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47 篇“ 25羟维生素D “的相关文章
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25 羟 维生素 D 3水平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25 羟 维生素 D _(3)[25 (OH)D _(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医学科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C尿素 呼气试验超基准值(D OB)分为两组,其中D OB值≥4诊断为Hp阳性为阳性组(1018例),D OB值<4诊断为Hp阴性为阴性组(2067例)。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史、家族史等基本病历资料,并采集血标本用以分析血常规、血生化等检验结果。比较两组血清25 (OH)D _(3)水平间是否有差异,运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 并对混杂因素 进行校正。结果纳入研究的3085例老年人中(男1838例,女1247例),中位年龄64岁,Hp检出率为33%。单因素 分析显示阳性组血清25 (OH)D _(3)水平低于阴性组(20.59比21.07 ng/ml,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25 (OH)D _(3)水平是Hp感染的负向影响因素 (OR=0.984,P=0.008)。高水平血清25 (OH)D _(3)相比低水平血清25 (OH)D _(3),可以降低Hp感染风险(OR=0.707,P=0.002),且构建的3个Hp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在控制混杂因素 后结果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和血清25 (OH)D _(3)水平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血清25 (OH)D _(3)是老年人群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雷善翔 马聪 陶梦雨 徐国纲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维生素D缺乏 体格检查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6、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变化 2025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6、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IL-26,并用质谱检测法检测25 (OH)D 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IL-26及25 (OH)D 水平及研究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病毒载量的IL-26和25 (OH)D 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26及25 (OH)D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0~F1分级比较,F1~F3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 (OH)D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1~F3分级比较,F3~F4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 (OH)D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低病毒载量组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降低,25 (OH)D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中IL-26、25 (OH)D 呈现负相关性(r=-0.766,P<0.05)。结论: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6升高、25 羟 维生素 D 呈负相关,且肝纤维化程度及HCV病毒载量有关。 屈景淑 申晶晶 蒋楠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25羟维生素D 病毒载量 肝纤维化 初发Graves病患者血清25 羟 维生素 D 表达及其与甲状腺抗体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初发Graves病患者25 羟 维生素 D [25 (OH)D ]表达及其与甲状腺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9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114例初发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25 (OH)D 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25 (OH)D 正常组、25 (OH)D 不足组、25 (OH)D 缺乏组。均给予针对性治疗,记录不同25 (OH)D 水平患者甲状腺抗体[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 (OH)D 与甲状腺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检测结果,25 (OH)D 正常组38例,25 (OH)D 不足组42例,25 (OH)D 缺乏组34例。三组TGA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RAb、TPOA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OH)D 缺乏组TRAb、TPOAb较25 (OH)D 不足组高,25 (OH)D 不足组TRAb、TPOAb较25 (OH)D 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RAb、TPOAb、25 (OH)D 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 (OH)D 水平与甲状腺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468、-0.395,P<0.05)。结论:初发Graves病患者25 (OH)D 水平与甲状腺抗体水平呈负相关,而初发Graves病患者25 (OH)D 充足利于治疗后甲状腺抗体水平改善。 陆亚群 夏燕华 张陈芬 李春艳 孙满芳 于洪潇 梁李娜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甲状腺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抑郁与血25 羟 维生素 D 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与25 羟 维生素 D [25 (OH)D ]缺乏的相关性,为临床早发现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23年1—6月就诊pSS患者58例及健康对照24例,检测血清25 (OH)D 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 D 受体(VD R)表达。收集临床指标,抑郁及焦虑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 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SS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pSS无情绪障碍者血清25 (OH)D 水平为62.67(35.82,83.00)ng/mL,合并情绪障碍者为23.03(15.33,60.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0,P=0.003),其中合并抑郁者较无情绪障碍者显著降低[19.23(13.18,27.54)ng/mL,Z=-3.844,P<0.001]。pSS合并抑郁者VD R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SS患者25 (OH)D 水平与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73,P<0.01),与总球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25 (OH)D 缺乏患者抑郁及间质性肺病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且25 (OH)D 越低、总球蛋白越高、IgG越高,合并抑郁概率升高;25 (OH)D (OR=0.958)和IgG(OR=1.268)水平是抑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25 (OH)D 缺乏患者焦虑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结论 pSS患者抑郁与25 (OH)D 缺乏密切相关,25 (OH)D 缺乏有助于预测pSS患者抑郁的发生。 李慧 孟德芳 魏华 刘英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抑郁 焦虑 25羟维生素D 象山县成人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及其与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象山县成人25 羟 维生素 D [25 (OH)D ]水平和缺乏情况,分析25 (OH)D 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BTMs)、骨密度(BMD )的关系。方法2020年8—11月招募来自宁波市象山县的志愿者3117例,其中男性1122例,女性1995例,年龄为22~95岁。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样本进行25 (OH)D 、BTMs检测,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研究对象的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部BMD 。结果研究人群25 (OH)D 不足比例为39.7%(1236/3117),25 (OH)D 缺乏比例为9.1%(284/3117)。按年龄分组后,在小于50岁人群中,男女25 (OH)D 缺乏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1.1%(21/189)和31.0%(139/449)。按性别分组后,25 (OH)D 水平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男性:r=-0.161,P<0.001;女性:r=-0.069,P=0.002)。男性25 (OH)D 水平与股骨颈BMD (β=0.001,P=0.019)、全髋部BMD (β=0.001,P=0.034)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宁波市农村地区25 (OH)D 缺乏和不足仍较为普遍,尤其是<50岁的女性,需引起重视,并及早调整生活方式或使用维生素 D 补充剂。