于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DAT、血清游离抗体试验。ROC曲线结果表明,IgG抗A(B)抗体效价与DAT、血清游离抗体试验联合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效能更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24~0.986)。结论孕妇血清异常增高的IgG抗A(B)抗体效价,与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及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监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并结合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测,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诊断的灵敏度,为识别新生儿溶血病高风险群体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有效预测和早期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 唐伟纯朱琳琳
- ABO血型不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ABO血型不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2例HSCT患儿临床资料,按ABO血型是否相合分为相合组(22例)、主要不合组(10例)、次要不合组(10例)。比较3组造血重建时间,并分析HSCT后患儿血型转换规律及成分血液输注情况。结果 42例HSCT患儿中,ABO血型相合率为52.38%(22/42);20例ABO血型不合患儿中,主要不合率与次要不合率均为23.81%(10/42)。42例HSCT患儿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期间无急性移植物排斥等情况发生。3组粒细胞植活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相合组血小板植活时间比主要不合组短(P<0.05)。结论 ABO血型不合对HSCT患儿粒细胞植活时间无影响,但ABO血型主要不合会对患儿血小板植活时间存在一定影响。
- 谢满晴刘妍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儿童
- 血液检测指标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血液检测指标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分娩的7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静脉血进行红细胞抗体放散实验,通过洗涤、放散、离心,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血液检测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直接胆红素(DBi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较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率以及患儿与正常新生儿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率为8.57%(6/70);患儿的TBil和NEU%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TBil(μmol/L):265.34±16.35比186.34±13.68;NEU%:(65.34±6.37)%比(53.62±5.69)%;Hb(g/L):133.67±16.62比175.65±20.68;均P<0.05];PLT、DBil、MCV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265.62±18.62比265.37±18.67;DBil(μmol/L):19.32±4.32比18.99±3.96;MCV(fL):104.32±6.34比104.37±6.38;均P>0.05]。结论 血液检测中Hb、NEU%、MCV、TBil等指标与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情况有关,可作为疾病早期预测和诊断的重要依据。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及时治疗和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 陈梅王琳燕
- 关键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文献,采集处方信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3篇,涉及处方145首,中药104味。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黄芩、大黄、甘草、栀子;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于脾经、肝经;功效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二项关联规则有10组,三项关联规则有24组;核心药组功效可概括为清热利湿、补肾健脾、凉血散瘀、活血理气。结论: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用药以补肾健脾安胎、清热利湿退黄为基础,并根据辨证辅以凉血、散瘀、理气、养阴。
- 徐哲昀王颖巨雷蕾张盈盈丁彩飞陈晓菲
- 关键词:母儿ABO血型不合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配血不合红细胞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BO-incompatibility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BOi-HSCT)患者体内抗原与相对应的抗体共存时输注配血不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与输注配血相合的辐照洗涤红细胞的输血疗效,为安全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无同种抗体的ABOi-HSCT患者体内抗原抗体共存,且有输血后24 h相关检测指标的患者56例,统计分析输注配血不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与输注配血相合的辐照洗涤红细胞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指标。结果:输注配血不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与输注配血相合的辐照洗涤红细胞在输血效果与安全性方面无差异。结论:在辐照洗涤红细胞不易取得的情况下,体内抗原抗体共存的ABOi-HSCT患者输注配血不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也是安全有效的。
- 李戬刘兰李浩周运恒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交叉配血不合洗涤红细胞
- 双重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在ABO血型不合肾移植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 背景和目的: 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ABO血型不合曾经是肾移植的禁忌症,随着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和血浆置换(plasma e...
- 杨昊
- 关键词:围术期双重血浆置换抗体效价
- 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搜集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肾移植科室住院的9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名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共进行了28次TPE,总结治疗方案:根据入院时患者的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水平、性别、身高、体重、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制定置换液的比例、置换次数和置换量。同时监测患者入院时及TPE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肌酐、尿素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移植术后检测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变化,肌酐和尿量变化等肾功能指标,观察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如:移植肾区肿胀、疼痛、水肿等表现。结果 9名ABOi-KT患者术前平均血浆置换次数约为3次,平均每次置换液总量约为2 500~3 500 mL,大约为1.01~1.16血浆容量(plasma volume,PV),数次TPE后在移植术前抗体效价水平较前可平均下降3倍。Hb、PLT、PT、PTA、INR、TBil、ALB、C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APTT、Fbg、TP、GLB、A/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名患者肌酐可降至100~140μmol/L左右,尿量正常,尿蛋白下降至弱阳性或阴性,9名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TPE可有效降低ABO系统血型抗体水平,可有效预防ABO血型不合患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刘欣然王丹苏瑞蕊马一鸣李小飞于洋
- 关键词:TPE肾移植ABO血型不合急性排斥反应
-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MCGT)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以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ABO同型血红细胞制剂血样本5份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采用MCGT与凝聚胺技术(MPT)进行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结果交叉配血共进行1000次,MCGT的血清、放散液配血不合为740、575次;MPT的血清、放散液配血不合为40、55次。MCGT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M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G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M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MCGT的血液检测不合率较高,且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MPT。
- 夏润何晨光齐新娟
-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
相关作者
- 沈中阳

- 作品数:902被引量:2,24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活体肝移植
- 邓永林

- 作品数:202被引量:5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移植治疗 再次肝移植 供肝
- 胡丽华

- 作品数:345被引量:1,4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哮喘 输血 汉族人群 变应性哮喘
- 郑树森

- 作品数:1,406被引量:4,377H指数:2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癌肝移植
- 陈新国

- 作品数:146被引量:29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肝脏移植 肝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