此外,本研究发现人群中25 (OH)D 水平与BMD 呈正相关关系,与β-CTX呈负相关关系。 鲍红丹 周雅芬 史琼瑶 郭婧怡 章振林 高超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血清骨硬化蛋白、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25 羟 维生素 D [25 (OH)D ]水平与AD 病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D 病人3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病人30例,以及同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3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3组病人血清SOST、25 (OH)D 水平,分析AD 病人血清SOST、25 (OH)D 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 组病人血清SOS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25 (OH)D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CI组血清SOST、25 (OH)D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 病人血清SOST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75,P<0.05),25 (OH)D 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8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 (OH)D 及血清SOST水平是AD 病人MMS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血清SOST、25 (OH)D 水平与AD 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血清SOST和25 (OH)D 可能是AD 的潜在治疗靶点。 荆超楠 张冠群 王江波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阿尔茨海默病 特发性矮小症与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矮小症与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5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身高、骨龄以及骨龄指数(BAI)差异,分析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身高、骨龄以及BAI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身高、骨龄以及BAI呈正相关(P<0.001)。结论:25 羟 维生素 D 及类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1缺乏与特发性矮小症密切相关,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蔡炜 王娜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 25羟维生素D 中国成人血清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与24小时尿钙排泄量及高钙尿症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血清25 羟 维生素 D [25 (OH)D ]水平与24 h尿钙排泄量(24 h UCaE)及高钙尿症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对中国9个城市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开展“中国钙水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纳入符合标准1239人,采集空腹血液样本以检测骨代谢指标,收集24 h尿液样本以检测尿钙排泄量水平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 (OH)D 水平与尿钙排泄量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清25 (OH)D 水平与高钙尿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对象年龄为(47.9±18.1)岁,其中男性453名(36.6%)。维生素 D 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分别为7.6%(94/1239)、29.0%(359/1239)和63.4%(786/123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协变量后,血清25 (OH)D 水平与24 h UCaE呈正向非线性关联(P总体<0.001,P非线性<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维生素 D 缺乏组相比,维生素 D 充足组和维生素 D 不足组中高钙尿症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3.290(95%CI 1.745~6.202)和3.742(95%CI 2.458~5.697)。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 (OH)D 与高钙尿症的患病率呈正向非线性关系(P总体<0.001,P非线性<0.001)。当25 (OH)D >17.00μg/L时,高钙尿症的患病风险增加,并在25 (OH)D 为26.71μg/L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25 (OH)D 水平的增加,高钙尿症的患病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成年人群血清25 (OH)D 水平与尿钙排泄量及高钙尿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沈力 张浩 卢琪 李珊珊 高超 梅亚曌 岳华 于祥田 姚麒 霍亚南 曾玉红 蒋茵 谢忠建 晁爱军 金小岚 毛莉 章振林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高钙尿症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 羟 维生素 D _(3)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背景抑郁障碍(MD D )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 D 和血脂水平与MD D 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 D 患者的25 羟 维生素 D _(3)[25 (OH)D _(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NS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MD D 患者129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 SM-5)中NSSI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SSI组(77例)和非NSSI组(52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 )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25 (OH)D _(3)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MD D 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 (OH)D _(3)和血脂水平对NSSI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NSSI组的年龄低于非NSSI组,而PANSI总分、ISI总分、CES-D 总分高于非NSSI组(P<0.05)。NSSI组25 (OH)D _(3)水平低于非NSSI组,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水平高于非NSSI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 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25 (OH)D _(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MD D 患者伴有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 。LD L-C和25 (OH)D _(3)评估青少年MD D 患者NSSI行为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mmol/L、19.15μg/L;LD L-C联合25 (OH)D _(3)水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X1、X2分别为LD L-C、25 (OH)D _(3)]预测青少年MD D 患者NSSI行为的AUC为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77.92%、特异度为67.31%。结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MD D 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25 (OH)D _(3)和血脂水平 凡豪杰 刘乐伟 夏磊 田英汉 杨铖 郝明茹 赵鑫 申晴晴 莫大明 耿峰 刘寰忠关键词:抑郁 抑郁障碍 青少年 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对婴幼儿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研究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对婴幼儿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120例足月儿,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高及6-9个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比较两组6-8个月龄时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及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结果 喂养后,人工喂养组的25 羟 维生素 D 水平高于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的身高、体重数据低于母乳喂养组(P<0.05)。结论 对于婴幼儿而言,不论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均有自身优势,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更为有利,且可提升免疫功能,但母乳喂养可能导致婴儿25 羟 维生素 D 缺乏,因此需及时补充。 拉米来木·阿吉 郭荣荣 依扎提古丽·阿里木 苏丽亚·阿不力孜关键词:母乳喂养 婴幼儿